张国华:要以信用进步引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17-01-09 10:01 来源:证券时报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智慧城市建设是近年来各地政府的热门口号。一些中心城市也在积极探索推进其智慧城市建设。但应该看到,智慧城市建设不是简单的铺网线,架WIFI,智慧城市的内核是信息和信用的能力建设。这方面,近日在2016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峰会上发布的白皮书,提供了一个新鲜的视角,值得城市主政者关注。

  信用和信息是现代社会融通与经济运转的两大基础,也是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围绕的两个核心。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比以往更需要技术发展和创新创意,更需要自由、平等、开放、包容的城市环境,更需要新的治理思维和制度突破。而创新来自针对不确定性的冒险,在发展智慧城市中更是如此。这方面,作为天生具有创新冲动的互联网企业,需要在引领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征途中,发挥其市场主体作用。总的看来,互联网企业可以从四个维度检讨其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式。

  首先是利用“互联网+”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互联网+ ”从虚拟层面解决了信用和定价的问题。为中小企业和个人贷款提供信用支持,开拓资金来源,并为贷款利率提供定价机制。信用体系不只是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也是新型智慧城市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企业应不断创新突破、协同重构经济社会的秩序规则,积极参与到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中。

  其次是共同营造开放包容创新的城市氛围。城市归根到底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现代城市是工商业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不是小农经济的延续。在未来,市场秩序将不仅有赖于政府的传统监管手段,还将有赖于全面社会信用动态评价、信息收集、公开与共享,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好大数据与信用能力,为社会治理提供支持,促进市场经济繁荣、稳定发展,营造开放、包容、创新、信赖的社会氛围。

  再次要致力于普惠的公共服务提供,促进人口城镇化。社会资源不足、公共服务分配不均等在过去一直是困扰政府治理的问题,牵制着社会安定和文明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打破了传统城镇化路径,注重人的生活幸福和全面发展。人的城镇化还包括普惠的社会福利。在社会服务领域,企业应利用好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红利,做好中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的普惠服务,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有尊严地享受到非歧视、无差别、高质量的服务。

  最后要促进多网融合、产业整合,提升企业及城市的全球竞争优势。城市乃至国家的竞争优势有赖于可持续的产业发展,产业链与产业生态的可持续有赖于运行高效生产空间、便利舒适的生活空间和绿色健康的生态空间。各类空间的营造与良性运行的基础是构建合理、结构匹配的的城市要素,充分融合物质网络与虚拟网络。互联网企业应充分结合城市的物质规划、信息规划与社会规划,充分结合互联网、交通网、产业链和社会基础设施网,作为纽带融入各项城市要素,实现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社会空间的集成、融合,融入新型智慧城市的全身脉络。

  我们正处于“互联网+”的变革时代,万物互联是智慧城市之路的发展背景,这场变革打破了长期视为理所当然的秩序,例如,在交易方面,实现了信用和定价上质的突破,以蚂蚁金服在上述峰会上提供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为例,其支付宝的支付平台实现了交易的即时、远程、实名,打破了时间、空间、信息不对称的限制。用户评价系统创造了行政监管外,低成本、高效率地约束产品、服务质量的信用体系。

  另一些共享经济实现软件比如Uber,通过大计算能力,结合实时用户需求、天气状况等因素定价,突破了定价机制、高效地实现了市场供求平衡。在线医疗新模式和在线教育利用互联网打破时空限制、消除门槛,打破公共服务资源分配的不平等。互联网金融服务通过交易记录建立信用,贷款成本是传统大银行的0。3%。

  总的来说,任何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行业、生产环节和既得利益都可能面临着互联网的颠覆,智慧城市将致力于为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公共服务创造机会。这是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归宿,也是美好的未来。


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