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金融千人会高峰会上,与会嘉宾认为—— “互联网+”金融更需要“互联网+”安全技术
随着国务院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产业高速发展,但是也为金融市场产生了许多全新的课题。
国家互联网金融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吴震表示,首先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看,它基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实现资金融通,符合信息中介的信息金融模式,是互联网模式与金融的有利结合。从形式来看,既有传统业务的互联网化,也有互联网催生的新兴的业务,互联网金融就是互联网+金融,更准确地说它不是层次上的叠加,而是新兴的融合的产业。
同时,互联网金融具有“多、新、快、杂、虚”的特征,而正因为这些特征,互联网安全事件频发,如巨额资金去向不明,所以只有解决安全问题,才能促进互联网金融的繁荣和发展。
对此,IFC1000互联网金融千人会创始会长、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教授表示赞同,并就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的逻辑与监管趋势进行深入解说。“有了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一代又一代的技术催生各种产业的革命,加上金融是产业的顶端,经济的血液,因此必然裹胁着改变。”黄震表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说明传统产业生态出了严重的大问题,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的实体越来越背离和阻隔,二是不同的产业进行不同的监管,导致同样的监管体系中的部门之间无法实现融通,而这种金融体系是背离金融本质的。
因此,在互联网金融整治的逻辑上,黄震认为,首先是要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其次看到异军突起要进行监管,第三是要规范发展。同时,互联网金融的逻辑又分三个层级。一是创新逻辑,主要是技术创新驱动;第二是监管的逻辑,它与金融市场主体的权利、利益的碰撞有关;第三是分析问题的整治。“监管让互联网金融平衡,不能平衡的时候只有整治,而整治的目的是促进其健康发展。”黄震说道。
那大家该如何应对今后的整治以及监管呢?黄震表示,在后监管时代,合规很关键。当各种《细则》、《办法》在不断出台中时,企业要抓住动态性的规范,做到动态合规。如今互联网金融的特点是跨界、协同,要跨十几个部门才可能对它进行监管,“因此想要合规就要考虑每一个有关部门的规定对你有什么影响,而不仅仅是原来的主管机构就行了。”黄震建议,企业应先把内规梳理出来,争取把内规升级变成外规,以达到动态合规。
在大数据金融与现代信用城市建设论坛上,参会嘉宾提出—— 在现代信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利用好大数据金融是关键一环
以大数据为支撑加快信用体系建设,能广泛适用于金融服务、社会治理、行政监督、民生服务等诸多领域,其中,基于金融业存量数据规模大的特点,大数据金融是现代信用城市建设的关键一环。
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处长傅永宝在论坛中就提到,随着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深入融合,数据正在呈现爆炸式增长的态势,“以前叫‘工业革命’,现在叫‘信息革命’,数据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资源,对于我国来说,如何把握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好大数据,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现代信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利用好大数据?傅永宝认为,基于金融业存量数据规模大的特点,大数据金融是现代信用城市建设的关键一环。他说,金融行业是国内外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之一,出于稳定经营、控制风险的需要以及国家相关金融法规的要求,金融机构都保留了大量的业务数据,“而这些持续经营产生的存量数据就成为了金融行业利用大数据的基础,这也是现代城市信用体系建设的数据源头。”
听了傅永宝的观点后,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外部专家戴志辉也表示认同。他说,大数据金融本身会产生海量的大数据,有信贷数据,有被拒绝的数据,这些数据能够使金融行为带来的财富效应有利于信用城市的建设,“在信用城市建设里面,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守信者受益,大数据金融本身就是一种根源式的体现。”
在大数据时代下,信用本身就是一种财富。戴志辉举例,银行的贷款和P2P,不同的信用等级可以获得不同的利率折扣;同样在保险的领域,车险的差距费率也体现了这一点。“此外,大数据金融还呈现出一种网络化特征,失信者受戒,除了不能乘坐飞机、高铁之外,基于信息的互联互通,在其它领域也会处处受阻。”
既然认识到了大数据金融的重要性,那么在现代信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该如何利用好大数据金融?戴志辉认为大数据金融现在还处于早期阶段,基础设施的发展还急需完善。首先,大数据金融公司要关联多个数据源,有的甚至十几个,包括工商、法院、公积金等,有的企业还可能需要来自电商的交易数据、社交媒体的社交数据等。“这么多的数据,现在没有一个统一的大数据基础设施,所以不少大数据金融公司不得不同时连接多达十个以上的数据源,这占到整体的风控成本的一半以上,因此,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网络身份技术事业部执行主任严则明也提出建议,在大数据金融的运用中,要加强隐私保护的建设工作。有数据统计,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全球网络犯罪的案值超过3万亿美金,“你看,我们买房了、买车了,马上推销的电话来了,这都是个人隐私信息泄露。”
在保险业大数据风险防范及征信探索论坛上,参会嘉宾认为 ——大数据将会引导保险行业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作为金融业“三驾马车”之一的保险业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只需充分利用好大数据技术和理念,中国的保险行业必将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有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中国的人寿保险市场保费收入为16287.6亿元,同比增长25%;财产险保费收入7995亿元,同比增长11%。然而尽管发展迅速,但我国保险市场的保险深度却只有世界平均水平6.3的一半。
“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保险行业的不可计量性以及信息不对策的制约。”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王和说,由于缺乏信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行业对风险的认知和管理不得不依赖于主观的判断,或者言之,以往人们知道风险的存在、知道风险有某一些特征,但是人们没有办法了解、感知和管理风险。
“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将迎来一个客观管理时代,数据的数量、纬度和实时性的极大丰富,能够让我们客观地去认识风险、评估风险和管理风险。”王和认为,这主要是基于大数据的数据分析能力和云计算能力,一方面是让人们有可能获得更多、更丰富的数据,从而进入了一个数字化的社会,让人们有了对比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保险业迎来一个风险计算的时代,比如文本挖掘、图像识别、云识别等等进行数据的分析和预测,是否有风险一算即可。
对于“大数据将会引导保险行业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的观点,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保险系列首席技术官钟捷作了补充。
钟捷说,根据平安这几年的实践,大数据可以为保险公司带来如下几个方面的益处:一是风险定价,保险公司分析定价因子来做UBI险种的常识;二是欺诈的识别,比如通过关系网络来进行风险评分,来避免欺诈;三是运营的优化,比如每年理赔的时候有上亿图片上传,在处理这些图片的时候经过人工来看清晰度,确定理赔金额,如果可以通过图片识别技术把人工环节减去,即可大大地降低效率和增强用户的体验;四是精准营销,通过大数据手段对客户进行评分,哪一类客户更容易销售,来进行更准确地推荐。
当然,利用大数据推动保险行业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陈克文就提出,信息共享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只有信息共享,才能让每个行业能够快速查询被保人的相关信息,被投保人也能够获得快速的查询服务;同时也可以形成跨地区的协同合作,以防止保险欺诈,“例如某一个人在一个公司投某一个保险,这个保险公司就可以查看这个人以前投的全部险种,以及这个人的出险记录,这样就可以判断这个人是否存在保险欺诈的行为。”
IFC1000互联网金融千人会创始会长、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教授也提议,在利用大数据之前,如何保护大数据所涉及的个人隐私、个人信息是前提。他说,如果没有对于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必然会带来更多的风险,比如现在的商家,拼命的捞数据、挖数据、购买数据,但这些数据是否经过合法途径,谁也不知道。“今天上午有一位企业讲到他们坚决不用那些可能有瑕疵的数据,我就要为他点赞。”黄震如是说。
在大数据金融的众筹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及发展论坛上,参会专家学者提出——构建众筹金融生态体系 将贵阳打造成大数据区域金融中心
在智能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要让金融与互联网、大数据结合起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将贵阳打造成大数据区域金融中心。
谈到大数据金融如何和地方金融改革结合起来、贵阳如何成为区域的金融中心?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主任、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助理杨涛在做主题演讲时认为,大数据金融时代,在发达经济体,影响了金融基础设施,在新兴经济体,影响了金融机构与产品。与日益增长的经济金融创新与发展需求相比,我国的金融基础设施有效供给仍然严重不足。
“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杨涛指出,大数据时代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应该以信用等级为抓手,促进提升基础设施的比较优势与外溢性。第一阶段可能会是迷茫与磨合阶段,在该阶段大数据金融效应外溢与数据流动会失衡。到第二阶段,就到了短期受益阶段,在该阶段,大数据金融集聚直接带来政府税收收益,更易服务于地方产业部门,最终服务于公众福利改进。第三阶段,长期提升阶段,大数据金融辐射服务于区域经济“跨界”,辐射带动区域内外众多公众受益。到第四阶段为开放平台阶段,大数据金融科技的创新引领与输出,金融要素在区内外快速的流动,以技术标准、规划与文化为主导。
那贵阳如何成为大数据区域金融中心,标准是什么?杨涛认为,一方面,通常取决于是否具备基础性条件,比如经济环境、贸易环境、城市发展水平、人力资源、法律监管、历史与文化积淀。另一方面,其金融机构体系的健全程度、金融机构筹资和投资的能力、金融产品创新、支付清算等金融设施、金融人才的聚集等,是否达到了领先程度。如果从全球范围来衡量,则还要考虑资本开放程度、货币体系稳定性与金融的安全性。
杨涛举例说,以新加坡为例,就是通过构建七大支柱来支撑自己的金融中心梦想,包括国际性资产管理中心、债券中心、证券及衍生品交易中心、外汇交易中心、保险业中心和离岸金融中心。其针对亚洲三大经济体,包括中国、印度和日本,构建了全球最大的亚洲股指期货离岸市场。同时,当地也成为离岸人民币的中心之一。
在谈到如何建设众筹金融信用体系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贾康认为,众筹金融信用体系的建设,是要在供给侧改革下进行的,可以进行多元化改革,形成多元化的供给侧改革体系,有效支撑金融体系建设。要结合金融交易的特性,让绿色金融,小微金融,普惠金融都融入进来并给予支持。同时,要进行金融互联网的创新,这一定要在互联网的支撑下进行,甚至要超越互联网。
“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产生了移动金融,这是一次产业的革命。”贾康认为,在贵阳,金融已经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取得超常规发展。贵阳可借助生态文明和科技创新,发掘更多资源潜力,让金融与互联网大数据结合起来,共享经济,形成盈利模式。要让互联网下的金融产生更多的产品,让产品市场化,商业化,真正带来一个移动互联网状态下消费,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来自京东集团的李贺明在谈到“互联网金融大数据风探体系建设”时提出,应该通过体系的监管与服务促进地方金融产业的发展。体系建设要建立金融行政监管与服务行政规范及行业的标准,金融企业经营财务数据信息实现实时获取并精准。在众筹交易平台、征信体系、区块链技术方面搭建风控模型,建立企业、行业信用标准、风险预警,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监管政策、法律、法规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