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赵国栋,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机遇》作者,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委会委员,宏源证券首席分析师。
贵阳打造‘工业4.0’是有基础的。现在贵阳的701、702工程都为贵阳发展‘工业4.0’提供了数据开放基础。有这个基础在,无论做什么都是无往而不利的。
“我想,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升为国家战略。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深刻认识“互联网+”的本质内涵?地方政府如何抓住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带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如何加快推进互联网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融合?近日,数据观记者就此对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赵国栋进行了专访。
A、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从消费领域渗透到生产领域,是“互联网+”本质的内涵
数据观记者:您是怎么理解“互联网+”?
赵国栋:首先,在过去的十余年中,互联网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解决了人们吃喝玩乐等方面的各种需求,在这几个方面也造就了几个很优秀的公司,比如百度、腾讯、阿里这样的企业,在国际上也属于第一军团的企业。但另外一方面,互联网在工业、农业上的应用不是很深入,还有很多空间有待发掘。“互联网+”的概念其实是指互联网要和农业、工业进一步深入融合的过程,从原来吃喝玩乐等消费领域逐渐渗透到生产领域中去,这应该是“互联网+”本质的内涵。
数据观记者:“互联网+”会对传统产业产生什么影响?
赵国栋:从目前来看,比较典型的就是“互联网工业”。现在德国提出“工业4.0”的概念,美国以通用为代表的企业则提出了“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实际上都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工业生产融合的过程。例如,此前在生产过程中每台机器都是独立存在的,而在未来通过在机器中加上传感芯片,机器的运转情况可以通过网络实时监控,同时机器间也可以交流通讯,达到自我协调工作的目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网就变成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的联网实现工业生产自主的过程。
此外,传统意义上的农业从表面上来看与互联网的距离很远,比如养猪行业。事实上,我们可以把互联网技术实时采集猪吃的饲料、存栏量等数据,进行分析后可以预测未来猪价的走势。
所以“互联网+”的“+”后面可以是各行各业,互联网和各行各业的融合是有内在的需求的。
数据观记者:您也提出过产业互联网的概念,这一概念和现在的“工业互联网”“工业4.0”是什么关系?
赵国栋:“互联网+”中的重要一部分就是产业互联网。如果把视野再拉长到以百年为单位,主要经济体分别经过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现在则是信息技术与农业、工业深度融合的历史窗口期。
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迎合了这一历史趋势,代表了信息技术中的王冠——互联网将与工业生产过程深度融合。相较于美国GE的“工业互联网”,德国倡导的“工业4.0”,产业互联网更强调不同产业协同融合的现象,是“互联网+”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包括农业、工业,或者说各行各业主动拥抱互联网+这一现象的代名词。
对比这三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工业互联网的三要素是人、数据、机器;“工业4.0”的关键词是智能化生产、协同的供应链;产业互联网的三要素是产业生态、大数据、生产性服务业。“工业4.0”可以看成是德国版本的工业互联网。而产业互联网则是我们用来描述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融合后的新型业态,是企业战略的终极蓝图。从目前来看,很多传统行业要借助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很多互联网产业同样需要传统产业融合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空间。
B、借助大数据对接产业生态和生产性服务业,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
数据观记者:要实现“互联网+”需要怎么做?
赵国栋:借助大数据,对接产业生态和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互联网的灵魂,也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
首先,产业生态是指企业不能自我设限,把企业组织的疆域自我限定为公司,企业家思考的原点应该是企业上游、下游、合作伙伴组成的生态圈。例如小米就开发出很多产品,这些产品之间是什么关系?用数据资产来看,他做的所有终端产品其实都是在采集数据资产。数据越多他会越了解你,就能够精准的开发你需要的产品,这就是基于数据资产的相关多元化。此外,阿里巴巴中的蚂蚁金融就是因为掌握了很多中小企业的数据,更好地提供金融服务。
产业互联网首先要求就是必须具备产业生态的思维。产业生态的数据资产,是衔接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生态的纽带。这些数据资产包括生态中的供应链数据、企业经营数据、物流数据、还有其他的市场交易数据等等。这些数据资产,不但构成评估生态内企业信用评估的基础,还可以提前侦测生态的健康指数。如此重要的数据,过去可能散落各处,没有积聚成为资产,也就发挥不了大数据的纽带作用。
此外,生产性服务业并不是新概念。早在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H.Greenfield就提出这个概念。生产性服务业区别于消费性服务业,涵盖金融、通讯、物流、交易市场等现代服务业,主要服务于制造、流通等领域。有人简单地认为,银行就是生产性服务业,但是举例来说,当一个企业拿到一个订单去找银行贷款时是无法及时获得贷款的,这严格来说并不是生产性服务业,只有通过大数据对企业经营状况、订单进行分析,并及时为企业发放贷款,这才是真正的生产性服务业。
因此,通过大数据,可以实时掌握企业经营、交易情况,从而匹配金融、物流服务。这样就能够将产业生态需求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在一起,促进整个社会系统运行效率的提升,也促进经营效益、经营思想的提升。因此,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扶植好的产业生态、开放更多数据、让更多企业进入,让更多服务业和生态对接、融合。地方经济发展自然而然就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C、在“互联网+”背景下,贵阳打造“工业4.0”有戏
数据观记者:贵阳目前也有不少人提出要打造“工业4.0”,您认为对于贵阳这样的欠发达地区来说应该怎么做?
赵国栋:其实,现在来看贵阳不一定非要定义成为欠发达地区。我们可以这样定义什么是欠发达:思路不清楚的地区都是欠发达地区,凡是发展思路明确的地方早晚都会发达起来。我现在也和很多地方政府进行交流,明显感觉到贵阳的干部学习能力非常强,视野开阔,思路清晰,整个贵州省无论是大数据产业发展还是经济发展都已经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在寻找发展道路时都会遭遇“本领恐慌”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办。你让他拆房子、修路都会,当需要寻找真正的经济发展道路时就不知所措了。而贵阳经过去年一年的探索,克服了“本领恐慌”的问题,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此基础上,我认为贵阳打造“工业4.0”是有基础的,现在贵阳的701、702工程都为贵阳发展“工业4.0”提供了数据开放基础。有这个基础在,无论做什么都是无往而不利的。
数据观记者:地方政府在“互联网+”背景下应该怎么做?
赵国栋:经济学家们提“三大发动机”取代了之前的“三驾马车”。具体地说是制度变革、产业优化、要素升级,取代了出口、投资、消费而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从产业的演进和产业生态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而言,“三大发动机”可以进一步具象化。
所谓制度变革,就是在产生融合的大背景下,破除条条块块的限制问题。九龙治水是不灵的,分业监管是不适应产业生态发展的内在需求的。
产业优化同理,首先是优选产业的问题,其次是产业协同与效率提升问题。
要素升级更为根本。在我看来,就是必须把土地这一要素升级到数据资产要素。换句话说,数据资产取代土地上升为主要的生产要素,才会真正带来产业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