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傅建平,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专职研究员)
数据要素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五个逻辑环节组成闭环,即信息数据化转变、数据资源化汇聚、数据资产化管理、数据市场化配置、数据价值化应用。信息数据化是数据要素化的逻辑起点。
01、信息的定义及哲学本质
“信息”概念的使用,是二十世纪下半叶哲学领域最成功的事情。对“信息是什么”这个重要哲学问题的探究,关系到对“数据是什么”这个实践问题的把握以及构建适应数据特性及其价值运动规律制度的战略需要。
>>>信息与物质的关系,是同于物质还是有别于物质?
维纳认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从哲学上揭示信息及不同于物质,又离不开物质的特性。
代表性的定义是:“信息是一切物质的普遍属性”、“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信息是物质与能量的存在和运动具备的形式”、“信息是物质的特征参量,是物质的能量取值”、“信息是物质的确定性、有序性、组织程度以及物质之间的差异性”、“物质的实在状态及其相关规律,正是信息的含义”、“信息同物质的内部结构密切相关,结构决定信息,信息是结构的表征,结构不同则信息不同”等。以上对信息的定义虽然没有跟物质本身直接等同,却与物质的形式、结构、组织等某个方面直接等同,导致定义最后还是将信息归结为物质。
但在现代哲学概念中,物质的结构和形式是物质组成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也是物质本身的一个属性,改变了物质的结构和形式就直接等同于改变了物质本身,但是信息和物质不是直接等同的,改变了关于物质的信息,并不能改变物质本身。
因此,揭示信息的哲学定义,要体现出信息相对于物质的区别性或特殊性,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将信息归结为物质。
>>>信息究竟从哪里来,信息形成的机制是什么,信息是自然既成的还是建构生成的?
观点一:信息是自然既成的,认为信息总是某种客观存在的东西”或者说作为物质本身“凝结”着信息,人们感知到的信息是物质“发射”出来的。但这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假设信息是物质“发射”出来的,那么物质的质量就必有损耗,发射的信息越多,损耗就越大,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
观点二:信息是建构生成的,认为物质本身并不固有信息,信息也不自然既成于物质,更不能由物质“发射”信息。信息就是将对象信息化后得到的东西,信息也是一种思想对对象的建构,只有具有信息化功能的主体,才能造就、建构或制造出信息。即使对象是唯一的,但由于信息化是多样性的,所以信息化后或在信息系统中出现的对象就不是唯一的。
因此,所谓“对象的信息”无非是“关于对象的信息”,即信息是通过具有信息化能力的主体对物质或对象的信息化建构,信息不是物质自然既成的,而是建构生成的。
>>>信息属于本体论范畴还是认识论范畴?
观点一:信息既属于本体论范畴也属于认识论范畴。钟义信将信息分成:本体论层次的信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其中,本体论层次的信息定义为“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自我表达”,认识论层次的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关于该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杨学山将信息存在状态划分为自在态、自有态和记录态。其中,自在态信息是指“一切客观存在物在物理空间遵循物理规律,自行散发出的信息”,自有态信息是指“各种物体内含的信息”,记录态信息是指“对自在态信息和自有态信息通过一定工具、用一定的载体记录下来,并能为特定智能群体理解和使用的信息”。
观点二:认为信息是认识主体对客体的释义所得,信息属于认识论范畴。信息系统创始人戴维斯的主张“信息是那些实际可觉察、有价值的并经过处理的数据,它对接收者当前的或潜在的行动或决策有意义”。德国学者克劳斯“信息是物理载体和语义构成的统一整体”。英国系统理论家切克兰德“信息=数据+意义”。客体对象只是产生信息的“信源”,认识主体才是决定“信息”之所以成为信息的先决条件,既使是面对相同的数据,在不同价值取向和期望的认识主体面前,可能产生不同的信息。
综上,信息的定义是“信息是认识主体构建的、由载体承载并表达一切客观存在的意义”。其中,认识主体是指具有信息化能力的生物体和非生物智能体。信息是含义、意义或者内容,不是物质、能量、生命等任何承载,但载体和形式性外壳又是信息存在的必要条件。客观存在包含物质、能量、生命和信息本身。表达的客观存在的意义是指认识主体对该客观存在的一切赋义和释义。数据是一切客观存在含义、意义或内容的记录。信息是可认识的,认识主体对信息的认识程度,直接体现了认识主体所具备的信息能力及其成熟度。
02、信息的运动逻辑
生命体生存和发展需求、社会发展需求、信息增长需求是信息运动得以实现的客观基础。在信息运动的发展阶段中,信息生成是信息运动的起点,信息转换是信息增长的基础,信息移动是信息发展的基础环节,信息处理是信息增长和利用的核心,信息积累是信息运动的阶段性目标,信息最大化利用是信息运动的终极目标,载体和外壳的演进是信息走向高级阶段的必要台阶。
信息结构是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一个信息集合的含义及其内在关系的逻辑体系”,信息结构不仅为信息运动不同环节的信息存在形态提供连接纽带,更为文明和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载体和方向,随着信息结构的增长推动信息增长,形成信息集合、主题域、信息域乃至信息空间。
信息是一种依赖信息技术的存在,信息技术本身也是为了信息的存在而存在,信息技术创造和变换了信息的存在,凸显了信息为人而存在,改变了信息的存在方式和人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将物质世界信息化为信息存在,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无比丰富、多样化的信息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对对象的认识和改变,就像被货币化了的商品一样,其流动、交换、增值等变得更便捷,进而改变了世界存在方式,表明物质和信息之间、原子与比特之间通过一定方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信息与信息技术之间是一种既可分离又不可分离的关系。技术是实践的手段,信息技术是拓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手段的总和,信息技术的本质是通过它所创造出来的信息存在而得到确证,信息技术的价值完全映射在它所生成的信息上,一切信息都是人工信息、一切信息都是信息技术的产物。
综上,信息的运动逻辑是:认识主体(人)在信息生成、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分配、信息应用等关键环节,利用信息技术使人造的“信息存在”及其信息结构从不完备状态发展到完备状态,更好地服务于“人的存在”,甚至改变“人的存在”的动态过程。
03、信息数据化转变
>>>利用信息数字化技术生成可度量、可机读的数据,来表达、传输、处理一切信息。
信息数字化技术是信息技术在数字时代的前沿演化发展,极大地扩展了人的信息功能。同时,信息数字化技术是基于一系列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和叠加实现的,它借助以微电子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的结合而形成的手段,对声音、图像、文字、数字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储存、传播和使用的能动技术,主要由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四种基本技术,以及物联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核心应用技术构成。
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和边缘计算融合实现“万物互联”奠定了数字时代的物理联系的基础、推动大数据爆炸性增长成为重要生产要素资料,以大数据+智能算法为基础的人工智能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数据生产力,以安全可信、全局透明和分布式存储为特征的区块链实现生产关系数字化,使得价值共创、价值传递和价值共享成为可能。预计在未来,数字化技术依然会按照其演化规律继续向前发展,将会深刻地改变政府、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深刻地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深刻地重塑政府治理模式和组织形态。
>>>数字化条件下的数据赋能行为和赋能过程,包括结构赋能、心理赋能和资源赋能三个维度。
“赋能”指个体或者组织对客观环境与条件拥有更强的控制能力来取代无力感的过程,它有别于普遍采用的 “从外到内”以标准化保障管理效率、以结果导向驱动管理的科学管理和绩效管理方式,它是以授权赋能为特征的通过激发个体或组织的内生动力和能量,强调多元主体有效参与实现价值共创的新型管理方式和手段。
赋能过程由结构赋能、心理赋能和资源赋能等三个维度构成:“结构赋能”着重于提高客观的外部条件,主要体现在自上而下授予权力、赋予责任、强化决策和信息分享、渠道拓展、结构性政策/规划安排等方面变革过程,强调通过结构的改变来影响组织运行和个体成员绩效。“心理赋能”指通过提升个体对自身的工作价值、能力、控制力及影响力的心理感知,进而提升个体对组织的认同来实现个人价值与组织价值的整合,以达到激励的目的。“资源赋能”体现为组织对资源的整合过程,强调资源的获取、控制和管控能力。
↓↓了解更多资讯,请识别下方二维码↓↓
国脉集团是数据资产化先锋企业,主要提供培训、咨询和产品设计服务。为数据资源拥有者提供专业、规范、合规的全流程资产化服务,提升机构数据管理服务能力,实现数据资源价值最大化。运用最先进的培训理念方法和平台工具提供高绩效培训服务。研发“一头一体两翼”企业数据资产化咨询服务方法论,提升数据资产化战略设计、就绪度评估与咨询、入表和产品化全流程咨询服务。基于战略思维和实操需求研发“易”系列产品,并与数源方合作研发系列数据产品。
主要课程包括数据资产入表、数据经纪人、公共数据运营和政府CDO、数据精品等精品课程。
主要产品:数据易投、数据易贷、数据易保、数据易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