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于2月20日下午在国脉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19首届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专题论坛”上的主旨演讲,内容通过现场速记整理,已经本人审核。
今天我围绕一网通办、改善营商环境的角度和大家交流三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是营商环境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痛点;第二个观点是新的改革开放格局,必将对改革营商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三个观点是畅通一网通办是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途径。
一、营商环境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痛点
(一)营商环境问题凸显的表现与原因
我们在市场上有很多限制,主要是政策环境的问题,市场准入门槛过高、政府管控饱受外界质疑,这个外界包括外资、国外、民资、民企等。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还没有真正形成,市场主体在竞争过程中未处于同一起跑线,如国有企业背靠政府具有政策、贷款等很多优势;垄断包括自然垄断、行政垄断。
政府对市场、社会干预依然过多。我们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发挥政府的作用。这话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行政权力过多地参与配置资源,我们要用市场来提供更多的资源配置,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大量依靠行政手段和行政权力来配置资源。
我国2018年世界银行便利度排名第78位,除了其他国家政策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原因之外,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权力、利益,这两者结合后形成了一个不合理的审批结构怪胎。
(二)营商环境问题的主要症结:权力、利益——形成一个不合理的审批结构怪胎
审批不透明、暗箱操作、自由裁量权大,给权力寻找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因此难以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造成人为权力干扰很大。
审批怪胎对企业、老百姓在政府和公共部门办事设置诸多门槛,带来工作不便。如企业获取施工许可证的时间,在很多地方两年的时间要盖上百个章。
在某些方面,法制在这个审批怪胎面前被严重扭曲,有“法制”无“法治”。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到有了法制制度后,不一定能实现法治,很多还是“人治”,甚至知法犯法、知法违法,影响中国营商环境,也影响了中国市场经济在国际上的形象。
二、新的改革开放格局,必将对改善营商环境提出更高要求
(一)改善营商环境已取得重要成效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中国人均只有200多美元,去年上升到人均9000美元,这使我们进入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对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这绝对是一个惊天动地的事件,对营商环境确实提出很高的要求。
今年世界银行公布的营商便利度排名中,中国由去年的78位上升到46位,一年内上升32位,这是非常罕见的。我认为前进32位原因有三点:
1、重大政策调整,放宽市场准入
过去一些垄断行业,不让外国资本进入,不让民营资本进入,总书记在报告会上宣布,这类行业要大幅度降低准入门槛;股权结构方面,过去必须由中国企业控股,外国只能占49%的股权,现在这一情况已产生变化。我们在市场准入方面都做了重大的调整。
2、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入
十八大以来,李克强总理提出在未来五年内把国务院1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拿掉三分之一,企业获得许可证时间减半。五年后国务院拿掉900多项,将近一半。实行不断的放管服发力对营商环境排名大幅度提升做出巨大贡献。
3、不断改善政务服务模式
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借助现代信用技术,改善政府公共服务的手段和方式。比如开办企业的时间、企业获取信贷、获取施工许可证、企业注销等等,这些指标在全新的政务服务模式中得到大幅改善。
(二)改善营商环境,完善市场经济
经过40年改革开放,中国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转折点和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把改善营商环境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国内格局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可以从三个方面体现:
1、经济下行压力
2013年我国GDP增长率为7.76%;2014年为7.3%;2015年首次低于7%,为6.9%;2016年为6.7%;2017年也差不多。我国经济存在下行压力。
2、中美贸易战
如果3月1日前中美贸易战无法达成协议,美国将对2000多亿的产品增加20%关税,现在中国有可能较大幅度让步。这个框架有可能达成,如果推迟两个月的时间,给一个关注期,但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3、民营企业不景气
民营企业的产值占整个GDP的50%,占税收60%,占就业的80%。民营企业数量占市场总数的90%,如果民营企业得不到重视、得不到发展,中国经济可能会垮的更快。因此总书记召开座谈会要大力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发展。
三、畅通一网通办是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途径
(一)从“三难”到“三通”正在取得突破性进展
过去政府信息化最大问题就是三难:互联互通难、数据共享难、业务协同难。目前国务院办公厅有三个机构在推动这项工作,分别是国务院电政办、国务院政务公开办、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办公厅有三个具体机构来全面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而这个推动过程中把由三难到三通作为他们重点来进行,就是要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
(二)体制机制障碍
信息孤岛、数据烟囱、部门分割、条块掣肘都是外在的表现形式,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隐藏的权力和利益的交织,形成了一个不合理的审批结构怪胎。纵观世界各国的治理,每个国家都有管控,都有行政审批,但中国的行政审批过宽,审批事项过多,这样的审批是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中演绎出来的怪胎。
1、政策引领
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暂行规定》;2017年5月,国办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方案》;2017年7月,发改委、网信办印发《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2017年8月,发改委等五部门发布《加快实施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随后发改委等进行了试点,这是政策引领,导向非常清晰,从政策发力。
2、网络通
国家外网纵向全覆盖:全国的省、地市、区县分别为100%、100%、96.1%。横向方面,政务外网已连接了148个中央部门和机构;省级以下,接入24.4万个;接入终端280万台。各级政务大厅接入3263个,全部联网,承载全国54项重要业务应用。全国信息系统清理整合基本完成。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初步建立:中央1.3万多条,地方44万条。
3、数据通
建立全国政务数据交换平台。基于政务外网建成的国家数据交换平台,与71个中央部门和32个地方政府对接,建立起数据共享大通道。
4、业务通
有序推进全国42个重点垂直系统,如医疗、教育、投资等,实现企业和群众最迫切的基础信息共享。
(三)“一网通办”和未来趋势
广东最早提出网上大厅,浙江最早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普遍。从未来趋势来看,总体有三个:①为国家大数据中心、全国政务服务平台指引方向;②以中国政府网为龙头,构建包括部门、地方各级门户网站为支撑的一体化的中国网上政府;③中国政府网将成为政务服务总门户、信息公开总平台,将和省市县各级部门实现联网。
从实现路径上看,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大数据新战略的实施,构建“一网通办”服务体系,包括优质营商便利服务体系、民生服务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对公权力的约束制约体系。
附: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数据基因(DNA)和水巢(DIPS)两大系列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信息中心、大数据局、行政服务中心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金融机构。
自2004年成立以来,已在全国七大区域设立20余家分支机构、5大技术研发基地、国脉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中心、“最多跑一次”改革发展研究中心、营商环境评价中心、互联网+政务评价中心、数字经济研究所、政策研究所等),投资建设国脉智慧产业城;服务客户2000余家,执行项目5000余个,并帮助客户积极打造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最多跑一次”、“互联网+政务服务”等项目创新标杆;连续多年开展中国政府网站、智慧城市、互联网+政务、营商环境等公益评估评选活动。
被业界誉为中国信息化民间智库知名品牌、电子政务优选咨询机构,国内首倡智慧政府理念,首创智慧城市、数据治理、互联网+政务评价体系,首推数据资产普查、全口径数据资源目录、数据元标准化、数源确认与供需对接、最多跑一次事项梳理、营商通等产品,信息资源编目、公共数据普查等业务全国占有率和影响力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