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大数据等新技术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应用

2018-12-03 16:48 来源:数邦客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2018年11月28-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和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2018智慧中国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以“数据赋能 智慧中国”为主题,共有来自全国部委、省、市、区县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大数据主管领导、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主流媒体千余人参会。

  本文系华为数字政府行业解决方案总监赵东先生于11月28日下午在“2018智慧中国年会”分论坛——“政府数字化转型策略与实践研讨会”上的演讲,内容通过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image.png

【华为数字政府行业解决方案总监 赵东】

  各位领导、专家,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大数据等新技术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应用》。现在是政府数字化转型时代,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最近几年也深入参与了很多政府“互联网+政务”和数字政府的建设。今天我会用简短的20分钟时间,把我们在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针对大数据和AI领域的一些思考与各位做一下介绍分享。

  一、“互联网+政务服务”概况

  政府正面临深刻变革,其重要内涵是呈现整体化、服务化、双向主动互动化、开放和透明化转变,最终实现大系统、大平台、跨部门实现便民化的服务。

  1.“互联网+政务服务”向纵深发展,突出群众实际体验

  “互联网+政务服务”在近年来也发生了巨大改变,由原来简单地要求“让群众少跑腿”,到现在对“一网、一次、一门”都有具体的要求。明确看到,数字政府的转型已经向纵深层次去演进,群众体验度、办事方便度等要素已成为考察重点,实现一网通办、是否只进一扇门、是否最多跑一次等成为政府部门“互联网+政务”的考核指标。

  2.政务大数据——疏解民生堵点

  疏解民生堵点主要是通过数据共享、系统改造、流程优化等方面来进行,其中对数据侧的要求大概有70%-80%,其他的系统改造和流程化改造的比例并不高,对于数据侧的要求,就是要有力地支撑“互联网+政务服务”。在江西某市项目中,对堵点式的问题做了解决,其中最明确迫切的就是减少表格填写,这是百姓最朴实的诉求。同时也实现了刚才两位专家提出的高频事项梳理、快速办结、梳理后再办理、可不填或只填一份表。

  3.政务大数据支撑“互联网+政务”,实现一网通办

  政务大数据有力地支撑“互联网+政务服务”,我们这里列出了6个通过大数据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体验:免跑路、免填表、免证件、政务服务APP、政务管家、快速检索。

  其中“免跑路”体现在实现了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基于大数据的共享交换实现并联审批;“免填表”体现在基于人口库和法人库使138类事项免填389字段;“免证件”体现在基于电子证照库使138类事项免20类证件;1个“政务服务APP”畅享城市服务,这里面利用了人脸识别技术,还实现了统一支付、统一物流;“政务管家”中结合了标签平台、AI算法,对电子公民、数字企业进行100+维画像;对数据库、文档等统一检索,大数据检索引擎实现“快速检索”。

  4.案例:政务大数据——综合人口库,实现政务服务免填表

  基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高频事项梳理后,百姓可在网上快速申请办理。同时我们在此项目中形成了综合的人口库,此库有别于其他人口库,它基于公安的数据,依次叠加了社保、医疗、民政等其余相关数据。这些数据皆是基于“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的大数据基础型数据平台。

  华为在众多项目中看到,“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一网通办”在许多地方与本地的大数据中心建设的职能都分开了。许多地方建立了大数据中心,汇聚数据后,却不被上层应用所驱使。由此可见,由业务来推动大数据中心的快速建设,呈现鲜活的数据被上层应用所进一步使用,才是良性的。在此项目中,大数据建设的综合人口库快速为上层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提供群众免填表的服务,使得这样的库成为鲜活的、可被使用的库。

  二、“互联网+政务服务”与大数据

  大数据中心的建设是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业务为开端,通过对上层业务所使用的数据为驱动的。

  1.基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大数据建设,整体工作思路可以概括为五个字:

  理:摸家底—信息资源目录梳理,包括文件、资料、图表和数据等各类信息资源梳理,导入共享目录;

  聚:汇聚共享—交换共享落地方案(省市目录对接、库表等方式共享方案)资源目录进行数据资源挂接;

  用:持续进行“一网一门一次”共享支撑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电子证照库;

  ④治:持续进行大数据治理、数据质量管理和数据安全控制;

  ⑤慧:持续进行智慧应用、智慧旅游、智慧党建、智慧扶贫。

  这些流程,就像最开始几位专家所言,数据要有被使用度、要从高频事项去实施。通过数据去摸家底,数据跟事项匹配,这样数据才能持续地被自动化汇聚到大数据中心,而不是数据与应用“两张皮”。实施过程中,我们也看到过汇聚过来的数据没有用、也不能使用,不过,以“互联网+政务服务”提供的数据平台,扩展到数字政府,去服务更多上层数字政府跨部门跨层级的应用。

  2.“互联网+政务服务”——数据资源支撑平台

  华为提供了数据平台,该平台从数字政府的基础架构很重要的支撑平台。在此数据资源平台中,包含了以应用业务侧驱动的数据汇聚,以共享交换和资源目录体系联动、快捷便捷的数据服务,同时匹配数据质量形成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数据要有效地去服务于公共服务,服务于智能化API服务平台,可以依据办事ID或身份证号码去响应用户数据所需要的事项数据。

  讲到政务数据,现在多数是“政务小数据”,大家可以在这里思考一下,它所汇聚、服务的数据基本上以政府结构化的小数据为主。未来在数字政府之外的小数据还要汇聚到行业化的数据中,包括水、电、气、公交等。

  此平台也要能承载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实时、准实时地数据分析、处理、存储、编目等。所以我们看到,依托于“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一个典型的跨部门应用,可催生大数据平台的快速发展,但我们在构建此大数据平台中,一定要考虑未来数字政府所需要的更加复杂的大数据平台。刚才所谈的是“互联网+政务服务”与大数据平台的思考。

  三、“互联网+政务服务”与AI

  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地方都在提AI,依我个人来看,AI是解决问题的场景与AI本身的技术特点有一定的关系。

  1. AI提升“一网通办”,个性化、主动化、精准化服务

  对AI来讲,重点能解决以下两大类问题:一是简单重复的可以通过AI解决;二是有专家判断识别等场景,可以通过AI解决。

  2. AI提升政务办事平台交互内容的精准化

  目前华为正与某市一起针对 “互联网+政务服务”领域中应用AI做一些全新的创新。如现在很多市民办事时,首先看到的是一网通办的主页,主页中办理流程是怎样,用户需要依次点开,这样一套系统对市民来讲,办事还是看不懂的;我们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可以结合政策、办事法规,形成一整套知识图谱库,将办事流程进行人性化梳理。又如开办一家超市,会给一张表单供其勾选,如这家超市是否24小时、是否含有自制食品、是否可以售卖烟酒等;用户的办事流程是量身订造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方式对上述类似多个办事流程进行梳理,可为百姓提供在线的、机器的相互制问答,可针对办事流程快速地告知如何办理;办事前和办事后,通过机器语音回访呼叫的方式提醒用户此次材料准备完成、请去办理,从而提升办事的体验度和便捷度。

  3. AI自然语言处理和对话机器人服务

  借助政府的相关知识库、政策文件,再结合华为资源芯片服务器提供的一整套人工算法及算力,对客户来讲,提供训练的数据,基于“互联网+政务服务”场景将算法、算力、数据结合起来。

  4. AI提升“一网通办”,在线审核,群众少跑腿

  百姓在线提交办事材料时,不需要后台政府人员频繁审核操作。其实用户在提交时,系统就能图像识别,包括提交的材料是否符合标准、公章有否缺失等。华为内部每年有几十万张海关报单,就是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形图像识别方式快速地去做报关单。对于“互联网+政务服务”来讲,也可以通过训练好后的相关人工智能方式去解决。华为现在的平台可以识别身份证、一些证照等,以后还可以识别其他样本,在座诸位可以与我们一起来合作,您提供训练数据素材,华为提供后台训练算法与算力。

  5. “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支撑平台

  在“互联网+政务服务”与数字化政府建设的第二个平台,就是我们刚才谈到的对上层的应用支撑平台。数字政府的平台是越做越强、越做越厚,可以支撑上层的个性化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只是其中一个。这个平台体使得政府在开发业务时,可以快速地去迭代、去开发,而不至于开发完成时,使得这个业务不能再增加。

  四、总结

  最后对于华为来说,我们底层的平台侧已经不同于传统的基于硬件的平台,现在提供包括芯片、终端、网络、云、大数据、政务应用等在内的一站式新ICT架构,同时华为以平台+生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为政府数字化转型提供帮助,进一步为百姓提供更加便捷的办事流程和服务。谢谢!

标签:

责任编辑:bozhihua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