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成员、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在做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每月谈”的时候指出,互联网变革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全新的信息基础结构的变化,由于信息结构的变化,带来了整个工业结构的崩溃。他说,工业时代的B2C模式正在受到信息时代C2B模式的反复冲击和替换,这是对工业革命最大的一次颠覆。组织方式上的层级制、线性的生产性方式,将被信息时代的分布式的云端制取代。他还表示,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经济和社会应该是把互联网放到底层作为基础设施构造的结构,不以互联网为平台,不以云计算、大数据、物理的基础设施为平台的经济和社会都不是互联网经济。高红冰认为,未来实体经济还会存在,同时实体经济存在的背后一定会出现用数据的洞察、数据化来驱动的零售业,消费者的数据、品类数据、交易场景的数据会变成未来零售业的升级转型核心定位和方向。
以下内容根据高红冰发言摘要编辑:
今天处在一个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快速的安装期,有了20年到30年的安装形成今天的基础设施,云、网端几个层面的安装,这个安装接下来就要和经济社会结合在一起,对经济社会产生重大的变化和影响,演化经济学的这套理论用在这个领域,我想是适用的。
1.互联网基础设施在创造一个新供给
互联网基础设施在创造一个新供给,这两天习总书提出来的“供给侧”变革的问题,在今天的互联网新的时代创新和应用,不是简单的增加生产能力,而是增加消费端内需端的基础设施供给和那些提供产品服务的过剩的生产能力的变革,把它砍掉,带来一个有质量的新的经济增长。所以在供给侧的变革驱动了需求的挖掘,需求存在着,但是没有好“端”,基础设施存在,这些需求挖不出来,三四五线消费者的需求早就存在,但是你挖不出来,因为你传统的钢筋水泥基础设施、零售基础设施不足以把这些需求挖出来。所以新供给创造了新需求,新需求推动了新消费,新消费倒逼新产业的产生和变革。所以这样一个分布式计算的农村电商体系,今天充分验证互联网可以带来的对整个中国经济在边缘碎片,在低收入阶层的聚合以后产生的供给和需求端的升级和转型。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场域正在发生转移,国内外消费者一起买买买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场景,现在如果是互联网+内需,未来可能会转向EWTO+全球跨境电商的市场。在这样一个巨变的时候,商业的创新和制度的创新同步进行,缺一不可,不是简单的技术变革、技术创新、商业和金融的创新、社会生活的创新、制度的创新、倒逼的制度创新。所以,如果制度创新能够走在前面,反过来也会推动商业和技术进一步的演变和应用。
2.互联网人口红利出现
29岁以下这群年轻人是未来的整个互联网基础架构背后最有力的人群,一定有一个新的互联网人口红利出现,如果讲过去的加工贸易,中国制造有一代工人从农村到了沿海地带,变成了这个人口红利的话,我觉得现在正在形成一个新的互联网人口红利,这是中国人的机会,所谓的跨越发展的机会,因为没有一个庞大的用户应用场景和劳动力基础的话,你的产业发展新生态的打造,创新驱动是无从谈起的,而这个人口正在形成,29岁以下的这拨人,平均29岁以下的6.68亿的网民中占比57%全部是在互联网上生下的这一代人,你给他十年的时间,这一代一定成为中国的主消费人群和中国的主力人口,如果这代人存在的时候,互联网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变革会来得更加深厚。
3.互联网和实体经济融合的本身是在创造一个新的增量业态
电商繁荣的背后是互联网和实体世界的融合,整个电商的交易体系不是虚拟经济,因为实体货物配送,交易的场景,只不过把一个在钢筋水泥的交易场景放到了互联网配置和供需的场景下,只是交易场景的转移或者是升级,并不是说互联网的电商就跟实体经济无关,根本就不是这样一个逻辑。所以,互联网和实体经济融合的本身是在创造一个新的增量业态,这个业态是过去没有的,或者是过去不那么主流的,实体经济还会存在,实体经济存在的背后一定会出现用数据的洞察、数据化来驱动的零售业,因为没有数据化驱动,未来的零售是很难走下去的。供需不匹配带来零售端的效率降低,所以供给侧的变革一定是把数据推到整个零售体系中,让今天传统的零售业态被数据武装起来,所以消费者的数据、品类数据、交易场景的数据会变成未来零售业的升级转型核心定位和方向。 这些中间的环节会被新的短路掉的业态所取代,批发和零售的中间环节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制造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制造业原来是大批量、大规模生产,今天要求是小批量、多品种、高频次、快翻单的业态。过去制造业的生产线已经不适应互联网这套零售业的生产线,这样制造业也会被今天6.68亿、3.65亿的网购人群不断驱动他去进行升级,这是互联网会带来的变化。原来是捆包制的、大量的,现在变成“单件流”,像青岛红领这样的单件的西服,七天时间生产出来,已经变成现实,这不是在讨论一个理想、方案,人家已经实现了,一年生产的40万件西服,现在已经七天就可以生产出来了,大规模的生产线上的个性化定制已经实现,这是中国人做的,也不要迷信德国的工业4.0,中国人按照的方式已经做出来了,无非是怎么把技术、思想推而广之。
4.重新建立一套思考的逻辑和框架
今天确实要拒绝对大时代变革的无感,变革无感的背后是因为我们继续沿用原来的思考框架,今天最要紧的事情是要重新建立一套思考的逻辑和框架,我想其他的东西都变得不重要,如果你的思维思考框架不发生变革,如果你的概念逻辑界定不重新塑造,继续沿用原来的概念定义,或者是原来的话语体系,你找不到感觉。所以,换一种新的思考逻辑去看的时候,我想我们处在工业文明、信息文明转型,数字化、数据化是它的分水岭,只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数字化的世界,一个是非数字化的世界,我想这是真命题,其他的都是次一级的命题或者是假命题,回到真命题上来讨论问题。工业时代的B2C模式正在受到信息时代C2B模式的反复冲击和替换,这是对工业革命最大的一次颠覆。组织方式上泰勒制的层级制,线性的生产性方式,被信息时代的分布式的云端制取代。 今天大量的优步、滴滴专车、淘宝这样的平台加个人的模式,变成主要的经济社会的组织方式,包括微博、微信,都是平台加个人的组织方式,过去工业革命的线性生产线式的管理模式,公司制的模式今天受到巨大挑战。标准、专业的、集中的、集权的这些特征、标签会被那些被弹性的、个性化的、去中心、多元、分子化、微观化的去替换,这是一定在发生的,由于互联网的技术应用。工业革命的以厂商为中心的大生产、大零售、大品牌、大营销的模式形成了一套体系,今天会被新的C2B的模式替换,客户怎么定义价值,个性化的营销,柔性化生产,拉式营销体系,会被重新替换掉。
5.互联网三层结构理解
回到互联网整个认知上,有三层结构的理解。底层构建了物理基础设施,云计算、宽带、手机、APP软件就是这个物理基础设施,卫星、光纤就是基础设施,在这个基础设施上面定了一套新的逻辑基础设施,就是IP协议、TCP协议,我们的APPSTROE这样的应用商店的架构,我们的OHA移动互联网的生态系统,还有淘宝的平台加个人的治理规则体系等等,包括搜索的规则、治理的规则,都是这个逻辑层,这个逻辑层在构建一套新的经济社会的基础设施,这是软性的基础设施。但是这个软性的基础设施变得极其重要,在这两个逻辑和物理基础设施上面我们开始使用经济、社会、教育、新闻、用户、娱乐等等。我想,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经济社会指的是这样一个结构,不以互联网为平台,不以云计算、大数据、物理的基础设施为平台的经济和社会都不是互联网经济,不是一个简单的平行的加和,是一个放到底座作为基础设施的构造,所以它是有一个结构的。当年在讲“NII”、讲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时,我们对这样一个概念总有误读,把它翻译成信息基础设施,其实是错的。整个互联网变革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带来了全新的信息基础结构的变化,是信息结构的变化,由于信息结构的变化,带来了整个工业结构的崩溃,因为工业结构是被信息结构武装、套用起来的,如果没有智能的操作,没有人存在,整个工业革命是不会发生的。今天互联网在造成信息基础结构,造成一个新的基础结构,去对应于工业结构,这是我们看到的去更深的理解互联网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