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数据隐私泄露事件频发,涉及面广,影响力大,企业因此陷入数据保护合规与社会舆情压力的双重危机。近日,有国外媒体梳理了2021年十大数据泄密事件,并对事件进行了点评分析,可供读者参考。据数据统计,共有近2.2亿人受到以下十大数据安全事件的影响,其中三起泄密事件发生在科技公司,四起涉及敏感
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系列新技术亮相:5G站点、机器人服务、无人驾驶……这不光是科技的新图景,更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成果。服贸会上,中国数字经济怎么发展、怎么治理,成为专家们热议的话题。
区块链通过密码学、分布式存储和对等网络等技术的融合,赋予了链上数据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性,能够大幅降低信息造假风险,打破企业信息孤岛,推进信任社会的建立,打造信息共享与合作共赢的新业态。那么,江苏作为经济规模位于全国前列的大省,在区块链产业应用领域已取得了哪些成果?是否遇到了瓶颈性问题?江苏的政府和企业该如何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有效构建起产业互联网平台?
目前对人工智能存在三种认识误区:一是人工智能已经无所不能,因此现有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无条件地应用。根据强封闭性准则,现有人工智能技术远未达到无所不能的程度,应用是有条件的。因此,在产业应用中亟须加强对强封闭性准则的认识,加强场景裁剪和场景改造,避免违反强封闭性准则的盲目应用,而这种盲目目前在国内外都十分普遍,不仅浪费资源,更严重的是干扰了有希望成功的应用。
2019年3 月 24 日,由 CCF 主办、微众银行和深圳大学微众金融科技研究院协办的第 14 期中国计算机学会技术前线研讨会于深圳大学科技楼二号报告厅圆满召开,研讨会的主题为「联邦学习(Federated Machine Learning):技术及数据隐私保护」。
面对崭新的2019年, Datanami(提供研究和企业数据密集型计算的新闻和见解,涵盖大数据生态系统的新闻门户网站)从未停止脚步,他们已经从大数据,分析和IT领域行业预测者开始,让我们听听他们要说些什么?
数据本身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和方法,更是一种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充分运用这种新思维,将驱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生深刻变革。
天天说大数据时代,谁来保护我们的数据隐私呢,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你的信息被各种公司已经轮流掌握。
风险资本家马特·图尔克(Matt Turck)最近发布文章,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介绍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2018年发展的趋势,并发布了全景图,涵盖基础架构、开源框架、公司等,一图囊括AI和大数据的发展趋势。
记者发现贩卖个人信息的黑市在网络上十分活跃,一些信息贩子甚至公然叫卖,只要提供一个人的手机号码,就能查到他最为私密的个人信息,而且范围覆盖全国,果真如此吗?
2015年10月,欧盟最高司法机构欧洲法院废除了《安全港协议》(Safe Harbor)。2016年2月,欧盟和美国宣布达成《隐私保护协议》(Privacy Shield)。今年7月,该协议正式生效。我们来看看这项协议有什么新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