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智慧城市蕴含千年城市文明的发展,信息技术是促进发展的工具,使人类社会进入组织化创新时代,信息技术最大的贡献是带来全球组织化的外部性,智慧城市囊括了该外部性,这是智慧城市远超出信息技术应用概念的原因,因而不宜用信息技术水平的静态指标定义智慧城市。
2018年11月28-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和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2018智慧中国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以“数据赋能 智慧中国”为主题,共有来自全国部委、省、市、区县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大数据主管领导、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主流媒体千余人参会。
本文系原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原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胡小明先生于11月29日上午在“2018智慧中国年会”分论坛四——“政务服务升级:优化营商环境”论坛上的演讲,内容通过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原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原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胡小明对当前数据应用存在的问题从九个大的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原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原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胡小明对如何让政务数据共享更有效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胡小明:大数据应用方向深入思考。
信息技术应用的成功激发了智慧城市的构想,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却频频出现难以落地的问题,重要原因是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工具都有其适用的边界,信息技术是利用历史的数据与经验的算法来解决未来的问题,它只能适应确定性环境,无法适应不确定性环境,确定性是信息技术应用的边界,智慧城市恰恰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顶层设计必须识别不确定性才能使智慧城市顺利落地。
今天是一场大数据的盛宴,共同探讨政府大数据的发展,解决数据开放中遇到的难题,来共同的开会、探讨和交流。
社会大数据应用需要水到渠成,不必人为加速,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的普及都不是政府推广的结果,发展是自然而生,过度宣传、行政推动无异于拔苗助长,对大数据应用发展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