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框架,在北京市相关委办局的指导下,发布了《个人信息授权运营管理办法(试行)》,旨在规范个人信息授权运营管理,保障个人信息主体的知情权、决定权和收益权,同时促进个人信息的合规流通。
个人信息是重要的数字资产。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规范个人信息的获取及使用,不仅事关个人权益维护,也关系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加快推进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基础性立法提出明确要求。
8月20日,个人信息保护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获得通过,该法将自1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系统性、综合性法律。在大数据时代,用户享受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个人信息泄露、大数据杀熟等问题,而这部法律,无疑将为破解个人信息保护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些简历大数据公司拼命发掘求职者简历上所有的秘密,并出现了监测员工离职动向的工具软件,它可以监测到员工更新、投递简历等行为,以及员工简历被HR、猎头查看次数等信息
上海《IT时报》称,经过记者耗时3个多月的调查,发现不止一家外卖平台存在APP麦克风“偷听”情况。记者通过模拟使用场景,对安卓手机、iPhone和iPad上的两款外卖APP进行多轮测试后发现,谈话提及某种食物后,出现相关推荐的概率高达60%—70%。
近日,Facebook被曝出泄露用户数据的丑闻,引发全球热议。这一事件不仅给Facebook造成全球性的恶劣影响,也给我们政府及企业的互联网信息安全工作再次敲响警钟。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身处21世纪的我们正在大步迈进大数据时代。在这个时代,虽然数据的整理与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我们公民的个人信息却时刻面临着被侵害的危险。近年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呈现出高发态势,全世界几乎每个月都有重大的数据泄露事件发生。而这些犯罪不仅滋生大量的下游犯罪,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还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降低公民的体感安全。因此,保护公民的信息安全、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已经成为当下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核心观点:网络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引发舆论关注,已经说明公众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正在提高,各方对于个人信息泄露问题的重视正在加强,这是一种进步。在这样的前提下继续努力,相信网络信息保护状况能够得到改善,个人信息也能够得到安全“加密”。
大数据作为当前最热门的科技术语之一,已经从一种数据处理模式演化为具有时代特征的标志性代名词。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个人信息数据被广泛地开发利用,一方面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个人信息数据被非法采集、非法使用的现象也频繁发生,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受到社会普遍关注。
2018年11月8日,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分论坛在浙江省乌镇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大检察官、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出席论坛并强调,坚持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变革“四项原则”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五点主张”,依法打击和预防侵犯个人信息犯罪,协同促进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司法保护,为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面迈进积极提供中国法治方案,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6月5日,《贵阳市大数据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贵阳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贵阳市大数据安全管理工作将有法可依。该条例将提请省人大常委会,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正式实施。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既不再是隐私权的客体,也不是人格权衍生出的财产权的组成部分,而成为国家、数据企业和个人共享的宝贵数据资源。因此,关于个人信息的立法不应再狭隘地局限于个人利益或私权保护,应侧重规范信息资产合理开发中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应更好地发挥个人信息在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中的公共产品作用。
高考考生即将迎来填报志愿环节,也是教育骗局最猖獗之时。个人信息泄露,早就不是新鲜事。但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泄露已呈全方位态势。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公布司法解释,首次针对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定罪量刑明确标准,此举再度引起社会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关注。
近日,“700元买同事行踪”的新闻成为热议话题。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已经如此严峻?在严峻的形势下,数据安全行业自然也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个人信息泄露近日再成热点话题。有媒体调查发现,只要花上几百元钱,就可以查到对方的开房记录、名下资产、航班信息、存款记录等信息。甚至还可以通过手机进行实时定位,并查询通话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