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大数据的“堰塞湖”已经形成,数据治理问题迫在眉睫。传统的治理概念来自政府、企业、IT领域,数据治理既有其一般性,也有其特殊性。
新冠病毒蔓延数月,抗疫形势依旧严峻。相比十七年的SARS,对个人数据进行广泛收集、整理和排查成为此次政府抗疫工作的重要一环。这些举措符合数据时代对公共治理的全新要求,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抗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般人对区块链的了解来自比特币,这是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密码货币。它产生于2009年,创造者是自称“中本聪”的匿名人士,目前我们对他的了解还是非常有限,只知道他是一个密码朋克(Cypherpunk),即密码技术的爱好者和专家。
数据的聚积、生产、流动、再使用是大数据产业的基本环节。广大用户产生数据,在先的数据企业搜集、整理、通过特定的算法呈现数据,这些数据可能又会成为新的数据企业所需要的数据来源。数据的流动和再使用直接涉及到三方主体:数据源(用户),在先的数据企业,数据再使用企业。
2018年度调查显示,美国人均每天在数字媒体上花费的时间是6.3小时,涵盖各类社交软件、信息处理、娱乐以及其他智能应用等。
不久前,Oulu大学6G旗舰研究计划发布了全球首个6G白皮书。该白皮书基于70位专家的观点系统性地介绍了6G技术趋势。相比5G,6G具有更广的包容性和延展性,因此6G将不只是传统运营商的,而会在传统运营商之外产生新的生态系统。(后台回复“6G",下载报告)
G20大阪峰会期间举行的领导人数字经济特别会议在当地时间12点15分开始,会期10分钟左右,不大的会议室中却集聚了前来参会的27位各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期间中国、欧盟、美国、领导人以及WTO总干事阿泽维多分别发言,欢迎日方启动“大阪轨道”的行动。
我们正身处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数字革命进程之中。与之前历 次技术革新相比,数字技术普及到发展中国家的速度要快很多。蒸汽 轮船发明 160 年后,印度尼西亚才享受到其便利;电力产生60 年后, 肯尼亚才通上电;而计算机出现 15 年后,就应用到了越南;手机和 互联网只花了几年时间就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如下图所示。世界最贫 困的 20%家庭中,将近70%有手机。更多最贫困家庭拥有手机,而非厕所或清洁用水。
知情同意是电信和互联网行业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核心制度之一,体现了用户作为个人信息主体的知情权和控制权。其确立缘由主要包括信息不对称及个人信息权的人格属性,国内外告知同意制度的立法发展趋势正是基于这两项缘由。
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作为南京邮电大学专门从事信息产业领域软科学研究的机构,一方面关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背景下隐私保护问题,另一方面重点研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与法律问题,着力打造信息通信领域高端智库。
近日,Facebook被曝出泄露用户数据的丑闻,引发全球热议。这一事件不仅给Facebook造成全球性的恶劣影响,也给我们政府及企业的互联网信息安全工作再次敲响警钟。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身处21世纪的我们正在大步迈进大数据时代。在这个时代,虽然数据的整理与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我们公民的个人信息却时刻面临着被侵害的危险。近年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呈现出高发态势,全世界几乎每个月都有重大的数据泄露事件发生。而这些犯罪不仅滋生大量的下游犯罪,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还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降低公民的体感安全。因此,保护公民的信息安全、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已经成为当下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世界银行对现代经济史的研究表明,信息的公开透明和自由流动是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中国改革开放后对数据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但海量数据要产生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必须在打通信息孤岛和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之间,找到平衡的边界。
2018年12月15日,由中国政法大学主办的“2018(第二届)新时代大数据法治峰会——数据治理护航数字中国”在安徽合肥重磅开启。
将区块链技术与分布式文件系统、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进行融合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当前,数据资源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各国相继出台国家战略,从政府数据开放、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共享等方面落实配套措施,加快探索符合各国国情的数据治理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