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书馆借得一书,黄颖的《一本书读懂大数据》,主题新颖,语言精练,读后顿感神清。大数据又称巨量资料,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的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当今社会,数据信息无处不在,得数据者得天下。可以说,社会变革日新月异,发展至今,早已超出数千年前人类的想象极限,数据运用在其中发挥的催化剂作用功不可没。大数据伴随着英特网的发展集聚膨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被充分利用。
但是,随着2008年前后电子商务利用大数据实现的跃进式发展,全球迅速掀起了一场数据革命,来得猛烈、来得持久,甚至直接影响了银行、制造业、交通、建筑等传统行业的发展方式,变化最大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家庭办公、自由创业的比例增加;在一个繁华地段,如果使用APP打车软件,叫车时间要缩短一半以上;有固定摊点的烤红薯大爷与时俱进用了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工具,营业额至少会翻一番,大数据正用欢快的节奏引领着世界的新潮流,这就是大数据的魅力之处。
发展改革部门作为指导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是各级政策制定执行与企业实施生产力与产品转化的纽带、桥梁,科技的迅速发展,更加应该抓住大数据的价值并加以合理利用,引导越来越多的的企业全方位的认识和掌握大数据并看透数据背后的特殊含义,以便获得更多的资源和财富,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添加“润滑剂”。
一、政府部门大数据的发展
2012年,达沃斯论坛发布的报告《大数据大影响》宣称,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资本,数据思维和应用已经开始逐渐渗透到公共管理领域和政府治理范畴之中,对政府治理理念、治理内容和治理手段等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2014年3月“大数据”三个字首次被写入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不仅被主要领导们在多个场合提及,更在2016年被作为国家战略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成为中国政府未来五年的工作方向之一。
江苏省政府于2016年开始建立政务服务网,下设市、县(区)多个子目录政府旗舰店,通州区政府部门于2017年开通网络行政服务网,不见面审批事项占全部审批事项的85%以上,审批事项逐渐由需上门跑多层级、多部门转变为直接网络申请,全天24小时网络自行提交,截3月份中旬总办件量13803,其中自然人11499件,法人2304件,网站总访问量达到17969600次,极大的节省了企业和居民的时间和精力,最大限度地杜绝了人为作弊,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二、大数据在政府管理部门发挥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变革不断深入,大数据应用和管理将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各类事项中,政府部门其实是数据资源最丰富的一座宝藏库,但是这座宝库封存未动,大量的宝藏正等着被开发利用。那么数据可以为政府带来什么?一是提前规划,做好预警机制。打个比方,以交通为例,交通实时监控已在绝大多数城市全覆盖,如果能对数据进行实时整合分析并提前预测,拥堵发生时间和地点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城市管理部门及规划专家,从而对城市交通进行实时有效诱导,及时避免因交通信息不畅通而造成的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二是互通有无,有利集约发展。同样是交通的道路改造问题,隔三差五会出现在相同路段不同部门相继开挖路面,不是燃气、网络、就是自来水、电路,在小区改造中更是常见,一星期内同一处路面开挖了三四次,因为数据没有经过共享,难以互通有无的信息让路面成了创可贴,如能开通整合相关部门计划,建立部门对话机制,分时段采取统一行动,可避免重复劳动,减少扰民,从而节约成本;三是节约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再以居民家庭日常接触的水电、燃气费用为例,相关部门有着一整套缴费、使用数据。如果能统一归集,建立长期模型,就能为每户企业、家庭制作出消耗图表,进行节能、错峰使用指导,可以直接有效地引导亿万单位和家庭节约资源。然而,国内这样做的城市寥寥无几。四是整合资源,提档社会治理。国内具有价值的公共数据大都散落于各个政府部门,其中税务、工商、国土、公安、农业、统计占据其中大半,单项数据价值巨大,各部门之间数据的共享,将提高当地政府社会治理的能力更能发挥出乘数效应。例如,政府部门的大数据通过整合分析,将辖区内所有的人、出租屋、企业、纳税、银行信用等按照网格化的模式纳入信息化管理,做好筛选及提前预警,使管理目标明确、重点事项突出,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三、政府如何利用大数据降低政务成本
政务数据应用最广的在食品安全溯源、数字化城管、智能交通、应急救援、现代物流、图像监控、社保救助、劳动就业、医疗、教育等领域,在更高的层面上,政府部门的数据打通有助于服务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根据《2015-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支持报告前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已有311个地级市开展数字城市建设,政府利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对城市运行的各项数据进行监测、分析、整合和合理的开发运用,从而为民生、环保、交通、工商业等领域的活动提供更加智能的服务,加快速度建设智慧城市,说白了,就是“数据城市”,政务大数据无疑是智慧城市的基础。
加快数据平台建设。英特网的覆盖及信息化办公的普及,为数据的有效集成夯实了基础,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加快地方共享数据平台的建设,逐步瓦解信息孤岛现象。目前已经成熟的数据库有三类,第一类是人口基础信息库,包含个人户籍信息、教育、就业、医疗等;第二类是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包含工商、税务为主的40多个政府部门所掌握的与企业相关的各类信息;最后一类是空间地理信息库,包括覆盖地方的各种地理信息、天气信息等。一些部门顾忌公众监督、审批权限等,部门数据不仅难以对公众公开,部门之间也难以相互查询,形成信息孤岛。大量的重复劳动加重了行政成本,如居民办理低保,一般的程序为农户申请、乡镇证明、县级录入系统、市审核,之后国家民政部下面的系统去核对,一层层下来将近一个月。如果能把政务服务系统和民政部的低保系统打通,再把居民在公安、人社、税务、车管所等数据调入,如果通过数据比对发现,居民在车管所的数据显示有车,或者收入超出标准,那么肯定不符合办理低保的手续,可以一次排除掉审核对象,这样一周之内就可以办结,居民只要跑一次,同时也能为公职人员减轻工作负担。
加深法规制度建设;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新兴业态,助力经济转型;强化安全保障,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健康发展。这些都需要建立在完善法规制度的基础上。《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第一部基础性法律,是我国网络安全基本法,也是当前大数据安全防护领域最权威和全面的上位法。在《网络安全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共享安全、跨境数据传输安全、大数据安全等级保护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加强对行业重点信息、个人敏感信息和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建立问责机制,联合司法部门加大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组织开展数据采集、存储、开放、共享、交易和安全等方面的立法研究工作。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恶意利用数据危害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等行为的打击和惩戒力度,提升大数据生态的法律治理能力。
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大数据是新生事物,政府有责任在政策引导、财政支持等方面,为其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通过政策倾斜,积极开展大数据应用试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推动大数据的创新性发展。加大大数据领域财政金融支持,例如,设立专项科研资金,资助大数据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研发以及前沿性问题的研究;设立专项创业投资基金,鼓励大数据产业领域的创新;在金融服务、市场融资等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大数据企业的支持力度和分险容忍度。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大数据是食材,最后的成品还要靠厨师金雕细作,如何从众多的数据中进行采集和分,需要专业数据技术人才。目前各统计部门和综合信息机构基本上以数据的收集、分类、加工、整理为主要形式,重采集轻分析,满足于信息的简单罗列和描述性概说,缺乏深层次的信息处理和分析,针对目前大数据人才匮乏现状,实施大数据高端人才、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培育各个学科专业领域的大数据技术人才;支持高等院校设立数据科学相关专业,在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设立大数据研究基地和大数据分析中心;制定大数据专业人才评价标准,推行大数据专业人才职业资格评价制度。
四、运用大数据引导产业发展、指导企业优选项目。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跨界交叉、逐步融合的产业生态蓬勃发展,积极布局发展工业互联网,出台政策支持企业上云是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十九大报告中反复强调“质量”二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和理解先进制造业的全新角度: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成为关键。先进制造业要质量高、效益好,因此,先进制造业并不单指技术上前沿和领先的产业,也不仅仅是指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后如果具有了质量高、效益好的特征,也是先进制造业。
利用大数据平台,加强交流研讨,凝聚合作共识。大数据产业要做大做强,最终离不开产业的融合开放。建立开放协作的服务机制,促进整个产业生态圈繁荣,最终受益的是其中每个个体。打破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行业企业间的数据交易流通,支持大数据企业与传统行业的技术和数据对接,共同探索多元化合作运营模式。把大数据行业全产业链纳入高新技术产业范畴,逐步形成规范、开放、安全的大数据应用生态,促进大数据产业生态健康、快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将成为影响全球发展格局的重要部分,将这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生产质量和效率,推动智能制造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进而助推地方制造业加速提质,实现高质量发展并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