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洛阳以开放为引领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豫发〔2020〕3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加快5G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豫政办〔2020〕20号)精神,抢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加快推动我市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深化5G应用引领,打造中西部地区5G+融合创新示范城市,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抢抓推动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和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设发展机遇,秉承“建为基础、用为引领、建用并举、以建促用、以用逼建”理念,以关键技术突破为重点、信息网络建设为基础、创新融合应用为关键,实施规模组网、融合应用、产业协同、研发创新“四大专项行动”,立足于干、立足于做、立足于效,统筹规划、分批实施,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布局及应用引领,打造“一园一云、两节点、三平台”,以大数据产业园为依托建设国家大数据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部云基地,争取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国家区块链节点,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研发创新平台,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产业提质和新基建提级,打造中西部地区5G+融合创新示范城市。
(二)基本原则
基础先行,组网覆盖。全面推进5G网络覆盖,加快5G规模组网,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5G网络广覆盖,为大规模开展5G应用奠定基础。
创新发展,融合应用。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先在5大领域推进5G应用,加快5G与垂直行业融合创新发展。注重以典型应用场景为突破口,创新业务模式,助力产业提质升级。
开放合作,协同发展。坚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搭建多层次5G交流合作平台。重点培育引进一批行业领先的5G研发、应用和关联制造企业,尽快在关键技术、核心元器件及集成终端领域实现突破。
政府统筹,市场主导。发挥政府统筹服务功能,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支持;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坚持以应用为引领,加快5G与产业、行业融合创新发展。
(三)发展目标
通过3-5年努力,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建成5G网络建设先行区、创新应用示范基地,打造中西部地区5G+融合创新示范城市。
2020年,完成全市5G基站建设站址需求梳理及与城市规划对接工作,新建5G基站2900个,全市5G基站总量突破4000个,优先推进重点公共场所、园区、企业等重要功能区5G网建设。
年底前,在实现县城建成区及市区5G网络全覆盖的基础上,推动53家3A级以上景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深化5G示范应用,在洛钼无人矿山、龙门石窟等应用试点示范基础上,加大5G在智能制造、智慧文旅、智慧医疗养老等5大领域的示范应用力度,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标识注册量突破100万,引进人民网等龙头企业,建设辐射省内9市的5G网络体系。
2023年,建成5G基站10000个,优先推进城乡重点区域、重点用户5G网络建设,实现城乡5G网络广覆盖。布局建设5G产业创新中心、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加快推进5G在智能制造、智慧文旅、智慧医疗养老等5大领域的示范应用,建设和培育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应用示范项目,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标识注册量突破500万,5G引领带动作用明显显现。
2025年,建成5G基站15000个,建成较为完善的5G规模化网络体系。5G在智能制造、智慧文旅、智慧医疗养老等5大领域的引领带动作用更加突出,初步建成中西部地区5G+融合创新示范城市。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5G规模组网专项行动
1.统筹5G基站建设。统筹5G基站站址、机房及管线、电力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5G基站规划编制。2020年,完成全市5G基站建设站址需求梳理和5G基站建设规划编制,将5G基站建设纳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落实。推进移动基站与新建公共建筑物、住宅建设项目、公路、地铁、交通枢纽沿线工程等同步设计、同步建设。注重统筹协调,合理规划选址,为移动通信基站、机房和相关配套设施预留建设空间,基站外形设计要与周边环境相适应。
2.推进5G规模组网。持续扩大全市5G网络规模,打造5G精品网络。重点推进洛阳移动投资18亿元的5G无线网络基站建设及应用、洛阳联通投资12.4亿元的5G无线网络基站建设(与洛阳电信共建共享)及应用、洛阳电信投资1.8亿元的5G核心网建设与扩容、洛阳铁塔投资6.3亿元的5G基站建设等项目。2020年,新建5G基站2900个,全市5G基站总量突破4000个,优先推进重点公共场所、园区、企业等重要功能区5G试验网建设,年底前实现53家3A级以上景区5G网络全覆盖。2023年,建成5G基站10000个,优先推进城乡重点区域及重点用户5G网络建设,实现城乡5G网络广覆盖。2025年,建成5G基站15000个,建成较为完善的5G规模化网络体系。
3.打造云服务创新基地。加快建设河南移动投资7亿元的中部云基地项目,提升5G应用数据存储能力。2020年,推动中移在线数字服务生态集群数据中心全面投用、数字服务云平台具备5500台以上服务器管理能力,推动中移在线二期项目尽早启动建设。2023年,中部云基地项目建成投用,打造“中部云”品牌。2025年,建成云服务创新基地,数据存储功能及应用领域在中西部地区的引领带动作用明显提升。
(二)实施5G融合应用专项行动
1.推进5G+智能制造示范应用。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与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互联网企业、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利用5G建设柔性生产线,实施智能化改造,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重点推进中信重工5G智能工厂、洛钼无人矿山等5G项目建设。2020年,启动10个5G应用示范企业,重点推动洛钼集团完成整个矿区5G全覆盖,实现无人智能绿色矿山建设目标。启动一拖集团5G能源管理项目。2023年,建成30个5G+智能制造应用示范项目。2025年,实现制造业规上企业5G网络基本覆盖,5G+智能制造取得明显成效。
2.推进5G+智慧文旅示范应用。重点在龙门石窟等3A级以上重点旅游景区,推进人流预警管理、智慧停车、云上推介、高清视频拍摄等5G特色应用。优化智慧体育云平台建设,利用5G完善提升体育赛事信息化解决方案,推进体育公园智慧化建设与5G应用相结合。2020年,建成龙门石窟等5G+智慧景区应用试点项目,优化提升智慧体育博物馆云平台,启动洛阳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等5G数字博物馆试点项目建设。2023年,建成5G智慧体育场馆、5G智慧体育公园等应用示范项目10个。2025年,实现全市博物馆、体育场馆、景区等文旅项目5G网络全覆盖,全面建成5G+智慧文旅应用体系。
3.推进5G+智慧医疗养老示范应用。推动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与重点医院开展合作,探索5G在移动急救、远程会诊、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手术、远程护理等各类远程医疗服务中的示范应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技术,提升医疗救助、养老服务水平。2020年,完成科大二附院等重点医院与基层医务室5G远程医疗试点建设。2023年,5G+智慧医疗、5G+智慧养老应用初具规模。2025年,实现医疗养老机构5G网络全覆盖,全面建成5G+智慧医疗养老应用体系。
4.推进5G+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应用。加强5G在智慧政务、社会治理、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安防等领域的应用推广。推进“5G洛视”智慧平台落地。打破信息孤岛,支持企业与个人利用5G终端开展高精度信息采样,实现“不见面”审批。加快高铁站、火车站、汽车站、公交站及其他重要交通枢纽5G+智慧交通应用建设,提升自动化调度、人脸识别、智能安监等服务水平。2020年,完成智慧洛阳云平台建设,基本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完成100个智能公交站亭建设,实现公交场站智能监控全覆盖。2023年,完成民生等重点领域系统互嵌,打造5G+智慧政务便民服务圈。2025年,全面建成5G+新型智慧城市应用示范体系。
5.推进5G+其他领域示范应用。探索5G在智慧教育、智慧农业、智慧园区等领域的场景应用,形成以应用带产业、以产业促发展的互动格局。重点依托大数据产业园建设5G智慧示范园区;探索3D模拟、VR沉浸式、情景嵌入式等融合教学方式,打造万物智联“智慧校园”;推进5G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加速融合。2020年,初步建成一体化的5G应用体验中心,持续完善5G+智慧园区AI人脸识别身份认证等应用体验功能。2023年,5G远程课堂应用全面推开,5G+智慧农业初具规模。2025年,全面打造中西部地区5G+融合创新示范城市。
(三)实施5G产业协同专项行动
1.培育5G及关联电子信息产业体系。围绕5G设备、电子功能材料、电子芯片、智能终端等领域,培育较为完善的5G及关联电子信息产业体系。5G设备方面,重点支持中航光电5G高速连接器在华为、中兴、浪潮等通信设备中的推广应用;积极与中国长城对接,引进5G领域相关电子设备生产线。电子功能材料方面,支持洛单集团研发生产集成电路级大尺寸硅抛光片,支持高新四丰电子发展半导体芯片用溅射靶材,为5G配套产品提供基础材料支撑。电子芯片方面,推进中硅高科、黎明化工院等企业发展电子级高纯多晶硅、区熔级高纯多晶硅、电子信息行业用电子气体,积极与中国电子、中国电科等行业龙头企业对接,重点招引芯片制造等电子制造产业项目。智能终端方面,支持龙门玻璃电子超薄玻璃、凯盛新型显示材料ITO导电膜玻璃生产线加快建设,为5G触摸屏生产提供配套。2020年,竣工特富特电磁科技洛阳生产基地、中航613所电子电源项目,支持中航光电四期等重点项目建设。2023年,争取半导体芯片用溅射靶材形成研究应用成果,推进洛单集团大尺寸集成电路用硅抛光片项目落地实施。2025年,以5G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初具规模。
2.建设国家大数据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持续提升大数据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水平,打造国内一流的大数据产业园区,建设国家大数据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20年,北京微众(洛阳)大数据标注中心投运,环保大数据平台上线运营,集聚行业企业1200家,产业规模突破230亿元。2023年,集聚行业企业1650家,产业规模突破360亿元。2025年,集聚行业企业2000家,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3.加快建设全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加快二级节点推广应用,促进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应用部署良性互动,加快培育产业生态。2020年,打造2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示范应用企业,推动综合标识解析体系在2个以上产业推广应用,标识注册量突破100万。2023年标识注册量突破500万,2025年突破1000万。
(四)实施5G研发创新专项行动
1.加快推进5G产业技术研发。持续开展5G产学研合作,支持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洛阳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清华洛阳基地、中科院自动化所、西安交大大数据研究院、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等科研院所,与5G骨干企业开展对接合作,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实现5G关键技术领域研发创新。依托华为公司与洛阳理工学院合作成立的鲲鹏产业学院,培养5G应用型人才。2020年,支持我市电子信息领域重点企业开展5G配套装备等关键技术研发,建设一批电子信息领域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载体)。推动鲲鹏产业学院正式启动运营。2023年,5G产业技术研发体系初具规模,依托“云产业联盟”等科创载体,建设和培育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5G应用场景示范项目。2025年,形成多领域、多类型、协同联动的5G产业技术研发集群,为5G应用场景示范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保障。
2.加快推进平台建设。推动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研发创新等平台加快建设,助力5G产业发展应用。加快培育洛阳市综合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中信重工矿山装备、中国一拖农业装备、中色科技有色金属、中钢洛耐耐火材料、农机创新中心农机装备创新设计、领聚中原智造工业共享云平台等“1+6”工业互联网平台,逐步打造支撑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业互联网体系;推进全市教育、文旅、城市管理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与国家信息通信研究院开展合作,引进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知名院校,以及华为、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在洛设立新型研发平台。2020年,“1+6”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线运营,建成洛阳市旅游大数据平台。2023年,全市工业互联网平台注册服务企业3000家,争取全省首家“华为洛阳新基建发展中心”正式运营,初具规模。2025年,全市工业互联网平台注册服务企业5000家,全面建成教育、文旅、城市管理等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洛阳市推进5G建设应用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5G发展工作,谋划实施重大项目,协调解决跨部门、跨领域的重大问题。建立5G发展目标考评体系,强化过程监督和目标考核,确保5G发展工作有效推进、取得实效。市工信局、发改委、通管办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立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定期研究解决我市5G网络建设及应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二)加强资金支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充分利用市科技创新、企业品牌建设、工业强基工程等各类专项资金,聚焦支持5G科技研发、中试、产业化,以及在垂直领域率先开展的5G试点示范应用。适时出台支持5G发展专项资金政策,对5G推广应用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对承担国家5G相关重大科技专项的企业给予资金配套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5G领域研发和项目建设。
(三)加强人才引育。加大5G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加快集聚一批5G相关核心技术人才、创新创业人才、高端管理人才,以及网络规划设计、设备维护、业务编排、自动化运维、业务体验和优化、行业解决方案等实用型专业人才,对引进的高端人才给予政策支持。引导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与驻洛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开设5G专业学科,开展职业教育,为5G发展培育专业人才。
(四)加强政策扶持。建立5G网络建设审批绿色通道,保障5G建设用地,简化规划、用电报装等审批流程。推动公共区域站址开放及社会杆(塔)资源共享。推进基站直供电改造,规范清理转供电加价,落实国家及省发改委制定的涉及5G建设应用电价优惠政策。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办法》(省政府令第165号),依法打击阻碍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破坏通信基础设施等违法犯罪行为,落实通信设施迁改补偿政策。
(五)加强项目支撑。重点围绕5G规模组网、融合应用、核心元器件制造等领域,争取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单位支持,加强与中国电子、华为、阿里巴巴、中移在线等行业龙头企业对接,谋划实施一批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性强的5G发展重点项目。建立5G发展项目库,对入库项目实行跟踪服务、动态管理,推动项目建设,保障项目进度,为5G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六)加强安全保障。加强5G网络设施安全防护,强化5G网络安全架构,保障多种应用场景下的5G通信安全。强化5G应用数据安全,支持通信运营企业、互联网企业加强灾备能力建设,提高灾害响应能力。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做好5G系统定级备案、测评等工作。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健全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