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数字广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数字经济产业
发展引导目录(试行)》的通知
桂数广办发〔2019〕10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数字广西建设领导小组同意,现将《广西壮族自治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引导目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
数字广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代)
2019年7月18日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广西壮族自治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引导目录(试行)
第一部分 目录说明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加快数字广西建设”的总体要求,推进广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数字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着力构建具有鲜明广西特点的多元化数字经济产业体系,特编制《广西壮族自治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引导目录(试行)》(以下简称“引导目录”)。
“引导目录”依据《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加快数字广西建设的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广西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年)》、《广西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参照《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家“十三五”信息化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等,同时结合我区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特点进行编制,是推动我区在数字经济领域招商引资、技术转化、合作落地的重要指引。
“引导目录”聚焦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以促进数字广西项目建设为核心,依托现有数字经济产业基础,推动我区数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助力中国—东盟信息港、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打造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引导目录”主要依据以下原则编制:
一是坚持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的作用,处理好政府引导和市场决定的关系,遵循市场规律,注重目录的引导性。
二是坚持对接国家和自治区战略。积极对接国家和自治区战略规划,布局未来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格局,注重目录的长远性和前瞻性。
三是坚持突出区域特色。立足广西“三大定位”,围绕中国—东盟信息港、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平台,以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为引领,重点打造富有广西特色的数字经济产业,注重目录的区域性。
四是坚持聚焦项目落地和产业发展。以数字经济项目建设为核心,以产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支撑,以大数据技术开发应用为着力点,打造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孵化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积极吸引软件企业总部、研发中心落地广西,构建软件产业城、开发应用中心、服务外包中心等产业聚集区,注重目录的实用性。
五是坚持数字经济引才引智作为支撑。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制定吸引人才落户的政策,开放政府和企业通道,提供人才锻炼机会,举办技能大赛,建立奖励激励制度,为人才创新创业搭建平台,注重目录的可持续性。
第二部分 空间布局
立足区内产业发展基础和空间布局现状,统筹推动全区数字经济发展,构建形成“一核一轴三区多点”的发展格局:打造一个引领全区数字经济发展的南宁总部核心,引领全区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建设一条以南宁为核心,以柳州、桂林、北海为重要节点的“中轴”,辐射带动全区数字经济加快发展;统筹以柳州、桂林、百色、河池为主的特色产业数字化示范发展区、以梧州、贵港、玉林、贺州、来宾为重点的桂东承接发展区、以钦州、北海、防城港、崇左为核心的沿海沿边开放发展区三大区域,促进全区数字经济协调联动发展;推动各设区市差异布局,实现全区数字经济的多点突破。
(一)南宁:重点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北斗导航、区块链、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网络文化、数字金融等信息技术服务业和智能终端、网络设备、新型电子元器件等电子信息制造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配式建筑工程等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数字技术在金融、物流、商贸、健康等服务业的融合应用。
(二)柳州: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制造,培育壮大汽车电子、智能装备制造、工业设计和软件服务及新一代通信技术等产业,辐射带动全区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三)桂林:大力发展光通信、北斗导航、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打造国际旅游胜地为目标,建设全国领先的智慧旅游管理、服务和营销平台。
(四)北海:打造以智能终端、新型显示等为重点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培育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物联网、数字金融、软件开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带动临港产业数字化升级。
(五)梧州:发挥粤桂合作平台作用,重点发展电子产品制造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突出发展大数据清洗加工服务产业,配套发展电子信息材料产业。
(六)防城港:推动钢铁、有色金属、石化、装备制造、食品等产业数字化转型,壮大数字化向海经济。
(七)钦州:重点发展新型显示、“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北斗卫星导航等产业,打造面向东盟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智慧港口、智慧物流中心、离岸外包服务中心。
(八)贵港: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加快电子商务、智慧物流等新业态发展,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互联网+航运”。
(九)玉林:推进智能制造,重点发展智能农机和智能工程机械制造业,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打造电子商务新型合作平台,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十)百色:着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智慧农业平台。
(十一)贺州:积极引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及信息服务产业,推进碳酸钙、新型装配式建筑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两化融合。
(十二)河池:推进信息技术与养生、健康、养老等业态融合,培育发展相关智能化设备产品和服务。
(十三)来宾:加快冶金、能源、铝精深加工、制糖等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改造升级,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十四)崇左:大力发展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加快跨境旅游、糖业、有色金属、林业等优势产业数字化升级。
第三部分 产业目录
一、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一)新一代通信网络
加快构建新一代通信网络,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通信基础设施支撑。
1. 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面向东盟的国际互联网转接点、国际互联网交换中心、国际通信专用通道建设。
2. 自治区级骨干网络优化,省际出口带宽扩容,行政村光纤通达,光纤到户网络改造。
3. 新一代移动通信(5G)核心网建设组网,新一代移动通信(5G)接入网建设组网,新一代移动通信(5G)网络的优化和维护,新一代移动通信服务等。
4. 基于IPv6技术以及IPv4/IPv6过渡技术的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内容分发网络及业务平台的运营。
5. 智慧广电工程建设,广电网络村村通、户户用建设,广播电视智能化、综合化应用业态研发。
6. 国家重大新一代通信技术应用。
(二)北斗卫星导航
充分发挥相关主体能动性,加大北斗卫星导航、位置信息服务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推广力度,加快推动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
7. 北斗卫星导航软件、芯片和终端产品的生产、测试和认证服务。
8. 北斗时空信息数据综合应用及营运中心建设。
9. 北斗卫星导航地基增强、天基增强、数字增强基础设施建设。
10. 通信卫星运营服务。
11. 面向东盟的授时服务。
(三)数据中心
加强统筹规划,积极布局数据中心建设,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计算和存储支撑。
12. 国家部委大数据中心建设。
13. 行业性、大型企业数据中心建设。
14. 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和改造。
15. 大型灾备数据中心建设。
二、数字产业化
(一)电子信息制造业
以智能终端、网络设备、新型显示等为重点,着力补齐产业链条、完善产业配套,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制造业。
16. 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智能车载设备、智能医疗健康设备、智能家居、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等新型智能终端产品研发与制造。
17. 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制造。
18. 自主可控硬件设备制造。
19.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TFT-LCD)、柔性显示、超高清显示、高清投影等新型显示设备制造。
(二)大数据、云计算产业
加强统筹规划,加快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研发,推动创新应用,着力构建自主可控的大数据、云计算产业链,培育新兴业态,形成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大数据、云计算生态。
20. 数据采集、清洗、脱敏、融合、建模、可视化等大数据加工处理技术研发及应用。
21. 大数据、云计算硬件设备的研发与制造。
22. 大数据资产运营,大数据交易中心(包括系统开发和产品开发)的建设与运营。
23. 云计算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如容器技术、虚拟化技术、运管平台、数据中台等。
24. 云计算服务的开发与应用,包括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设施即服务(IaaS)。
25. 针对工业、农业、服务业等行业应用的云计算产品的开发与应用。
26. 边缘计算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27. 通信网、物联网、互联网、视频监控、社交网络等数据采集核心技术研发及应用。
28. 遥感卫星、航拍、无人机、全景采集车等海量数据采集技术研发及应用,海量异构数据的集成与管理。
29. 高可靠、高可用、高并发的分布式文件系统的研发及应用。
30. 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的核心算法的研究及应用。
31. 网络行为分析、社交媒体分析、情感语义分析、精准营销等特色化数据应用服务的开发与应用。
(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以全局性应用软件开发为引领,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业,推动相关产业集聚发展。
32. 民生服务类应用软件的研发设计及应用。
33. 政务服务、政府治理类应用软件的研发设计及应用。
34. 行业应用软件、小语种软件及服务。
35. 自主可控软件开发。
36. 软件行业领军企业区域总部、研发中心。
37. 软件城、软件外包服务中心等产业集聚区建设。
38. 系统集成技术研发设计及应用。
39. 软件开发公共基础平台的建设与推广应用。
40. 研究设计外包、动漫创意外包、专业技术外包等高端知识型外包服务。
(四)5G通信产业
加强5G产业培育,推进5G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推广应用,打造完整的5G产业链,构建国家级5G产业集聚区。
41. 5G产业发展规划,5G网络规划设计。
42. 5G通信所需的光器件、射频器件、滤波器等器件及基础材料的研发与制造。
43. 5G网络基站、天线、传输设备等重要设备的研发与制造。
44. 5G技术在物联网、自动驾驶、远程医疗、超高清视频、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等场景的应用推广。
(五)人工智能产业
努力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创新水平,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示范,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数字经济新增量。
45. 人工智能基础支撑平台的建设和应用。
46. 人工智能技术在民生服务、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政府决策、产业服务等领域的应用。
47. 人工智能相关硬件设备的设计、研发与制造。
48. 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咨询、规划及服务。
49. 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等人工智能系统研发与产业化应用。
50. 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感知计算、人机混合智能、群体智能、自主协同与决策等基础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攻关。
(六)集成电路产业
围绕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需求,积极培育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夯实基础支撑能力。
51. 新型MEMS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化。
52. 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设计与生产。
53. 存储器芯片的研发设计与生产。
54. 信息安全芯片的研发设计与生产。
55. 高性能处理器和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芯片的研发设计与生产。
56. 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服务产业化。
(七)网络安全产业
推进网络安全领域的布局,加强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开拓应用场景,探索行业应用,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57. 大数据网络安全运行平台建设。
58. 智慧城市网络安全运营中心建设。
59. 自主可控安全信息设备应用示范基地。
60.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网络舆情分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61. 网络安全信任技术研发、产业化及基础设施建设。
62. 大数据平台及服务的可靠性安全性评测、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
63. 网络安全标准制定以及咨询服务。
(八)区块链产业
推进区内区块链相关产业发展,加强核心技术和重点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加强应用场景拓展,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64. 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征信、结算等金融领域的基础平台建设和应用产品开发。
65. 区块链技术在数据资产流通、版权交易、产品溯源、能源交易等交易流通领域的平台建设、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广。
66.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发票、电子病历、电子证据保存等领域的研发与应用。
三、产业数字化
(一)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工业融合发展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工业融合发展,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产品生产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67. 产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
68. 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等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建设。
69. 工业云平台建设。
70. 制糖、装备制造、有色金属、汽车等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71. 面向中小微企业的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
72. 基于大数据的故障预测、远程维护、质量诊断、过程优化等网络化、智能化服务。
73. 服务型制造、个性化定制等生产服务模式创新。
74. 基于大数据的能源建设规划、精准化调度生产、精细化设备管理及精确用能分析服务。
(二)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农业融合发展
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农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生产智能化、信息管理一体化、产品流通网络化、产品安全可追溯。
75. 智慧农业、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及应用。
76. 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的研发与推广应用。
77.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与运营。
78. 农业种植、仓储、加工、流通、销售等全过程数据分析及经营管理信息服务。
79. 农业智能装备的研发与制造。
80. 高分遥感农情监测与精准估产。
81. 基于空间地理信息的农业生产服务管理应用。
82. 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扶贫决策与动态监管。
(三)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加快推进数字技术与服务业融合,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智慧物流、数字金融、智慧旅游、智慧健康养老、数字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生活服务水平。
83. 智慧医疗产品的研发及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84. 智慧教育产品的研发、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及智慧校园建设和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
85. 智慧康养产品的研发及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86. 智慧租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87. 数字文化产品的研发及产业集聚发展。
88. 智慧旅游产品的研发及智慧景区建设。
89. 智慧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90. 专业化物流信息服务和智能配送调度平台建设。
91. 智能化仓储服务试点。
92. 行业电商平台的建设与运营。
93. 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普惠金融、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
94. 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产品的研发及应用。
四、广西特色数字经济产业
(一)中国—东盟信息港
充分发挥广西区位优势,积极推进与东盟国家在数字经济方面的交流合作,培育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产业,将广西打造成为区域性的数字经济产业高地。
95. 国内外互联网龙头企业的东盟区域总部或业务运营中心。
96. 面向东盟的呼叫服务中心。
97. 面向东盟的跨国CDN(内容分发网络)建设。
98. 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建设和运营。
99. 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100. 面向东盟的信息服务和政策研究机构。
101. 面向东盟的动漫游戏的创作、生产和传播。
102. 面向东盟的网络视听产业基地。
103. 面向东盟的跨境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营。
(二)西部陆海新通道
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多式联运体系,提高通关效率,推动相关数字经济要素和资产的聚集,将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为数字化、智能化的国际大通道。
104. 面向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多式联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105. 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的标准化智慧物流园区建设。
106. 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和海外运营中心。
107. 中国—东盟区域性国际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和运营。
108. 面向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物联网感知体系及应用服务平台建设。
109.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三)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
构建面向东盟的经济金融合作大通道,完善跨境金融合作交流机制和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强化面向东盟的人民币跨境结算、货币交易和跨境投融资服务。
110. 面向东盟的跨境金融配套服务。
111. 面向中国—东盟地区的国际支付清算服务网络。
112. 面向东盟的金融大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营。
113. 面向中国—东盟地区的跨境征信服务平台。
114. 面向东盟的移动支付平台开发与应用。
115. 面向中国—东盟地区的数字经济产业股权投资基金。
(四)对接粤港澳大湾区
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全面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广西与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产业的融合进程,推动我区数字经济产业跨越式发展。
116.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研发创新优势,推动“大湾区研发+广西生产制造”的创新产业协作模式。
117. 自粤港澳大湾区引进的新型中高端电子产品、新型显示产品、光通信设备、汽车电子产品等的研发与制造。
118. 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网+康养”平台建设与运营。
119. 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网+农产品”平台建设与运营。
五、数字经济人才培养
建立健全高层次数字经济人才引进和奖励激励机制,打造优势显著、产业特色鲜明的数字经济人才生态,为广西数字经济发展做好智力支撑。
120. 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经济相关产业科研机构建设。
121. 网络安全服务人才基地建设。
122. 科研技术人才培养引进,各类专业技术类人员和应用类人才培养。
123. 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培训交流基地和研发中心的建设与运营。
124. 数字技术、数字经济科普平台建设。
125. 数字经济产业营销、运营、支撑服务等方面的人才岗位培训与职业教育。
126. 引导区内高校学生在数字经济以及数字政务相关部门开展生产实习和跟班学习。
127. 面向开源社区的开发者论坛和技术沙龙。
128. 支持开展技能竞赛以促进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出台奖励激励办法或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