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石家庄市关于加快推进 “大智移云”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2017-11-14 14:27 来源: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blob.png关于印发《石家庄市关于加快推进“大智移云”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循环化工园区管委会,市政府相关部门:

  《石家庄市关于加快推进“大智移云”的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2017年11月3日

  关于加快推进“大智移云”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推动以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以下简称“大智移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全面提高我市信息化水平,依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大智移云”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一中全会、省第九次党代会及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坚定走加速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全面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云计算等重大部署,实施“大智移云”引领计划,推进“665”行动,推动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为建设现代省会、经济强市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18年,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全市城镇家庭普遍具备100Mbps带宽接入能力,农村地区普遍具备8Mbps以上带宽接入能力,行政村光纤通达率90%。县级以上城市主城区公共区域实现无线局域网(WiFi)免费覆盖。建立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基地网络高效直达通道,满足海量数据便捷高效传输需要。加快农村移动通信基站、站址铁塔及配套设施建设,推进4G网络全市覆盖。加快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开展下一代无线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推广室内无线热点覆盖,构建新型广播电视网络。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基地服务器规模达到7.5万台。“大智移云”新型业态初具规模,网络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达290亿元。

  制造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5%、关键工序制造装备数控化率达到50%,鼓励知名互联网企业在石家庄落户。电子商务应用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先进水平。全市开展电子商务应用企业超过7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到100%,中小型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到75%以上。全市电子商务年交易额突破5000亿元。基本普及基于互联网的社会服务,互联网在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应用更加广泛、便捷,社会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达80%以上。

  到2020年,全市信息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作用显著增强,数字经济实力明显提升。

  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建成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城市社区光纤网络覆盖率100%、行政村通宽带比例100%、4G网络全面覆盖城乡,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70%,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85%。有条件的城市家庭具备1000Mbps的宽带接入能力,农村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2Mbps,行政村实现宽带全覆盖。全市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基地服务器规模达到20万台以上。

  信息化应用水平大幅提升。完成“云上石家庄”建设,政务服务实现在线化,教育、文化、旅游、民政、扶贫、医疗、交通、社保、安全生产、环保、住房等民生领域实现网上普遍惠民服务,政府大数据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工业云平台企业用户数量大幅增张,企业信息化应用指数、政府信息化应用指数进入全国中上水平,居民信息化应用指数稳居全国中上水平。

  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服务化水平显著提高,建设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200个;制造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0%、关键工序制造装备数控化率达到60%,全市电子商务年交易额突破7500亿元,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二、重点实施六大工程

  (一)大数据示范工程

  加快大数据应用示范和协同发展。加强与京津大数据产业对接,推进京津冀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开展大数据创新创业示范,增强大数据领域创新创业能力,扶持大数据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引进、培育一批创新型大数据企业,提高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能力,打造大数据产业集群。

  1.重点产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在制造业领域,依托华药华民药业、科林电气、先河科技等企业开展大数据应用项目试点,建立以用户为中心、平台化服务、社会化参与、开放共享的新型产品服务组织和服务模式,推动制造模式变革和工业转型升级。在服务领域,支持相关优势企业研究面向行业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在农业领域,构建农业资源要素数据共享平台,为各级政府、企业、农户提供数据查询服务,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挖掘数据资源,开发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农业保险、产品销售等服务。(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农牧局)

  2.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工程。重点研发海量数据存储管理技术、大数据并行计算技术、大数据加工分析技术等。支持万方中天、河北亿程等面向商务、金融、科技、教育、医疗、物流、环保等领域,重点开展异构数据整合、大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开发;支持电科导航、河北气象服务中心、天地通等企业面向交通导航、能源、气象等拥有海量数据的领域,支持大数据分析处理相关软件研发和示范应用。推广一批代表性应用案例,以应用带动大数据技术和产品研发,形成面向各行业的成熟的大数据解决方案。(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气象局、市环保局、市科技局)

  3.创新能力建设工程。围绕大数据产业发展,推动相关信息技术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建设一批工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一批以大数据技术研发与应用为发展方向的众创空间,扶持一批大数据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强我市大数据领域创新创业能力。(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

  (二)智能化工程

  4.智能制造。把握“中国制造2025”发展契机,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路径,全面推动医药、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依托合作工业云服务平台,提供供需发布、智能设备租赁、智能化改造、关键技术研发、专业技能人才培训等服务,形成智能制造资源和智能制造能力的专业服务云池。实施工业大数据计划,支持在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领域率先建设一批具有产业辐射和带动效应的工业大数据平台。支持信息化基础较好的企业加快生产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积极发展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发展面向产品的在线服务、远程维护等新业态。2018年,积极推进省试点企业的公共云服务平台建设。(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智慧办)

  5.电子商务。以加快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通过电子商务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电子商务应用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先进水平。聚焦农特产品,完善农村电商、区域电商、电子商务进社区、O2O(线上线下)融合等多种模式,构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生态体系。利用“大智移云”技术与资源,改造传统商贸企业,把消费端信息及时准确地传导到制造端,进行精准化流程再造。将人、店、资金等信息全面打通共享,将车、仓、货统一整合,利用综合服务平台与智能仓储,使商业逻辑重新组合,将销售商变为服务商,形成智能化新零售。建设进出口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园区建设,支持有能力的企业在重点国家和地区节点城市建设一批海外仓储和展示中心,引导企业以B2B2C模式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进一步提升通关效率,降低监管成本。2017年,建设电商交易服务平台、进出口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在藁城启动农业电商试点工作。2018年,建成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生态体系信用、交易、产品三大数据库,争取更多县(市)、区列入国家农业电商试点县(市)、区;在美国、俄罗斯、欧洲等跨境电子商务主要出口市场设立海外仓库,搭建以海外仓库为支点的目的国配送辐射网点。2020年,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园区,构建孵化器、加速器。(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农牧局、石家庄综合保税区、市智慧办)

  (三)“云上石家庄”工程

  面向全市政务管理、民生服务和行业转型升级需求,落实“大智移云”建立“1+15+N”云计算服务体系,建设“云上石家庄”要求,建设全市统一公共基础云平台。

  6.政务云。政务云应用以政务云服务平台为依托,推进政府部门横向和纵向网络互联互通,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实现政务系统间软硬件资源共享。

  建设统一的石家庄智慧城市云中心,提供基础设施、信息安全、数据共享交换、大数据分析挖掘、软件支撑、应用业务和运行维护保障等服务。各部门基于石家庄智慧城市云中心,推进信息系统向集约化和云服务模式转变,避免重复投资,降低建设、运行和管理成本。2017年,完成石家庄智慧城市云中心建设工作,完成部分部门数据中心(机房)的迁移整合和私有云部署。2018年,逐步开展市政府有关部门非涉密、非垂管业务系统的迁移整合。2020年,基本形成石家庄智慧城市云服务生态体系。(牵头单位:市智慧办;配合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7.工业云。鼓励本地企业充分利用京津已建成的工业云平台,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提升本地企业的工业信息化水平。积极推动本地行业龙头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联合,打造装备、电子、医药等行业云平台,推进研发、生产、服务等制造资源聚集和开放共享,开展基于行业大数据的精准营销、供应链协同等服务。鼓励云计算企业建设面向制造业的云计算资源池,创新云计算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推动大数据在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全流程各环节的应用,分析感知用户需求,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智能工厂,带动技术研发体系创新、管理方式变革、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价值链体系重构,支持建设面向全产业链的大数据资源整合和分析平台。(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市质监局)

  8.人社云。建设人社云,实现由“人社信息化”向“信息化人社”转变,加快就业、社保、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通过升级“掌上人社”手机客户端软件,布设集显示、读卡、摄像、打印于一体的人社公共服务自助一体机,提供社保信息查询、人员缴费、生存认证、信息打印、政策查询等自助服务,提升便利化服务水平。2017年完成“掌上人社”手机客户端软件升级。2020年前,在市级经办单位和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大厅布设公共服务一体机,形成多渠道公共服务体系。(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9.商务云。为商务领域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政策咨询、在线办理、信息发布与共享、数据收集与分析服务,实现商务领域办事程序便捷化、网络化。

  整合商务系统数据,结合肉菜追溯体系、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平台、城市共同配送、公益农产品销售等国家试点项目,建立高可靠性、通用性、可扩展性服务商务云数据中心,提升云资源服务能力,升级电商环境支撑,积累大数据资源。为电商企业运营与传统商贸企业转型提供支持,为整个新零售生态系统提供可靠、有力保障。(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10.教育云。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强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以政府为主导,以“三通两平台”为基础,完善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基础环境,推动全市数字校园和校园智能化建设,达到千兆进校、百兆进班的建设标准。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全市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应用系统,促进与京津区域的协同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完善市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成涵盖市内各教育机构及学生、教师和学校信息的基础数据库,鼓励各地各校在公共服务平台上开发特色应用系统。2017年,完成直属学校数字校园示范性建设。2018年,完成市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市内各区数字校园全覆盖,其余县(市)稳步推进。2020年,数字校园覆盖全市所有学校。(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智慧办)

  11.交通云。充分利用车辆、人口、社区、商圈、学校、航空、铁路和医院等涉及交通出行的各类数据信息,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建立人、车、路、物、事等数据的横向关联数学模型,为城市交通路网规划、公共交通线网布局、市民出行精准服务、城市道路智能管理提供决策支撑,提高社会整体出行效率。建设交通智能诱导系统,整合公安、交管、交通原有信息系统,根据交通流量实时对路口信号控制系统进行智能管理,对车辆行进轨迹进行预判并提前干预,有效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建设重点车辆监管系统,加强运输企业、重点车辆及其驾驶人源头监管,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建设交通运输指挥中心,实现交通运行监测、数据集中处理、风险预警分析、应急调度指挥、辅助决策支持等功能。建设网络预约出租车行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行业审批、日常监管、运营数据交互。加快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做好“交通一卡通”在公交、地铁等交通领域一卡通用、多渠道的自助充值服务;结合中山路公交站台提升工程建设电子站牌,实现实时公交信息发布、手机充电、零钱兑换、自助充值等。2017年,完成智能交通诱导系统,在部分路段进行验证和测试;完成网络预约出租车行政审批监管平台、“交通一卡通”及电子站牌试点建设。2018年,建设交通运输指挥中心;建设重点车辆监管系统;逐步完善交通信号控制、智慧诱导等系统。2019年,扩大公交站台电子站牌的应用范围。(牵头单位:市交通局;配合单位:市交管局、市智慧办、市城管委、市规划局)

  12.安全生产云。建设集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隐患排查治理、应急救援指挥和公共服务等于一体的智慧安监管理平台,提升突发生产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各部门原则上共用智慧城市运行(应急)指挥中心,充分共享指挥大屏、视频资源、指挥专席、会商系统和呼叫中心等配套设施,减少重复建设。2017年,完成指挥中心基础设施、常态运行综合监控分析系统、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智慧安监管理平台。2018年,建立完善常态监测、应急指挥管理体系;完善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接入全市重点消防单位。2019年,逐步完善智慧城市运行(应急)指挥中心功能。(牵头单位:市安监局;配合单位:市应急办、市政府信息中心、市综治办、市公安局、市智慧办)

  13.环保云。全面推进环保信息深度感知和协同整合,进一步加强对大气、噪声、绿化、湿地、气象、水源、废弃物等城市生态环境指标的实时监测,形成覆盖主要生态要素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动态监测网络。加快建设节能减排监控管理平台,对全市重点企业水、电、煤等能源消耗以及硫化物、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等排放实施在线监控,强化对国省控企业能耗、排放的监督管理,确保能耗排放数据的真实、准确,为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以及碳排放交易、排污权交易提供数据支撑。推进生态环境大数据的综合分析和预测预警应用,实现对重点区域的全天候、实时化、精细化环境监督管理。2017年,建设完成市级环保工况监控管理平台、市级能源监控管理平台、节能减排分析挖掘平台,实现对国省控重点企业在线监控。2018年,推进重点区域、重点生态环境指标的实时监测,初步形成环保网格化的管理体系。2019年,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牵头单位:市环保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智慧办)

  14.农业云。建设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以物联网、大数据、遥感等信息技术为支撑,整合产业链条各类资源,实现农业生产信息快速采集、综合管理、监测预警、实时发布。积极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程建设。2017年,在藁城、正定、晋州实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程,建成益农社标准店20个、专业店50个、县级中心3个,建成乡镇标准化区域站45个。2018年,建成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零距离服务智能系统、智耕系统、测土配方系统、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及新型农合组织系统等。(牵头单位:市农牧局;配合单位:市智慧办)

  15.食品药品安全云。通过建设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构建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等分类产品追溯体系,建立追溯数据采集指标、编码规则、传输格式、接口规范等共性基础标准,实现产品追溯全过程的互联互通与通查通识。建设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对重要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进行全过程监控,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询、责任可追究。建设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以追溯码为载体,实现食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追溯管理。建设食品追溯体系,在重点产品生产企业中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动追溯链条向食品原料供应环节延伸,实行全产业链可追溯管理。建设药品追溯体系,实现药品全品种、全过程完整追溯与监管链条。建设主要农业生产资料追溯体系,建立农业生产资料电子追溯码标识制度,实现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全程追溯管理等共性基础标准;以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油、白酒等产品为试点,2017年建立追溯数据采集指标、编码规则、传输格式、接口规范成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2018年,完成食用农产品、主要农业生产资料追溯体系建设,对农业投入品(农药、种子、化肥等)、农产品(三品一标)、大宗农产品(小米、玉米、马铃薯、花生、中药材等)进行试点。2019年,全面覆盖各类重要产品,形成全品种、全过程完整追溯与监管链条。(牵头单位:市食药监局;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市农牧局、市质监局、市卫计委、市供销社、市工信局、市工商局、市智慧办)

  16.健康云。整合全市医疗健康、社区养老和体育健身数据资源,构建石家庄“健康云”,面向居民、医院、健康管理和体育健身服务机构提供医疗、养老和健身信息服务,实现跨机构、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推动覆盖医疗保健、公共卫生和体育健身的全民健康事业发展。建立分级诊疗应用信息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向上对接京津区域名医名院,鼓励二级、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图诊断、远程培训等,引导医疗机构面向街道社区和农村地区开展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等远程医疗服务。实施全市居民健康“一卡通”工程,整合各医疗机构就诊卡、居民健康卡,建立符合国家卫计委标准规范的居民健康卡平台,打通与社保卡结算服务,实现个人健康信息归集、整合及共享。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最终实现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使每个患者都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资源。建设养老服务综合管理平台,打造全人群覆盖、全方位服务、全过程管理、全天候响应的智慧养老体系,促进远程健康监护、居家安防、定位援助等养老服务新模式应用。建设未成年人保护服务平台,构建以社区为基础、以社区儿童保护服务为中心、以全社会都参与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网络,实现未成年人业务管理规范化、数据统计信息化、服务保护网络化。建设殡葬服务管理平台,实现网上业务办理、网上查询、网上预约、网上祭祀等功能,推进殡葬服务便捷化。2017年,重点建设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分级诊疗应用信息平台、居民健康卡平台,实现试点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整合试点医疗机构的就诊卡和居民健康卡,实现医院挂号、诊疗、结算等服务一卡通;建设试点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平台、养老服务综合管理平台、未成年人保护服务平台。2018年,完成医疗一卡通建设,实现重点人群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建设殡葬服务管理平台。2019年,全面完成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建立完善居民全程健康档案,实现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每个居民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张服务功能完善的居民健康卡。(牵头单位:市卫计委、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人社局、市智慧办)

  17.综治云。通过信息数据采集、案(事)件流转等方式,动态掌握人、地、物、事、组织等基础数据,与相关部门进行数据交换、关联比对,实现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数据资源互通共享。

  ①加快建设综治“9+X”信息系统。根据国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规范》(GB/T31000-2015)标准,依托智慧城市云平台,部署市综治“9+X”信息系统(“9”是指综治组织及综治业务、实有人口、特殊人群、重点青少年、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社会治安、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校园及周边安全、护路护线等9个模块,“X”是指根据综治业务需求个性定制和扩展延伸的模块),对上与中央、省综治信息平台,对下与县、乡、村五级综治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全市综治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开展事件流转、跟踪督办、大数据分析、研判预警等业务。(责任单位:市综治办;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民政局、市卫计委、市教育局、市智慧办等各综治成员单位)

  ②加快推动“雪亮工程”。建设视频资源共享平台、综治视联系统、社会视频互联网应用平台、综治视联信息管理平台,整合政府和社会视频资源,建立常态化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目标,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有序推进平安社区建设,通过智能门禁、电动车身份管理等系统,对进入社区的车辆、常住人口、流动人口采集相关信息,实现小区智能安全管理。充分分析和挖掘智慧城市大数据资源,为维护稳定、打击犯罪、反恐防暴提供信息支持。2017年,完成“雪亮工程”示范城市项目建设,推进前端视频监控点位建设和各类视频监控资源的整合联网;推广社区智能门禁、电动车身份管理等系统。2018年,推进视频图像信息及各类数据资源深度应用,逐步开展在城乡社会治理、维护稳定、打击犯罪、反恐防暴、智能交通、服务民生、生态建设与保护等领域的试点应用。(牵头单位:市综治办;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智慧办)

  ③以现有数字城管系统为基础,构建智慧城管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全面整合市容市政、路灯亮化、环卫车辆管理、城市排水防汛、道路桥梁、城管执法等单一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动态监管、信息共享、辅助决策,打造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智慧城管体系。建设智能环卫调度系统,试点高架桥自动喷淋,制作城区道路“以克论净”网格电子标图,在线监控餐厨垃圾的来源地和去向地、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状态、建筑渣土运输车辆轨迹和建筑工地施工情况。建设火车站站前地区指挥平台,实现场景监控、违法停车自动抓拍以及车辆定位、人员定位、3D可视化。建设城市排水管理系统,实时监测水量、下穿立交、管井液位和排水设施运行状态,预测突发气象条件下可能引起的自然灾害,提升城市防汛排涝能力。开展智慧灯杆一体化试点建设,实现充电桩、通信基站、视频监控、定位报警、信息交互、环境监测、流量检测等多种功能。2017年,建设城市排水管理系统、执法队员电子标识项目;完成智慧城管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建设,以及火车站站前地区指挥平台、城区道路“以克论净”网格电子标图、槐安路大桥结构检测系统。2018年,完成高架桥自动喷淋系统、餐厨垃圾在线监测系统、垃圾处理设施在线监测系统、渣土车在线监管系统建设;完善城市排水管理系统感应端布设、模型分析;开展智慧灯杆一体化试点建设。2019年,逐步推广智慧灯杆一体化建设;完成城市排水管理系统建设。(牵头单位:市城管委;配合单位:市智慧办)

  18.旅游云。建设智慧旅游管理和服务平台,对景区客流量、游客行动轨迹、兴趣热点等数据进行采集、分析、预测和预警,提升旅游公共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快速响应和及时处置能力。拓展旅游产业向上下游延伸,提供一体化、全程化、定制化的动态信息、电子导引、电子解说、电子商务等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旅游公共服务,提升对旅行社、景区、饭店、乡村旅游等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实现游客服务智慧化、旅游营销精准化。2018年,建设智慧旅游管理和服务平台并开展试点,建设旅游行业管理应用、旅游电子商务应用、旅游产品分销应用等。(牵头单位:市旅游委;配合单位:市智慧办、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气象局)

  19.扶贫云。建设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精准确定贫困人口情况,多维度识别致贫原因,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制订帮扶措施,更有针对性地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群脱贫致富,帮助政府管理部门做出科学决策。2018年,选择灵寿县作为试点地区,应用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总结经验不断完善。2019年,在试点基础上,向平山、赞皇、行唐三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推广使用。(牵头单位:市扶贫办;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智慧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0.气象服务云(未被列入“石家庄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7-2019年)”中)。建设石家庄气象服务云平台,加强气象、水利、环保等多部门数据的融合、应用。围绕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气象服务能力,强化短时临近预警预报气象服务,引进先进的数值预报模式,建立实时同步、协同一致的全市高时空分辨率智能网格气象预报系统。利用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产品,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和预报产品的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指标体系,开展面向农业、旅游、交通、城市运行、生态环境领域的气象服务,打造个性化、精细化、专业化气象服务产品,为公众提供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以及精细化预报、天气实况等气象服务产品。实现气象数据及服务产品的对外统一共享和发布,提供统一标准的API接口,支持PC和移动终端等多种访问方式,实现多终端、多平台的服务领域延伸,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气象服务需求。2017年开展精细化预报业务研究,完善部门观测数据,开展预报预警信息服务,2018年引进先进的数值预报模式,建立实时同步、协同一致的全市高时空分辨率智能网格气象预报预警服务系统,全面提升我市气象防灾减灾及公共气象服务能力。2019年统一提供云端的气象基础资料与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产品。(牵头单位:市气象局;配合单位:市环保局等)

  (四)电子政务整合工程

  21.通过建设石家庄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推进政务部门机房硬件资源整合。各级政务部门不再新建实体机房和数据中心,由全市统一建设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构建云计算服务平台,推进政务信息系统向集约化建设模式和云服务模式转变,避免重复投资,降低建设、运行和管理成本。推动市直部门业务系统逐步迁移至云服务平台,由大数据中心提供基础设施服务、支撑软件服务、应用功能服务、数据共享交换服务、大数据分析挖掘服务、信息安全服务、应用部署迁移服务、运行维护保障服务和产品设计服务等。2017年,完成大数据中心建设工作,完成部分单位数据中心(机房)的迁移整合;2018年,逐步完成市直部门非涉密、非垂管业务系统的迁移整合、基本实现云上部署。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保障有力、绿色集约的统一政务数据中心体系。(牵头单位:市智慧办;配合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22.开展政务部门网络传输资源整合即建设全市“一张网”。根据“大智移云”建设需求和信息化建设原则,智慧城市总体基础网络以石家庄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为关键应用中心节点,推动政务外网、政务内网和政法网实现“三网合一”,即在物理链路上借助政法网的基础构架,逐步推进具备条件的承载非涉密业务的政务网络纳入电子政务外网,在纵向上实现省、市、县(区)、乡(镇)、村(社区)的垂直连接,在横向上实现各部门政务外网和政务内网的数据交换。2017年启动政法四级网扩容升级,实现大数据中心与市直各部门利用政法三级网现有光缆资源,建立基于政法三级网传输通道的政务外网基础网络体系。2018年将政务外网传输通道整合至政法三、四级网,实现两网合一。2019年整合政务内网,取消各业务部门市到县(市)区、到乡(镇)垂管网络,统一利用全市政法三、四级网传输通道实现市、县、乡互联互通,实现“三网合一”。逐步推进具备条件的承载非涉密业务的政务网络纳入电子政务外网。(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厅;配合单位:市委政法委、市委机要局、市智慧办、市财政局、市政府信息中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3.实施政务部门应用系统整合,完善政府内部办公系统。构建全市统一的跨部门非涉密政务协同办公平台,集成通讯录、短信、电话会议、统一邮件、移动办公等服务,满足多组织协同办公需求。推进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版式文件、督察督办、公文交换等系统应用,实现公文、信息、简报等电子文件的纵向和横向流转,以及公文办理、文件归档、信息采编、会议组织等日常工作的信息化。2017年完成政务一体化办公平台建设,并进行试点;2018年全面覆盖所有政府部门,推进跨部门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促进效率提升。(牵头单位:市智慧办)

  (五)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24.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石家庄智慧城市云中心,提供统一的基础设施、信息安全、数据共享交换、大数据分析挖掘、软件支撑、应用业务和运行维护保障等服务。按照需求导向、统筹管理、无偿共享、保障安全的原则,全面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统筹建立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共享体系。基于石家庄智慧城市云中心,完善对接互通的省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以推行电子政务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推进技术、业务、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牵头单位:市智慧办)

  25.加强信息资源统筹管理。推进石家庄市智慧城市基础数据库建设。依据整合共建原则,在石家庄智慧城市云中心实现基础数据的统筹管理和及时更新。整合公安、人社、民政、卫生计生、教育等部门数据,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标识的人口基础信息库。整合工商、质监、税务、民政、编委办等部门数据,建立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唯一标识的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整合统计、发改、财政、工信、商务、税务、电力、水务等部门数据,建立宏观经济数据库。建立健全住建、规划、国土、交通、城管以及其他相关业务专题数据库,实现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互联互通,为政府和行业应用提供统一的基础数据。2017年,完成全市政务数据资源目录归集和整理,制定统一的共享交换标准和规范,启动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地理空间数据库、电子证照库、地名地址库、三维建筑模型库和地下管线库等基础数据库及主题库建设。2018年,基于“一数一源”的原则,开展智慧城市基础数据的整理、比对和核实等工作。2019年,基本完成基础数据库和主题库建设。(牵头单位:市智慧办;配合单位: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行政审批局、市住建局)

  26.建设石家庄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在“数字石家庄地理空间框架”基础上,整合大比例尺矢量数据、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地名地址数据、三维数据、地理国情数据、历史数据、远景规划数据、物联网节点数据等有关信息,构建时空信息云平台,满足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对地理信息的智能化需求,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及时有效的基础时空信息服务,以及更加科学、更加精确的基础和保障。2017年,开展智慧石家庄时空信息云平台的测绘和平台建设,开展智慧城管、智慧排水、节能减排、消防监控等智慧应用。2018年,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基础上,开展城市照明、动物防疫监督、国土执法监察、地名地址、规划城市三维模型等图层应用开发。2019年,全面推行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全市“一张图”。(牵头单位:市国土局;配合单位:市智慧办、市城管委、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市规划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农牧局)

  (六)数据开放工程

  27.稳步推进政府公共数据资源开放。落实省政府关于机构和事业单位数据开放管理相关规定,规范公开内容和公开进度。坚持依法有序分级开放的原则,制定数据开放计划,明确部门数据开放的时间节点和开放的界限与范围,编制开放目录,构建统一规范、互联互通、安全可控的数据开放体系。建设政府信息资源数据统一开放平台,落实数据开放和维护责任,推进公共数据资源的统一汇聚和集中有序向社会开放。按照“增量先行”的原则,优先推动民生保障服务等相关领域的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建立政府和社会互动的大数据采集形成机制,推进政府公共数据资源的合法加工利用。(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三、提升五种能力

  (一)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28.落实国家“宽带中国”战略要求,加快我市基础网络建设,全面实施宽带网络光纤化改造,到2018年主城区家庭普遍具备100M宽带接入能力,农村地区普遍具备8M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行政村光纤通达率达到90%。建立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基地网络高效直达通道,满足海量数据便捷高效传输需要。加快农村移动通信基站、站址铁塔及配套设施建设,推进4G网络全省覆盖。加快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开展下一代无线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推广室内无线热点覆盖,构建新型广播电视网络。

  推进无线局域网(WiFi)建设,建成布局合理、运行平稳、安全可靠、公众感知良好的WiFi网络,实现城市公共区域免费覆盖。(牵头单位:市通信发展管理办公室;配合单位:市文广新局、市工信局)

  (二)网络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发展能力

  29.推进网络信息技术产品自主创新。围绕网络设备、移动通信、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石墨烯材料、应用软件等领域加强技术研发攻关,力争一批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引领产业创新发展,重点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动京津科研成果在石家庄孵化转化。顺应传统产业发展需求,开发汽车电子、医疗电子、智能仪器仪表、安防电子等应用电子技术和产品,大力发展车联网终端和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产品。(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0.促进产业聚集发展。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定位,打造良好承接环境,积极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发挥正定新区、石家庄高新区等平台引领功能,全面加强与中关村的创新合作和园区共建,支持石家庄高新区积极参与以北京中关村为核心的中国“互联网跨界创新”工程,加快石家庄(正定)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基地、高新区大唐电信产业园、旭新光电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京石产业协同创新示范园区。(牵头单位:市高新区管委会、正定新区管委会)

  31.完善优势产业链条。依托我市的国家级、省级科研机构以及54所、13所、东旭、同辉、普兴、四方通信等一批创新型企业,大力推进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完善通信、导航、光电显示等产业链,实现网络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工信局)

  (三)智能化促进两化深度融合的能力

  32.加速推进三大领域智能化。一是制造过程智能化,积极应用工业机器人、物联网技术、数控技术等开展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提高企业智能生产水平;二是终端产品智能化,着力开发一批集成智能技术的终端智能产品及下游智能装备零部件,形成较为完善的智能产品链;三是生产管理智能化,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研发、生产、管理全过程应用,实现智能管理和智能服务,全面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

  到2018年,智能制造取得初步成效,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步伐明显加快,工业运行质量和效益居全省前列,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占比进一步提高,新型工业体系呈现雏形。

  到2020年,不断强化科技创新,科技引领与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两化融合取得明显成效,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大幅提升,产业空间布局更加科学合理、特色更加鲜明,新型工业体系基本形成。(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四)政府大数据治理能力

  开展政府治理大数据应用示范。运用大数据提升政府精准治理能力,在领导决策、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信用、安全生产、质量监管、食品安全、金融监管、节能环保、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创新政府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提升经济预测调控和市场监管能力。推进政府领导决策数据支持系统建设,开发利用政务部门数据资源,推动大数据在政府科学决策中的应用。

  33.供给侧大数据分析决策平台。围绕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建设供给侧大数据分析决策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多种分析评价方法,通过税收、物价、水、电、煤、气等多因素整合对比,从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面分析经济发展形势,并结合国家、省和其他重点城市经济状况,精准发现过剩产能、过剩库存等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降成本、补短板的政策措施,并利用沙盘推演政策最终成效,为淘汰过剩产能、制定项目负面清单、重污染天气停产限产等提供决策依据。2017年,启动平台建设,实现经济运行透视、企业绩效分析、运行决策分析、降成本仿真沙盘推演等功能。2018年,根据平台运行情况,逐步完善系统功能,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牵头单位:市智慧办;配合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34.社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深化完善市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平台统一归集和综合服务功能,推进法院、食药监、税务、审批等信用信息归集、报送、公示、查询、应用规范化、常态化。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在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实施意见》,拓展公共信用信息应用领域,推动政府部门信用应用从信用信息查询向大数据信用评估分类、信用风险预警以及

  建立全过程信用管理模式转变。借鉴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经验,充分利用现有系统建设成果。2017年,深化完善市社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平台统计分析、联合惩戒、信用评估、行业监管、协同办公功能,加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征集和在行政管理事项中的查询、应用,完善信用联合奖惩机制。2018年,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信用服务机构的采集信用信息的机制,鼓励大数据信用产品、服务和模式创新,进一步拓宽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使用领域。(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法院、市工商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食药监局、市质监局)

  35.“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全面融合发改、规划、国土、环保、建设、交通、市政、林业、农业、水利等部门专项规划对空间管控和用地阶段的并联预审要求,建立基础库、“多规合一”成果库、部门规划成果库、审批成果库、项目库和预审意见库,实现“一张蓝图”、“一个平台”、“一张表”和“一套机制”,辅助消除规划间的冲突,提高行政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创新管理模式。2017年,完成“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2018年,建设规划决策支撑平台,实现流程再造、并联审批和决策支持。(牵头单位:市规划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智慧办、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城管委、市林业局、市农牧局等)

  (五)信息惠民能力

  36.开展信息惠民示范。建设“智慧石家庄”智能门户。聚合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政务信息及便民服务信息,通过网站、智能终端、信息屏等媒介,为市民提供停车、乘车、看病、买房、天气预报、实时空气质量、旅游、找工作、交通违章、公共事业缴费、法律咨询、法治宣传、体育健身、社保等服务。制定统一标准和发布规范,各部门开发面向市民的各类应用服务,统一接入到“智慧石家庄”智能门户,让市民享受个性化和便捷的信息服务。2017年,启动“智慧石家庄”手机超级APP建设,整合停车、乘车、天气预报、实时空气质量、交通违章以及水费、电费、电话费、有线电视费缴纳、体育场馆、健身设施、社保等信息服务;完善升级‘无线石家庄’APP客户端建设,完成环保随手拍、“热练国际庄”、“掌上人社”建设。2018年,整合个人信用查询、社保公积金查询及缴费、医院预约挂号、政务服务办理、法律咨询、法治宣传、体育赛事等信息服务。2019年,实现医疗、交通、教育、旅游、政务、体育、社会治安等各类信息服务全覆盖。(牵头单位:市智慧办;配合单位:市人社局、市体育局、市卫计委、市交通局、市交管局、市气象局、市司法局、市综治办、市网信办)

  37.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完成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推动互联网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围绕“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总体目标,建设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作为唯一标识,构建电子证照库;构建综合政务服务窗口,实施“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同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打造实体政务服务大厅、政府网站、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相融合的便民服务“一张网”,实现群众网上办事一次认证、“一网”通办;完善政府内部办公系统,构建全市统一的跨部门政务一体化办公平台,集成通讯录、短信、统一邮件、移动办公等服务,满足多组织协同办公需求。与企业注册登记、年度报告、变更注销、项目投资、生产经营、商标专利、资质认定、税费办理、安全生产、法律服务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以及与居民教育医疗、户籍户政、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住房保障、公积金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做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在新浪微博以及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自媒体平台搭建“石家庄市政务新闻媒体发布厅”,市直各民生部门统一入驻,打造全市政务发布矩阵。2017年,建成市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实现部分事项网上办理,推进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延伸,形成线上线下功能互补、相辅相成的政务互补新模式。完成政务一体化办公平台建设,并进行试点。2018年,完成市县两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部署,依托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充分利用共享的网上政务服务资源,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政策咨询和办事服务。政务一体化办公平台全面覆盖所有政府部门,推进跨部门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促进效率提升。(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编办、市智慧办、市人社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网信办、市公积金中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建立发展保障支撑体系

  (一)体制机制保障支撑

  38.市“大智移云”发展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全市“大智移云”产业发展工作,解决“大智移云”发展中涉及跨部门、跨行业的重大问题,协调各部门研究制定推进“大智移云”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市“大智移云”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协调推进相关政策和措施落实。各部门依据本实施方案,按照责任分工,进一步细化项目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协调配合,组织推进本单位“大智移云”建设工作。组建“大智移云”发展联盟。(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二)技术创新保障支撑

  39.加快产业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通过建设大数据众创服务平台,围绕政务数据开放和开发,建设数据采集平台、数据开发平台、产品孵化平台、企业云应用平台等,整合资金、智力、技术、服务、软件、市场、资讯等各类资源,为创业者提供线上线下的创业支持和服务体系,鼓励创业者利用海量脱敏脱密数据深度开发应用。2018年,完成大数据众创服务平台建设,开放部分数据资源,吸引相关创业机构入驻。2019年,加大数据资源开放力度,在交通、环保、医疗等领域组织开展全国性大数据创新大赛。(牵头单位:市智慧办)

  40.鼓励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用合作的“大智移云”产业创新网络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依托全市各类产业发展(技术)研究院和工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与国际、国内科研机构开展广泛合作,对各行业、各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开展协同创新,为“大智移云”行动提供技术支撑。(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网信办)

  (三)发展政策保障支撑

  41.落实产业发展政策。按照国家、省、市产业发展政策,在项目申报、财税、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加大对“大智移云”产业支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牵头部门:市发改委;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市国土局、市人社局)

  (四)制度和标准保障支撑

  42.根据省相关部门制定的“大智移云”制度和标准,落实石家庄市推进实施方案。面向“大智移云”建设和服务需求,推进“大智移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结合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已制定完善的基础数据库、数据共享交换、政府数据资源目录、政府数据分类分级指南等系列标准规范,制定“大智移云”背景下的政务数据资源采集、共享、交易等标准规范和管理规则,建立政务数据资源资产化管理机制。

  推进有关“云计算”、“大数据”的重点应用和关键技术等标准体系建设。开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等标准验证和应用试点示范,推动标准符合性评估。加大标准实施力度,完善标准服务、评测、监督体系,坚持项目建设标准先行。(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五)人才保障支撑

  43.成立石家庄市“大智移云”建设专家委员会,建立专家咨询论证机制;发挥石家庄智慧城市研究院作用,创新人才储备机制;打造“大智移云”高端论坛,形成常态交流机制,展示最新“大智移云”建设成果。加大对“大智移云”建设相关人才扶持力度,引进和培养“大智移云”关键领域技术人才和领军人才,形成支撑“大智移云”建设的人才智力保障。吸引“大智移云”领域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来我市发展。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设立数据科学和数据工程相关专业,支持高校和企业合作,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支持各地多渠道、多方式引进数据工程师等大数据专业人才,提高“大智移云”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支持技工院校与企业、高校合作,开设“大智移云”相关专业,培养培训技术和应用创新型人才。积极推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为职业院校、企业等提供“大智移云”相关专业技术培训。(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

  (六)信息安全保障支撑

  44.建立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机制,落实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跨部门、跨地区联动机制,加强技术手段建设,确保关键时刻做的一招制敌。进一步落实信息等级保护制度,各部门各行业结合各自实际制定相应的工作机制,完善网络安全监测体系。建设云数据中心安全监控中心,建立健全云数据中心与政府各部门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接入、数据交换、数据备份、数据防泄漏机制,形成安全态势感知、安全预警、防御阻断和追溯体系,强化安全管理能力、技术防御能力及安全运维能力。(牵头单位:市网信办;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信息中心)

  通过推进实施方案中的工程及工作计划,逐步有序的实现石家庄大智移云产业发展,形成有能力、有体系、有规模的大智移云产业链。     

标签:

投稿人:zhangxiuqin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