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中关村来了,京东来了,贵阳的大数据产业风生水起。
三年后,货车帮、朗玛信息等一批本土大数据企业走向全国、走出国门。贵阳大数据逐步落地生根。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在三年多的时间里,贵阳大数据产业持续形成“智慧树”茁壮成长、“钻石矿”的良好局面,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走出一条既保护生态、又发展经济的双赢之路进行了有益探索。
贵州发展大数据贵阳一马当先
“资源共享,贵阳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兄弟市(州)可以实现社会效益。”谈到大数据协同发展,贵阳市大数据委基础设施与数据资源处处长罗安民说,许多大数据设施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比如被称为大数据仓库的数据中心建设,要考虑到容量、气候、技术、后期运维等因素,成本较大。贵阳先行先试,目前已建了六个数据中心,均获批工信部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单位。大数据起步较晚的市(州),可以商业合作的方式接入贵阳的数据中心,推动大数据在政务、民生、商业等领域取得进步。
罗安民说,近来,贵阳市大数据委不时会带着贵阳的大数据企业到各市州考察,争取实现大数据资源的共享。目前,黔南等地已有强烈的合作意愿。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了构建“黔中引领、两极带动、协同发展”大数据空间布局。如今,在贵安新区、贵阳、遵义等地,多个大数据基地中心已经建成,在其他市(州),特色信息产业处处可见。而在今年3月8日正式印发实施的《黔中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全省将构建“一核一圈四带五心多点”的空间结构,作为建设国家大数据实验基地(贵州)的重要支撑。其中“一核”包括贵阳。
发展壮大贵阳大数据“走出去”
“只有站稳脚跟,扩大视野,企业才能发展壮大。”4月18日下午,力创科技副总经理周发辉兴致勃勃地介绍了公司发展壮大的“秘籍”。
经过贵阳的孕育,位于贵阳高新区的力创科技只用了三四年时间,就由一个只有几个人的小团队,发展成为拥有400多名员工,年产值上亿元的高科技企业。前不久,公司以超强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轻松拿下重庆移动100万元的订单。
在4月13日召开的贵阳市大数据发展工作会上,副市长徐昊说,贵阳作为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区,目前已集聚了一批龙头型和创新型企业,涌现了一批大数据创新技术成果和产业化应用与产品,大数据企业“走出去”已有条件。
如果不是“走出去”,贵州轩通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的业务可能不会开展到全国7个省、1个直辖市,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可能不会成为贵州省第一家在创业板上市的高科技企业,贵阳货车帮科技有限公司可能不会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成长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独角兽”……
如今,贵阳大数据企业承担了许多国家、省、市的重点项目。根据贵阳市大数据委公布的数据,去年,贵阳大数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50亿元,占据了全省的“半壁江山”。
按照贵阳市大数据委的工作计划,今年,贵阳将围绕大数据政用、民用、商用领域的发展成果,以企业为载体,推动贵阳大数据品牌化、特色化产品和项目走出去。
把握机遇催生数字经济新业态
“从去年6月建成到现在,贵阳大数据安全产业园一期项目已有11家企业和团队入驻,领衔专家有鄂维南等中科院院士。”据产业园运营单位航天十院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中心副主任潘积文介绍,按照规划,到2020年,贵阳大数据安全产业园将形成大数据安全产业集聚区。
大数据安全产业园的建设,只是贵阳市谋划运用大数据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项目之一。贵州省《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年)》提出,要发展数字经济主体产业,促进三次产业数字化融合,对贵州省实施创新驱动、加速转型升级、培植后发优势,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贵州省政府副秘书长、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马宁宇说,该规划的出台,是贵州抢抓机遇、强力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的重要举措。按照规划,贵州省将建成贵阳-遵义-贵安数字经济核心引领带和一批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基地(园区),集聚30家以上以技术为核心、品牌为龙头、资本为纽带、跨地区跨行业的数字经济龙头骨干企业和200家以上有创新力、竞争力强的数字经济“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孕育催生一批数字经济新兴业态。
今年,贵阳市大数据委还将出台相关文件,推动数字经济试验示范。把握新兴经济形态孕育壮大带来的新机遇,站在较高起点,贵阳将继续努力引跑贵州大数据,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实现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