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贵阳市举行首批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基地、中心)授牌仪式,向首批16个具备一定规模、体系较为完备的基地和中心进行授牌。
2月8日,贵阳市举行首批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基地、中心)授牌仪式
作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区,自2014年以来,贵阳市抢抓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优势,涌现出了高新区大数据产业生态示范基地、乌当区贵州(乌当)大数据智慧产业基地、云岩区贵阳思爱普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等一批具有引领性和标志性的大数据产业集聚区、示范基地、应用中心,“中国大数据之都”已经初具规模,产业聚集效应也开始展现。
与此同时,贵阳市全力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积极探索培育大数据核心、关联和衍生三大业态,推进大数据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大数据产业能量不断释放。2016年,贵阳市大数据及关联产业规模总量突破1300亿元,增长41.9%,其中,大数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约500亿元,全省排名第一。戴尔、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奇虎360等国内外知名大数据企业相继落户贵阳,货车帮、朗玛、东方祥云等一批本土企业迅猛成长。
据悉,为规范全市范围内各大数据产业相关集聚区建设,贵阳市根据各区(市、县)、开发区的产业发展特点、产业聚集、产业优势等情况,经综合测评形成首批十六个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基地、中心)名单。
“今后,十六个授牌的基地将作为市、区共建的示范基地(示范区),在资金、政策、项目上都将向示范基地倾斜,给予全方位的支持。”贵阳市政府副市长徐昊告诉记者,下一步,贵阳市大数据委将制定示范基地的相关管理办法,对考核不合格、达不到要求的,建立退出机制,对于推进不力,建设缓慢的,要给予摘牌及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