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同业业务监管政策,对同业业务进行定位和规范。2016年年初票据案件频发,监管力度持续加强,合规性监管要求日趋严格,同业业务趋向集中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监管“堵邪门、开正门”,以监管套利为出发点的“伪创新”模式难以持续,规范化创新难度加大。当前商业银行面临严峻的资本补充压力,据银监会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法人),2016年一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5%,逐步增长,而净利润增长缓慢,共同对银行资本补充构成严峻压力,规模消耗型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目前各家股份制银行都非常重视同业业务,部分银行建立同业业务事业部制,同业渠道也成为继对公和零售之后的第三个重要业务渠道,是商业银行“一体两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如何规范化做大做强同业业务,开拓同业业务的新方向,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实施差异化竞争,对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转型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
本文提出建设金融机构合作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是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传统的同业业务将进入“互联网+”时代。首先重点分析了同业合作互联网金融平台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给出了平台建设的四个具体方向。同时,对平台实施路径给出了具体策略,对后续运营和推广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最后,对传统同业业务部门建设互联网金融平台可能遇到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同业合作互联网金融平台对商业银行的主要影响
互联网进入平台发展的时代,甚至有学者提出“平台经济学”,通过建设互联网平台进行跨界融合是大势所趋,目前知名的平台如淘宝、京东商城等。然而,传统同业业务在线上化发展方面相对缓慢,更是缺乏平台化的思维。将传统的同业业务标准化、线上化、集中化和平台化,建设同业合作互联网平台是同业业务创新的重要方向,是互联网与金融同业业务的深度融合,也将对传统同业业务产生深远的影响。
优化同业业务结构,丰富同业业务经营内涵
目前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结构相对单一,有所失衡,收入来源主要为同业投资业务利息收入,受市场和监管环境影响较大,“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建设同业合作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将传统同业业务、代理业务和清算结算类业务线上化,服务同业客户,增加渠道销售收入、代理收入等中间业务收入来源,提升收入占比,降低市场波动和监管约束对经营计划的影响。通过平台集中化运营同业业务,能够优化业务模式,实现集约化管理,做大做强同业业务,丰富同业业务经营内涵。
挖掘新的商机,助力同业业务轻型转型
借助平台的网络效益,成本更低且规模效应更大,挖掘新的商业机会。因为平台的正外部效应,平台吸引的客户越多,总成本越低,可以服务之前服务不到的潜在客户和长尾客户,比如借助平台可以服务同业客户所拥有的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适当降低单笔资金交易额或理财起点购买金额等,可以带来长尾客户。通过发挥规模效应,提升各产品的交易量,同时衍生新的商业模式,比如撮合交易、同业客户在平台上销售产品等“轻资本”业务,商业银行从中收取中介费。在平台上挖掘和大力发展“轻资本”业务,降低商业银行承担的直接风险,助力同业业务的轻型转型。
加强同业机构往来,拓展同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平台通过在线提供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增加了与客户合作的手段,丰富了与客户的合作内容,满足了客户多元化的需求,客户黏性进一步增强。通过与合作机构线上线下互动,如提供业务咨询、培训和举办主题论坛等,加强合作的深度。在平台达到一定规模后,打造各参与方共享的开放式平台,每个参与者既是平台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方,也是供给方,在平台的地位和机会是公平的、均等的,从而形成多方共赢的同业合作生态圈。
打造“同业网银”,商业银行业务全面线上化
各商业银行早已推出了个人和对公网络银行渠道,而且在不断优化和升级,如中信银行(601998,股吧)近期发布了全新体验的金融门户。同业金融机构客户已不满足现有的线下服务模式和效率,同业业务“触网”大势所趋。“同业网银”整合商业银行同业板块的各类产品和服务,通过流程重构和流程优化,“搬到”线上,同业客户从互联网渠道获取产品和服务,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同业业务线上化后,标示商业银行业务全面线上化,是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业合作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建设方向
建设同业合作互联网金融平台,既要挖掘和利用商业银行的内部和外部资源,又要契合客户的实际需求和发展需要,同时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新技术和新理念,打造特色的合作平台。根据同业业务的特点,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本文给出合作平台的建设四个具体方向,这几个方向之间不是互斥的关系,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