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北部的省会城市哈尔滨,开始步入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10月初,夜间温度已经低于0℃。然而气候上的劣势也正给这个城市带来新的希望。
大数据产业所要求的低温环境,已成为哈尔滨乃至黑龙江进入这一新兴产业,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然而,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仅有严寒为卖点还远远不够,要发展大数据产业,黑龙江必须在体制、人才等方面寻求突破,这是一场软实力的竞争,是一场硬仗!
严寒成为卖点
在哈尔滨国裕数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下简称“国裕公司”)的一面墙上,列举着黑龙江发展大数据的6条优势,第一条便是北纬44°~46°黄金纬度。平均温度低(约6℃)、电力充足、无地质灾害是省内所有数据公司的卖点,这是黑龙江省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优势。
早在几年前被选为国家云计算创新试点城市之际,哈尔滨的严寒就已经成为卖点了。自2010年起,哈尔滨就开始推进发展云计算产业。黑龙江省工信委软件处(以下简称“软件处”)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2015年,云计算发展较快,累积产值达到80亿元,年平均增长达到30%。软件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国裕数据按照国际级数据中心标准建设了近2000个机架,目前已投入使用1000多个,使用率近50%。从整体上看,使用越多分摊成本越低的优势还没能体现出来,需要通过开发市场潜力、扩大业务规模、增加机架使用率来降低单位成本。
为什么平均气温低对大数据产业这么重要?数据存储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是电力消耗。按照不少黑龙江省数据存储中心的宣传,在黑龙江存储的PUE值可以达到接近于1。
PUE(Power UsageEffectiveness),是评价数据中心能源效率的指标,是数据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与IT负载使用的能源之比,是DCIE(datacenter infrastructureefficiency)的反比。PUE数值是数据中心总设备能耗和IT设备能耗的壁纸,基准为2,越接近于1,则说明能效水平越好。
统计数据显示,数据中心的冷却占机房总消耗的40%左右,机房中的冷却主要由机房空调负责,因此降低机房空调的耗电量可以有效地降低机房的PUE值。
简单来说,如果外界温度低,减少空调使用量,PUE值会下降。在数据存储领域,如果PUE值低于1。5,毫无疑问会处于业界领先水平。在采访中,各方都表示,数据中心成本降低最好的途径是通过集群效应来降低单位成本。
“我们的行话叫‘复用’,就是越多人用越便宜。”黑龙江亿林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亿林公司”)董事长李璐昆说。
集群效应如何才能达到?黑龙江的想法是,打好基础,做出品牌,吸引外面的客户到黑龙江存储。
“中国云谷”显然是先行者。目前,中国移动数据中心已经进驻,并与黑龙江省协议投资规模120亿元。而华为在大庆市的数据中心也正在建设中。
目前,黑龙江已经建设使用和正在建设的骨干云计算数据中心有13个,全省在用数据中心涉及服务器数量56128台,实际使用服务器数量为17768台。在用在建服务器总计28。9万台(套),数据中心可利用服务器空间巨大。
在多数人印象中,东北菜量大、不善雕琢,以食材自身的美味吸引食客。目前黑龙江建设的大数据产业也常给人这样的感觉——自然条件的优势被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而这一优势,是否足够独特?能否支撑其在大数据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闯出一条新路?
大数据事实上是“软”竞争
继哈尔滨之后,西安成为全国第七个云计算创新试点城市。而业界普遍认为,新疆北部也可以达到黑龙江的气候条件。
尽管电力充足、节电成本低是黑龙江建设大数据中心的优势,但如果市场开拓不足、业务量不够,将会造成电价成本上升,这也是大数据中心发展普遍面临的瓶颈。
按照国家电价标准,黑龙江省大数据中心企业电价个别企业已经达到0。9元/度。省政府为鼓励支持大数据中心发展,出台政策,省财政补贴电费至0。4元,哈尔滨市再对市里的数据公司补贴至0。35元。这样可以与贵州的电费持平。
除了电费,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到黑龙江省数据中心的竞争力。亿林公司透露,由于黑龙江省电信带宽费用高,而黑龙江无法决定或参与其定价,因此数据中心的成本下不来。湖南省长沙市曾有单位希望在哈尔滨进行数据存储,但哈尔滨数据公司报出的交易价,甚至高于对方售价。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黑龙江必须在数据开发阶段有所作为,才能在大数据领域站稳脚跟,而数据开发阶段的核心和灵魂就是人才。“大数据是人才竞争,而不是硬件竞争。”李璐昆说。
国裕公司执行总裁檀丽艳为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介绍了国裕公司的人才梯队。国裕公司的人才有三级,最高级别、对公司运行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的人才大约占20%~30%。檀丽艳说,这部分人才必须从一线城市的企业中“挖”,要有丰富的经验。目前,国裕公司的这部分人才都是从北京和上海“空降”过来的。
“我们是按照国际标准建的数据中心,而且数据中心最重要的就是安全,不容许试错,人才一定要投入。”檀丽艳说。她表示,由于东北经济大环境不如一线城市和沿海城市,严寒的气候也让不少人望而却步,招聘成本要比北上广高出许多。“(招一个人)去北京分公司100万元一年,让他来哈尔滨就得150万元”。
但总部在北京的九次方大数据公司创始人王叁寿则看好哈尔滨本地人才优势,今年5月他们在哈尔滨的分公司开始招聘,到8月已经招了六七十人。在王叁寿看来,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能为大数据提供足够的统计、金融工程、数学、建模方面的人才。但他惋惜的是,黑龙江的大数据公司还没有形成聚集效应,人才多数还是流向北京等一线城市。
留住人才并非易事。李璐昆说,哈尔滨的高校数量不少,但毕业生不仅看待遇,也看发展空间。目前他们对当地数据公司的前景不太有信心,因此更倾向于选择大公司。加上大数据公司聚集的“中国云谷”(位于哈南工业新城)离市区较远、通勤车等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因此招人困难。
虽然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和亿林公司的直线距离不到3公里。但李璐昆无奈地说:“在机器人集团旁边,却连一个哈工大毕业生都招不到。”
檀丽艳认为,尽管企业可能愿意为优秀人才多花一些成本,但目前的所得税政策并没有对大数据企业有所倾斜,高年薪人才的税负仍然较重,所以到手的钱没有显著差别。檀丽艳希望有关部门能在所得税等方面对吸引人才加以倾斜。
软硬兼施 打赢战役
王叁寿说,东北的大数据发展存在一个误区,很多领导一提到大数据产业就说,“搞个数据中心,要建设多少服务器、多大的机房”,但实际上这对于拉动就业没什么用处,真正能形成产业聚集优势的还是大数据的产业应用、服务和开发。
李璐昆直言:大数据和数据中心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亿林公司运营5个数据中心,每个数据中心只需要五六个人来维护。一个投资120亿元的机房,大概只能解决100个人的就业”。
软件处相关人员介绍,目前,全国的数据中心普遍存在使用率低的问题。2014年,黑龙江省数据中心的使用率为32%,今年有所提升。但他解释,在布局阶段要为未来考虑,不可能短时间内就做到很高的使用率,这也说明未来发展潜力大。
据其介绍,省政府已认识到大数据中心发展这一问题,省政府在相关文件中提出,今后省直部门不再建新数据中心,已建的数据中心要按照每年5%的比例将相关业务向云数据存储企业平移。
另一方面,大数据开放责权标准尚不清晰,是掣肘地方推动大数据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作为工信部组织的《大数据产业“十三五”规划》的起草人之一,王叁寿指出,不少地方领导不愿意推进大数据发展,是因为没有标准告诉他们哪些数据可以开放、怎么开放。
王叁寿用红黄蓝3种颜色把数据分为两层三类。两层是指政务数据和政府的数据——政务数据是政府办公产生的数据,而政府的数据是自然而然汇集到政府手上的数据,比如大气、星云等。至于3种颜色的数据,“红色数据是绝对不能碰不能开放共享的,这部分占5%左右;黄色数据是有偿有条件开放的数据,这部分占80%左右;蓝色数据是免费开放给行业和老百姓的,占10%左右”。
李璐昆在经营企业过程中也面对了这一难题。他说,判断数据上属于私有的方法还很不健全,不仅我国如此,在国际上也是一样。因此,企业虽然将来一定可以开发数据,但现在都不敢动。
软件处相关负责人透露,黑龙江省正在制定“大数据三年行动规划”,主要涉及的就是政府数据公开共享和开放这一痛点。他说,由于国家目前没有上位法,因此处里提出“边发展边规划”,即面对大数据这一新事物时,不马上制定太过严苛的法律法规限制其发展,又不能管得太少威胁数据安全。
据透露,未来黑龙江省的大数据发展要走市场化道路,要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逐步推动行业领域和相关产业应用示范。目前,哈尔滨市大数据交易中心于2016年年初经省政府批准建立,已经投入使用。
王叁寿透露,国家关于政府数据开放的标准已经快完稿了,预计年内会发布《大数据“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他说,有了这些规则,这个产业万亿的产值将得到释放,大数据交易的一些问题也将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