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导航软件、叫车软件,“互联网+”还为交通领域带来哪些变革?在日前召开的“互联网+交通出行服务”论坛上,业内人士描绘了多彩的图景:路况用语音实时上报,红绿灯根据车流量切换,出行更畅快了;驾照电子化,罚款手机付,不用带这带那、跑东跑西了;执法过程直播,问题一键反映,民众投诉少了;去学车,也有望对教练进行评价和挑选,告别“吃拿卡要”了。
时下,许多人都享受着导航软件、叫车软件所带来的便利。事实上,“互联网+”与交通相结合的成果远不止于此。除了提高出行效率,“互联网+”如何变革了交通领域的服务与管理模式,改善了日常生活与公共安全呢?
日前,由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指导,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德地图、新浪微博联合主办的“互联网+交通出行服务”论坛在北京召开,业内人士就相关话题展开了探讨。
出行 拥堵实时上报 路灯动态控制
据介绍,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83亿辆,机动车驾驶人已达3.48亿人。“快速的机动化,给交通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孙正良表示。
道路资源越紧张,越需要有效的协调、管理。疏导车辆避堵、避险,是一项重要的交通管理工作,影响这项工作的关键因素,是信息传递。那么,怎样使信息传递得既快又广呢?
“当你开车,发现前方红绿灯失灵时,你会想上报,提醒其他司机避开。”高德地图副总裁董振宁说,“但你一边握着方向盘,一边还得掏出手机打电话或拍照,这个难度就很大。”
智能上报系统的出现,化解了难题。在高德地图的一段演示视频中,车主与智能行车记录仪展开对话:“上报‘设施’。”“请描述。”“前方红绿灯故障。”“已收到。”整个过程,车主全凭语音控制,无需用手操作。
深圳市交警局局长徐炜介绍说,目前深圳有近万台车辆安装了类似的行车记录仪。“一键举报,记录仪拍摄的录像直接上传到后台。举报成功之后,我们会通过支付宝、微信发放奖金。现在每天能受理两三千宗举报,今年原计划的100万奖金都发完了,正准备补充。”
信息上传给力了,信息推送也得到位。“以前发布路况,一般是通过广播、短信、微博等。”广州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吴泽驹指出,这种广撒网式的传播,容易造成信息的错位,“路段周边的人,有时偏偏推送不到。”
借助地图平台,信息推送便能够实现精准化、动态化。“比如广州马拉松,随着比赛队伍的推进,需要动态地封闭、开放道路。我们联合了地图平台,提前一定的时间,把路况变化定向推送给周边的出行者,并实时进行诱导,以便市民规划出行路线。”吴泽驹说。
与路况动态发布异曲同工的,还有信号灯的动态控制。武汉市交管局副局长宋嵘介绍:“我们正在与阿里云打造互联网+信号灯系统。结合地图平台的车流量数据,可以优化信号灯控制,缩短路口等候时间。”
体验 推出网上业务 办事不跑窗口
“互联网+”不仅畅通了路面,也畅通了相关服务。
“公安部交管局在网页、手机等平台,推出了10大类130余项网上业务。”孙正良介绍,“注册的个人用户达4869万,提供各类服务1.15亿次。”网上服务包括交管资讯发布、违法行为查询等。“网上预约考试的比例,已接近七成。”
各地还推出了各具特色的“互联网+”服务。“像北京交警推出的应用,能够在线办理进京证,得到了广泛好评。”高德集团总裁俞永福提到。
深圳则在近期实现了驾驶证、行驶证的电子化。“不用随身带着证了,车主普遍觉得很方便。”徐炜表示,“在线换证也实现了。另外,深圳还率先经过财政部试点同意,开通了支付宝、微信缴纳罚款功能。”
“武汉建立了停车诱导服务。”宋嵘介绍,“我们与地图平台共享实时数据,推荐最佳停车场,目前已有1911家停车场注册。”
宋嵘还提到,武汉在手机应用中添加了事故快速报警、理赔功能,交警可以通过上传的图像,迅速完成定责。
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服务,也在向“互联网+”看齐。“客户评价体系,有助于提升服务的质量。”首汽约车CEO魏东说,“我们也在打造适应‘互联网+’的产品,比如新能源车分时租赁服务,通过手机端与车端的感应,可以自助取车、还车,无需人员值守。”
驾校的服务,同样面临着改变。“应该让学员可以评价、选择教练,工资也要向品牌教练倾斜。”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运输信息化所副所长牛文江建议,“这就能避免‘吃拿卡要’,提高服务质量。”
各地交管部门,顺应趋势,纷纷开通微博,以提升服务质量和执法规范性。
“今年6月,深圳在整治酒驾、不系安全带问题时,在微博进行了直播。”徐炜介绍,“一共直播了21场,累计观看人次超过1000万。这种方式,让执法过程公开透明,也增强了交警的自信。”
“今年7月,微博开展了全国交警直播月活动。”新浪微博CEO王高飞说,“观看人次达到1255万,普法效果很好。”
徐炜介绍:“我们在网上还有‘一键申诉’渠道,供群众反映执法不规范的问题。今年4月,深圳建立了执法网络督察中心。几个月来,涉及执法规范的投诉,已经下降了70%。”
截至今年8月,全国各级公安交管部门、交通运管部门和交警个人等,已开通微博7000多个,覆盖粉丝1.8亿,日均阅读量6000万。“通过这些微博,网友可以获取实用信息,官方也可以第一时间回应公众关切。”王高飞表示。
管理 部门跨界配合 数据交叉应用
不少与会者认为,交通大数据的应用及各领域大数据之间的交叉应用,将进一步提高管理的水平。
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副主任王刚透露:“我们正在努力采集公路网的养护管理信息,建设数据库。”该中心在同气象、国土等部门展开跨界合作,对灾害提前进行信息研判。
在改善公共安全方面,交通大数据也有可观的作用。“很多人从驾校毕业,还是不会开车,成了马路杀手。原因之一,是练车的学时不够。”牛文江认为,应采用智能设备和有效机制,真实记录练车的学时,同时使学时数据与考试预约系统相关联,让学时不足者无法报名。
排查不良车辆和人员,也是大数据对于公共安全的贡献。“通过3.7万多套公路卡口设备的采集,全国平均每天查处假牌套牌车辆149辆、逾期未检验车辆2872辆。”孙正良表示,如果将车辆轨迹信息与吸毒人员、失窃车辆信息进一步打通,可以更好地打击毒驾、盗车,强化跨警种合作。
孙正良指出:“交通大数据脱敏之后,还可以为车企、保险公司、科研机构提供个性化的数据分析服务。此外,交通部门与工信、海关、税务等部门,也有合作的空间。”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李萌则强调,尽管互联网+交通的实践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交通领域的“互联网+”还没有迎来真正的成熟。“包括数据的精度问题、安全问题、整合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更多的尝试来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