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AAFA也曾提交投诉,希望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将淘宝列入2015年报告黑名单。
认为阿里巴巴淘宝平台售假严重,是 AAFA 两次针对阿里巴巴的主要原因。
几乎与此同时,中国工商总局发布的网络交易商品质量专项抽检结果显示,网购商品抽检不合格检出率达 34.6 %,淘宝作为中国最大的网购平台,再次备受舆论指责。
至此,阿里巴巴的“多事之秋”拉开了序幕。
对于假货,阿里巴巴的马云曾多次表态,阿里不是假货的既得利益者,而是受害者。关于如何打假,马云也给了非常清晰的办法,那就是大数据打假。
▲ 阿里巴巴大数据打假模式图(Source:阿里巴巴微博)
理论上,大数据打假比传统线下打假威力要大许多,主要表现在:
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将电商平台上的假货清除干净,并提醒消费者不要购买;
将大数据技术收集到的线索提供给线下执法部门,将打假行动从线上扩展至线下;同时,大数据技术还能根据网友的举报、权利人投诉等绘制成“打假地图”,对线下假货泛滥的区域进行重点监督与侦查,让假货没有发挥的余地。
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尽管阿里巴巴晒出过漂亮的打假成绩单,但网购假货问题仍旧层出不穷,这最终使得阿里巴巴只能承担消费者与供应商的“怒火”。
对此,业界认为,互联网本身是不生产假货的,假货的源头仍旧在线下。
因此,电商打假未来仍旧要依靠大数据技术配合线下执法部门打假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