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大数据“跑”起来

2016-09-02 08:09 来源:科技日报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一直以来,科研数据的开放共享,在国内外都是科学大数据领域的‘老大难’问题。”8月25日,在上海召开的第三届科学数据大会上,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主任叶玉江再度抛出这个问题。

大数据

  相对于商业大数据,科学数据领域更容易形成“烟囱林立”的局面。“这和科学数据的特殊性有关。”叶玉江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科学数据主要依靠观测、实验、分析等科研活动产生,可谓“取之科研,用之科研”。“一方面,这些数据属于科研成果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很多人也不愿将自己辛苦得来的基础数据拿出来共享,让别人取得突破。”叶玉江坦言,近年来,在公共财政支持下,科技创新形成了海量科学数据,但在开放共享方面进展仍较缓慢,“做数据开放的积极性不高,关键的自己掌握,不重要的交出来”,这样的情况一直存在。

  叶玉江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难点在于扭转观念,“要让科研人员意识到,国家公共财政支持下的科学研究取得的科学数据,不完全属于个人和单位,而是属于国家的。”

  扭转观念,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可竟。叶玉江提出,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机制,加快建设国家级科学数据中心,以及科研单位通过具体措施推动,保障数据工作者的权益,建立起开放共享的氛围,这些手段同样重要。“要同步进行,多管齐下,在过程中实现科研人员观念的转变。”

  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是中国大数据发展战略的首个顶层设计,明确提出要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叶玉江告诉记者,在此基础上,平台中心正在加快推动出台国家《科学数据共享管理条例》,明确相关部门、项目课题组和科研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为科学数据共享过程中存在的知识产权保护、利益分配机制、资源信息化等问题提供政策依据,作为推动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的制度保障。“要调动科研人员做数据共享的积极性,就要通过制定政策建立完善相应的考评机制,体现他们这部分的价值贡献。”

  “政府支持,权威科研机构搭台,构建国家级的科学大数据中心,也是推动由国家公共财政支持的公益性科研活动获取和产生的科学数据逐步开放共享的有效手段。”叶玉江表示,在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支持下,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等大数据平台整合了领域内多家单位的数据资源,在科技基础资源开放与共享方面率先走出了一步。

  “这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级科学数据中心,连点成面,可以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叶玉江告诉记者,下一步,平台中心将以已有的6个共享服务平台为基础,通过整合、重组、调整、优化等方式,打造一批资源量大、运行机制完善、开放程度更高、服务能力更强的国家级科学数据中心。“这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永远在路上。”


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