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建设正走出“热恋期”。
8月30日,江苏省政府公布了“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
其中两点值得注意,第一,严格控制政务部门新建数据中心。第二。产业政策精准到具体行业,强调行业应用,不再是笼统的划园区和空喊数据开放。
数据中心,是地方政府最热爱的项目,不管是政务数据中心,还是企业数据中心。以贵州为例,国家11个部委、10多个行业、20多个企业集团的数据中心落户到贵州,成为全国各个地方政府观光学习的标杆。
事实上,甚至全国很多县一级都建设了政务数据中心,记者参观过很多城市的数据中心项目,相关项目均被作为新经济领域的优质项目引进,有很多扶持政策。
地方官员的解释大多雷同,需要先建好数据中心,才能引来凤凰。
真的是这样吗?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说,任何一件事情如果要干好,需要考虑成本和效益的问题。
江苏版的大数据行动计划,首次提出严控政务部门新建数据中心,要统筹协调数据中心项目建设。
相关人士介绍媒体采访表示,主要原因是“大数据中心耗电量非常大,超过50%的成本是电价,不符合江苏绿色发展方向。”
有人认为,如果地方只有数据中心,就相当于在当地放了个硬盘,耗电和占地方。
工信部2005年初的数据显示,我国数据中心发展迅猛,总量已超过40万个,年耗电量超过全社会用电量的1.5%,其中大多数数据中心的PUE(平均电能使用效率)仍普遍大于2.2,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
目前全球数据中心总量已超过300万个,耗电量占全球总耗电量的比例为1.1%~1.5%,其高能耗问题已引起各国政府重视。
《纽约时报》曾有记者花了一年多时间,专门调查和质疑美国数据中心的耗电情况,一位工程师提到,一个数据中心的用电功率超过美国一个中型城镇,且浪费严重。
针对数据中心耗电的情况,中国地方政府也是极尽补贴,贵州今年出台降电价方案,大型数据中心电价降至每度3毛5;黑龙江刚刚出台关于大数据中心企业用电补贴的考核办法。
然而总是补贴,恐怕也不是个办法。真正重要的,还是要落地,使大数据运用到实处来。
就在8月30日,国家发改委下发文件,将组织建设13类国家级大数据实验室,也首次具体到了大数据产业的细分领域。
可以看出,不管是央地政府的政策,还是大数据领域的创业者,掘金大数据也逐渐理性,开始瞄准具体细分领域的产业应用上去。
最近几个月,记者采访见过很多从做大数据平台到转型做具体产业应用的创业者,健康医疗大数据、金融大数据是最热门的领域。
2016年6月份,国务院发布的第一个细分领域的大数据产业意见,也是医疗大数据,分类和扶持、规范,都很具体,堪称“互联网+医疗创业指南”。
江苏文件提出,未来几年,将实施18个重点工程,其中包括电网大数据、电商大数据、物流大数据、环保大数据、金融大数据、医疗大数据等,每一工程具体标注到相关责任部门。
国家发改委提出的,组建13个国家级大数据实验室,也是具体到行业,比如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社会安全风险感知与防控大数据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
政策具体到行业,无疑更接地气。
相对某些地区大手笔的园区建设规划和降低水电费的政策,这些垂直细分领域的政策规范,也更符合大数据领域创业者的需求。
大数据开放政策也是如此,数据开放不应该是政府画一个大饼,一次性的全部开放,这也不太现实,最终也应该是通过具体的行业应用开发,引导地方政府数据开放。
江苏提到,制定政府数据开放计划,明确各部门数据开放的时间节点和路线图。如果地方真能逐步推进大数据细分领域的开放,政策重点关注到具体产业应用上,吸引凤凰的可能性,或大于搭建一个个耗电的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