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数据已成为描述信息时代技术发展与创新的标志,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管理与决策也已经渗透到许多行业领域,成为创新驱动的重要因素。多元智能理论自上世纪末被提出以来,对世界范围许多地区的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并逐步对我国的教育观念改革、课程设计、实施及评价等发生作用。
多元智能理论带来创新性革命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加德纳通过研究脑部受创伤病人在学习能力上的明显差异而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否定了智商对智力的简单评估,摆脱了智力测试及测试数据,回归到另一种更自然的信息来源。该理论指出传统学校的教育一直以来只强调学生在数学(逻辑)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然而人类智能并非仅限于此,而是表现为多元性,比如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视觉职能、人际关系职能、自然观察智能和生存智能等。在人的发展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不具有决定性和排他性,人的发展是多种智能作用的结果。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智能组合,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肢体运作智能较强、公关的人际智能较强等。
全面的教育应该是开发每个人身上的多种智能,而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而具有同等重要性。环境和教育对能否使这些潜在智能得到开发和培育有着重要作用。传统教育只注重课堂,不重视社会实践;单纯依靠标准化测试来区分儿童智力高低;太过于依赖过分强调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的标准化考试,这些做法使学生身上的许多重要潜能得不到确认和开发。
当前,多元智能是研究智力和教育教学的一个很有影响的基础理论,该理论强调正视并善待学生之间的差异。世界上没有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智能组合。这不仅揭示了差异存在的普遍性,而且要求教育工作者善待差异,此所谓“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方式”,对大部分人而言,只要教育得当,每个人的潜能都能达到相当高的发展水平。我国的义务教育基本实现了普及,学生的差异由隐性变为显性。如何正视差异、善待差异,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
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展望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率先意识到数据在教育决策中的重要地位。美国威斯康辛州简斯维尔市的肯尼迪小学就是大数据技术与多元智能理论深度融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典范。该校成立仅仅14年就凭借其毕业生连续3年高于国家平均水平的优异成绩而获得了全美只有3%的学校才能获得的“蓝带小学”称号,而其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其高质量的教学和评价机制。该小学所在的威斯康辛州每年都举行“知识和概念考试”(简称WKCE),教师每年必须参加3次“数据挖掘”的活动,深入分析每个学生的WKCE数据,找到学生学习的弱点,然后不同教师协商合作,共同设计全班的课程、小组活动以及差异化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在此基础上,肯尼迪小学还规定,同一年级的教师每周定期召开一次教学研讨会,分析常用的基于课程的评价机制,并根据这些评价工具采集的数据,确定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当前,我国教育教学领域逐渐将大数据技术应用进来,并越来越重视多元智能理论。在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的同时,开始关注对不同学生的差异化培养,使其潜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大数据技术为教育教学从多元智能角度出发进行决策提供了技术与平台,可以轻松地运用或整合语言、数理逻辑、音乐、空间视觉、人际关系、自然、存在等有关资源。使得教师能够获取更加全面、丰富的数据信息,了解何种教育方法对学生最有效,学生可能在哪些方面需要额外帮助。在数据的基础上,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孩子的需求和学习风格来设计个性化的教学,将学习变成个性化行为,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学生则可以得到教师更好的指导和支持,进而提高学业成绩。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与多元智能教育教学产生的影响将超越技术层面,为教育决策行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从事教育教学的工作者需要进一步地学习和探索相关技术及应用,才能通过对大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有针对性地为教育决策提供信息,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人的才能是多元的,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原先孩子有多聪明,而在于教师如何让孩子更聪明,在哪方面更聪明。要正视孩子的差异,并且发掘孩子的潜能。这就需要开发个性化课程,对差异化学生因材施教,并制定新的评价标准和体系,从而使得全面开发学生潜能成为可能。多元智能把对智力的理解推向立体多维,拓展了教育教学的思路与境界,其作用与大数据技术有异曲同工之妙。教育教学需要在大数据技术和多元智能理论相融合的前提下,走进人类全面、优质发展的神圣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