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融资趋冷 创业企业怎么生存?

2016-07-11 17:07 来源:亿欧网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智能硬件,融资,创业企业

  在过去三年中,你是否购买过智能硬件产品?三年后,你是否还在使用这些产品?

  当这些问题在清科举办的中国智能硬件峰会现场,由机构投资人现场调查后,2/3的消费者在三年后就不再使用该产品了。

  智能硬件市场这几年得到快速发展。来自智玩派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去年全球智能硬件零售量为1.3亿部,季度零售量稳步增长,在去年第四季度,全球瑞士手表出口同比下降5%,智能手表出货量同比暴增316%。智能手表出货量首次超越瑞士手表。

  但与此同时,资本对待智能硬件则经历了由热捧到逐步回归理性的阶段。从全球看,智能可穿戴设备厂商Jawbone获得新一轮1.65亿美元,估值仅为15亿美元,比上轮融资的估值30亿美元缩水一半;智能运动相机GoPro的股价则较高点缩水严重。在国内,从2015年9月开始,智能硬件创业团队A轮与B轮融资完成比不足11:1,不断有中小团队退出市场。

  所以,资本对智能硬件的态度为何由热捧到回归理性?当前智能硬件领域哪些行业异军突起?在经历一轮洗牌后,哪些细分领域行业存在刚需?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多家创投机构,他们认为留存率和同质化严重是现状。

留存率低同质化程度高

  根据智玩派的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智能硬件零售市场占比高达32%,市场规模达到4221万部,其中智能穿戴类产品依然占据大头,约占56%的份额,智能机顶盒产品占据了29%,智能家居类产品占据10%,而在智能可穿戴市场中,智能手环占据了58%的份额,智能手表占据了40%,其他品类的产品只占据了2%。

  艾瑞与京东智能发布的《中国智能硬件产业系列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总投资额快速增长,较2013年增长503%。但到了2015年后,第三季度投资额较前两季度大幅度下降。

  软银中国合伙人周晔表示,部分智能硬件产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留存率较低的产品。他以智能手环为例,认为产品使用3个月后则不再使用表明产品本身并非刚需;二是在智能硬件领域,存在大量同质化严重的产品。如果没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产品的毛利很低,同时差异化很小,纯粹的红海竞争,对整个行业的创业者都非常不利;三是不看好整个公司生命周期相对比较短,或可研时间相对比较短的项目。很多公司在一段时间内销量表现不错,但在硬件行业里特别容易出现一个现象,叫做“一代全亡”。公司在品类和需求上缺乏延展性,没有机会把握下个品类或类似相关品类的延展机会,因此这类公司的生命周期非常短。

智能硬件领域该走品牌之路么?

  面对同质化和留存率低的问题,业内也展开讨论。有专业人士认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是走品牌化之路。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创业企业打造品牌太难,应该先解决技术问题。

  联想之星加速器创始人洪申认为智能硬件的创业方向比智能软件更难,如何解决留存率的问题,让消费者持续使用产品是现在智能硬件领域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所以创业公司一定要创建自己的品牌,通过品牌的影响力加大产品的影响力。

  国科投资董事总经理李海斐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智能硬件领域的创业公司走品牌化之路很难。原因在于智能硬件领域产品更迭迅速,市场需求变化快,想出现“消费级”的产品并不容易。

  不过,对于智能手机领域,他认为已有一定市场基础的较成熟企业可以选择走品牌之路。尽管智能手机已经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李海斐认为,在供应链的角度(零部件、防抖摄像头等)、曲面屏幕(OLED)、散热材料以及柔性电池等方面都有发展空间。

  李海斐表示,每家投资机构都有自己的“基因”,国科投资是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控股、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员工持股公司参股的投资管理公司,偏好技术型公司是机构投资的基因。所以,他认为智能硬件企业应该先创造刚需的产品,之后再创造品牌。

机器人领域异军突起

  当智能行业整体融资转冷的时刻,有些细分领域依然增长强劲。机器人就是其中之一。

  截至2016年4月,至少有15家机器人企业获得风险投资。数据显示,2015年机器人领域融资交易共83宗,和2014年45宗相比几乎翻一番;同时,投资额增长115%。

  挚金资本创始合伙人杨溢表示,未来“智能+”的概念将会成为主流。从覆盖范围看,“智能+”可以覆盖家居、地产、教育、VR、医疗等方面。

  杨溢曾投资了两家工业机器人企业,这两家企业进入了新三板的创新层。她还投资过一家服务机器人企业,这家企业近期获得一亿元A轮融资。

  她表示,从分类上看,机器人分为主要专注关键技术工业级机器人(多关节、运动控制、视觉、语音和语义)和服务机器人为主。服务机器人包括家用、陪伴、医疗和教育机器人。机器人最底层的和大数据和云计算、知识图谱相关。

  “机器人是体现在外在的产品,里面结合了各种技术,包括数据传输(大数据和云计算),综合视觉、语音、语义识别等技术。”杨溢表示,目前工业机器人的关键技术都是采用国外的技术,今后将会采取国内技术。

智能穿戴设备亟须技术突破

  根据艾瑞与京东智能的报告显示,2011-2015年,主要投资领域84.5%集中在智能硬件产品企业,主要投资产品类型是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设备。其他重点关注产品是无人机和机器人。

  面对今后的投资方向,李海斐表示,国科投资未来看重智能汽车、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手机和VR五大领域。具体来看,智能汽车领域是汽车电动化,终极目标是无人驾驶。他认为这一领域是强需求领域。在娱乐、操控、语音系统等多个领域有发展空间。

  在智能家居这个领域,他认为消费者的习惯正在培养当中。当下存在的问题在于设备种类繁多。

  智能可穿戴作为最早兴起的智能硬件细分领域,近期在“资本寒冬”的冲击下融资情况并不乐观。李海斐看好与健康相关的可穿戴设备。他认为目前技术还不成熟,需求有限。举例来说,戴在手上的手环可测量的健康数据有限且精准度有待考量。今后,如果技术层面有所突破,消费者需求有进一步释放。

  “尽管VR/AR是近期资本的热点,但技术成熟度相对偏低。”李海斐说,即使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Oculus,产品都还没有实现批量出货。

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