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食品安全的“补天石”

2016-07-11 08:07 来源:科技日报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大数据,食品安全

  当我们进入大数据时代,食品安全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吗?

  关注舌尖上安全的“2016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大数据时代的食品安全”主题论坛,7月8日在贵阳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主题演讲时提出,大数据是食品安全的“补天石”。

  邬贺铨说,关注食品安全不是杞人忧天。全世界的食品安全指数,现在来看美国还是第一位,他是86.6分,中国2016年得分是65.5。美国食品安全的问题主要是食原性的病原体,其中主要是非伤寒沙门氏菌属细菌。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更复杂。他认为,食品安全需要对生产流通、使用监管、法制等方面的把关。科学合理地运用大数据,就可使之成为食品安全的“补天石”。

  例如,牛奶的检验比较严格,在流通环节工商部门检验12项,出入境检验60项,一个盒装的液体牛奶从生产源头到消费者手上总共需要至少6次抽查,总共971项指标,当然还不包括奶牛和饲料的检验指标。如果每个检测指标按4个字节计算,一年牛奶检测的数据就是514T。因此,我国借助大数据来保障食品安全迫在眉睫。

  大数据还可为食品提供生产数量上的安全。根据市场数据、气侯和土壤数据分析告诉你种什么赚钱,这就是精准农业。

  大数据分析可挖掘大量食源性病源体特征。借助大数据分析,食品生产商能够将已知的毒素与细菌的物理标志输入到ERP软件中,以便在生产过程中能够识别并立刻包裹,使生产线停下来,将所有受影响的产品分出来,这一过程无需人工处理。

  大数据也可用于食品物流管理,对食品进行全链追溯。在食品供应链中,一旦检测到某地农产品的物流变缓,则可能产生相应的商品质量风险,此时大数据就会给出风险提示,降低该地区的流量调配。

  另外,大数据还将通过挖掘社会化媒体评论、购物者圈子评价等多源数据,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

  邬贺铨院士强调,食品安全是人类面对的共同问题。要对食品从生产到销售全链条管理,离不开政府、企业、民众共同提供的大数据,大数据的科学合理运用必将对食品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据了解,“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已连续举办8年,2016年议题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等。“大数据时代的食品安全”论坛是其37场主题论坛之一。

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