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爱好、发展前景,每年高考志愿填报时,这些关键词常常成为考生及家长选择学校和专业的决定性因素。那么,如何集中这些要素,从而更科学、系统、快速地筛选出适合的学校、专业?来自清华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的两名80后博士曹子健、姜显臣通过整合大数据,以特殊计算公式,设计完成了一款测评软件,免费向我省考生提供服务。
“点击‘简报’网址,在个人中心填写相关信息,根据高考分数或省内排名,手指一点,你看,所有适合考生的学校、专业就都列出来了。”演示过程中,曹子健十分重视“适合”这个词。他认为,在以往的高考志愿填报中,大家都把性格、兴趣放在了首位,而对于能力维度的考虑少之又少,这也是他开发这款软件的初衷之一。
“在进行教学评价过程中,学生的成绩单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分析工具,而我们就要从成绩单的背后,帮助学生挖掘内在潜能。”姜显臣说,自己的这一观点在曹子健的数据统筹与运算程序下,显示出了最大化的实用价值。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他们通过获取近500个本科专业对高中各个科目基础知识的依赖程度,实现了根据学生的高中学习成绩,测算出各个专业与学生个人学科能力的匹配度排名。
“系统中‘专业推荐’和‘按专业选校’功能都是基于数据分析为基础的,简洁明了地解决了高考报考中的核心问题。”曹子健告诉记者,他们的项目受到了省科技厅的大力扶持,为其提供了各种技术和资源支持。目前,软件上市一个月,已为省内十几所学校免费提供报考服务和学业规划。未来,他们还会继续完善设计,将全国更多省份纳入服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