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6日,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应邀出席“2016中国贵阳电子商务大会暨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参加《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论坛》并发表演讲。
——根据李铁主任在“2016中国贵阳电子商务大会暨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的发言及采访录音整理
一、对大数据建设的几点认识
现在,政府往往把大数据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噱头,全国各地政府都在搞智慧城市,各级政府从上到下都要成立大数据中心,而大量企业都盯着政府搭建的大数据平台。这里有几个误区:一是政府上上下下都热衷搞大数据,很容易演变为一场政绩运动;二是所有企业都想着怎样挖掘政府资源,让政府花钱做这件事情;三是没有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我觉得,我们对大数据建设中存在的误区要有客观清醒的认识。
大数据系统有两类:一是政府大数据系统,主要是大量上报数据。我们曾经在有关大数据的讨论会上提到数据的准确性问题,经济学家王小鲁谈到,看到统计局对城镇居民的按五等份划分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014年高收入群体的年均可支配收入才只有6万多元,如果连高收入群体的年可支配收入都只有6万的话,那么市场上那么多的房子和汽车都被谁买走了?因此他自己从银行存款和房地产销售两个角度进行了调查,反推出高收入群体的年可支配收入在20万人民币左右。里外差了三倍。可见,政府大数据在准确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移动终端关联的数据系统,是通过每个互联网用户使用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生成的数据,依托定位系统、网络消费、腾讯微博、微信使用记录等数据源获得的信息。这是互联网变革带来的数据源,是由市场提供的,与过去传统的政府上报数据有着根本区别。
那么现在面临的问题,传统数据库在大数据应用上到底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政府到底有多大财政实力来投入大数据建设?政府有没有足够的人才支撑和研发平台?推动大数据建设,到底该发挥政府作用还是市场作用?政府和市场在大数据建设上怎么衔接?如何更好从市场出发合理配置政府公共资源?
二、大数据建设要以人为本,发挥市场作用
大数据应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真正发挥市场作用。如果仅仅把大数据建设停留在政府的角度上,一是大量的数据信息会被闲置,严重浪费资源;二是人才能力不足以支撑大数据的更广泛应用,三是政府效率远不及企业效率高。
(一)要认真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一是发挥政府服务和协调作用。在政府和市场两者之间,政府在研发、创新方面的供应机制并不健全,而市场比政府有更好的研发供应机制。互联网带来技术变革、阿尔法狗的诞生都来源于市场上企业对利益的追求。政府应支持大数据,应该对企业补贴、更好地创造政策平台空间、协调政企及企业与企业间的关系。
二是政府以最小投入获得公共服务。其实大数据更多是企业的事情,在建立大数据平台过程中,政府要更好发挥市场作用,通过PPP方式吸引企业投资,让企业投钱而不是政府过多投钱,避免把有限资源消耗在政绩工程上。政府过去建立的数据库和数据平台,事实上只是大数据系统中的很小一部分,可以卖给企业或开放给企业使用,由政府主导大数据过渡到由企业主导大数据,再通过向企业购买服务的方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在这个过程中,要深入研究探索企业有偿为政府、为社会服务的机制。
(二)以人为本推动政府调整大数据建设思路
大数据应建立以企业为主的数据平台,从依赖上报数据转向更加重视发挥以大量个人信息为主的移动终端数据的作用。举个例子,某省会城市对交通规划的思维方式还是倚靠测绘系统、交通监控录像、智能摄像头,以及人工对交通公路状况采取的测试结果。但实际上,从中国移动、微信、百度、腾讯等平台上即可获得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的数据,每小时、每分、每秒的位置变化都能清晰显示,可以很清晰地展现交通路况、可以用于交通的监测统计分析。这种由移动终端呈现的瞬时变化的信息,是过去统计上报数据难以体现出来的,而且数据可以追溯很多年。在数博会上接触很多企业后发现,这些信息源产生的丰富数据资源仍被大量闲置,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事实上,最真实的数据储存在移动终端的信息中,储存在每个人的智能手机里,它会改变我们传统的数据观念,现在依托互联网,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数据来找人,分析人的消费特征、行为信息。这种革命性变化会对政府数据改革产生巨大冲击。然而,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移动终端数据信息带来的数据变革。
(三)矫正思维方式,推进数据开放和共享
一是要打通政府部门间数据分割的现状。当前大量的政府部门垄断数据,数据部门分割、数据失真也普遍存在,特别是一些与民生有关的数据被大量闲置。因此,首先要解决政府部门间数据壁垒的问题。二是在界定数据安全和遵守法律的情况下,推进政府和企业数据源的相互开放、结合。在移动终端带来数据系统变化的同时,应将传统数据和移动终端的海量数据结合起来。比如,规划空间是以就业为主体的,而某规划单位在提出产业规划研究目标时,使用的还是政府部门上报数据。要知道通过移动终端数据可清晰呈现出就业的空间变化,进而清楚地反映出城市的产业发展情况和就业情况,如空间内的工业分布、服务业分布以及不同人员的就业变化。国际上的一些智慧城市,大量数据资源实际上被公司所掌握,而政府只配备几台电脑或几个工作人员,根据需要的服务向政府购买。在国际上数据资源普遍由市场掌握,而我们的城市则更多将数据资源掌握在政府手里。政府如果能更好转变职能,通过大数据平台,实现政府数据和市场数据的对接,必然会推进政府数据采集系统的变革。三是推动企业数据开放,促进企业和企业间的数据结合。像阿里巴巴和华为这两家公司,华为现在还没有自己的数据源,阿里巴巴虽然有支付宝、电商、蚂蚁金服等数据源,但是目前在单位内部数据体系还是相对分割,更不用说向市场开放了。在企业沉淀的数据资源,如果制定出向社会和政府开放的规则,会大大促进以数据支持的科技创新的变革。
(四)重视数据信息的规模效应
大数据是有规模效应的。在未来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如何实现数据规模化应用,开辟政府和市场有效结合的渠道,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一是要以市场为基础,以企业、行业为主体,通过海量信息建立更好的市场化服务,带动实体经济发展,形成广泛的市场效应,更好地建立有针对性的服务。二是要及时调整层层建数据中心的做法。如果从上到下来都建立大数据体系,县县都争相建立大数据中心,那不仅会造成人员和机构臃肿,而且也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三、率先改革创新,推动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建设
贵州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我们看到,为了吸引大数据相关人才,贵州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但是很多人才还是不愿留在贵州。原因有几方面:第一,贵州长期发展落后,2015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10502。56亿元,在全国省(市、自治区)中排名比较落后;第二,地理位置上,与消费中心城市的距离太远;第三,人才相对匮乏。
目前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的发展还处在初始阶段,特别是在贵州经济欠发达、政府财政实力并不雄厚的情况下,怎么调整政府行为,通过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来招商引资,怎么利用贵州的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价格便宜的优势,克服不利的条件,更好地吸引企业来投资,创造更好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和社会化服务平台。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大有可挖掘的前景,我们在等待的同时也抱以热切期望。
贵州作为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政府角色的定位。贵州应该率先开展实验探索,把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作为一个推动改革创新的平台,而不要将大数据当作政绩工程。我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其一,学习十八大以来中央有关文件的改革精神,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其二,改革推进数据开放。作为大数据试验区,在界定数据风险和遵守法律的前提下,率先要做到国家和部门数据向社会开放。其三,政府要通过补贴、创造平台、政府协调等方式,支持企业整合数据,获得大量数据源,并支持企业运用大数据实现技术创新。其四,推动制度创新,探索PPP购买或出售政府数据的方式,更好吸引企业投资,把机会让给市场,让给企业,让企业利用平台研发创新。其五,搭建开放的大数据平台,实现政府数据和市场数据结合,进一步带动大数据、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广泛结合。
诚然,智慧城市建设与大数据创新探索密切相关,没有大数据的支撑,也就实现不了智慧城市。城市中心与华为、软通三方成立了中国智慧城市及大数据规划研究院,对智慧城市规划与规划智慧化开展研究探索。虽然规划是为政府而制定,但规划需要准确的数据源,我们希望将大数据和智慧化规划紧密衔接在一起,通过移动终端的信息采集到真实、实时的数据源,用新技术手段来解决数据源采集、共享、失真等问题。最重要的是通过智慧化规划的探索,降低规划成本和城市发展成本,实现以人为本、资源高效配置、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