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你正在观看一场C罗和梅西对决的球赛,但中途因为某突发事件不得不离开。等到你再次回到现场时,任意两个人对之前赛事的描述都会不一致,因为他们带有主观喜好。但是,如果记录是基于一个计数表单,助攻多少次、射门多少次、控球时长,那就不会有明显差异了。这就是数据的精准魅力。那么,还有哪些原因可以解释大脑对数据的偏爱呢?
1.信息爆炸,太多东西看不过来
不管你喜欢什么样的阅读方式,接触到的信息都在激增,网络阅读尤为突出。与2007年相比,网络媒体视觉信息增长了99倍,我们需要简单明了的信息传递方式更快地获取信息。比如现在,你是否对下图中的几个百分数印象深刻呢?
2.不爱看字是一种阅读习惯
虽然文字是最为常见的表达方式,但是不得不承认与数据和图表相比,文字的吸引力锐减,而且有时候太多文字也很难读懂,所以不爱看字逐渐成为了一种习惯。比如做工作汇报时,如果PPT中加入了各项业务的数据展示,显然更能让聆听者接受,当然也更容易发现问题。
3.和大段文字相比,数据效率高,节省时间
对于客观事物的描述,数据有着高概括性,不仅反映客观情况,容易让人信服,而且效率更高,更为节省时间。正如下图对于中国与美国石油消费的对比介绍,不仅以数据的形式省去了大段文字,而且更喜闻乐见。
4.具有可比性,大家都喜欢比较
此外,大脑偏爱数据还因为数据方便比较。比如购买相机时,促销人员会给你介绍各种相机的不同性能、不同特点,看起来十分专业,但是你可能仍然不敢肯定哪款更优。但如果他将相关型号与参数一一进行对比,那么你就能有一个更为客观的比较参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