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环保又是什么?当大数据遇上环保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4月21日,长江网联手武汉市环境信息中心在长江网演播厅举行网络访谈,邀请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邓秀军、武汉市环境检测中心主任梁胜文、武汉绿色荆楚环保公益发展中心负责人刘露和长江网副总编辑金涛,与网友们共同探讨话题——当大数据遇到环保。
环保+大数据 体现在三方面
刘露: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网络购物,手机上的APP还会自动生成一份消费清单,分析用户的消费习惯,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大数据。
金涛:大数据成为近年来的新词汇,环保与大数据的结合不再是简单的物理数据,而是产生的一种化学反应。
梁胜文:大数据环保可以从三方面理解,第一是环保的数据量越来越多,从最先的10个国控点到现在30多个监测点,每年对外发布的数据超过百万;其次是数据范围的不断扩大,凡是与环保相关联的都包含在内,例如检测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数据,包括机动车的车况、油品等;最后是深度挖掘层面,从最开始的空气质量到灰霾源解析的数据分析。
大数据环保应该以人为核心
邓秀军:环保+大数据应该以分析人的行为为中心,例如人们会受到哪些环境影响,因为哪些原因受到环境影响。此外,对排污企业是否能建立人对人的分析,定向追踪,及时获取企业排污的监测数据。还可以可以适度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引进一批真正懂环境保护和数据分析的专业人才。
梁胜文:环境监测点位的布局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例如监测空气质量的点位需选择在居住人群较多的地方,污染源则放在污染排放口。此外,做好大数据环保还需要各部门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机制,有利于更加便捷地获取大数据;做好大数据环保也存在难点,各部门自身信息建设有待加强,与部门相关联的顶层设计该如何规划等。
在水、大气监测方面,武汉已实现24小时在线监控状态,特别是在机动车尾气排放监测中,武汉市现已采用的路检、抽检、遥感等措施实现了24小时监控,这些监测到的数据会直接反馈到环保部门;企业排污方面,同样实现了24小时在线监控,如果发现异常或企业偷排行为,环保监测人员将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置;
金涛:大数据环保应该更加精准化,例如从一个月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中寻找规律,将空气质量与人的行为关联起来,分析不同气候、不同季节的空气质量有什么变化,对人的健康带来哪些影响等。
市民期待环保信息公开阳光化
金涛:知情权、参与权和是否实用是市民最关心的问题。大数据环保听上去高大上,实际上与每一位市民息息相关。每天随手拍一张空气质量的好坏,连续记录每天空气质量的变化,这就是生活中的大数据环保;在技术手段上,大数据环保把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环境关联起来,例如人们选择乘坐地铁、公交等不同的出行方式,可了解会给环境带来哪些影响;装修选择不同的材料,对室内环境将有哪些影响等,
网友瞿建共:环保大数据如何细化,每一位市民的行为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建议少排一点污染物,少一点噪音,是否也会对大数据环保起到一定的作用?
梁胜文:环保部门在信息公开方面,不断尝试利用新的平台,包括微博、微信、APP平台,呼吁市民参与环保,关注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