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哪一类“发展”最快?哪一类涉案金额最多?哪些群体成为犯罪团伙“紧盯”的目标?……4月16日,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发布成立9个月以来的反诈骗“大数据”,揭秘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最新动态。
态势疯狂
九个月接报诈骗案件10552起
厦门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发布的大数据显示,从2015年7月中心成立到今年4月12日,9个月以来,厦门市公安机关共接到电信网络虚假信息诈骗案件10552起。
公安机关将这10552起案件进行分类,其中电信诈骗2416起,占22.89%;网络诈骗5525件,占52.36%;信用卡诈骗2611件,占24.75%。网络诈骗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电信诈骗,位居各类诈骗犯罪之首。
最新动态
中奖诈骗替代“兑换积分”上榜
此次统计中,厦门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还对数十种骗术进行了排名,列出“十大虚假信息骗术排行榜”,位于排行榜首位是商品交易,9个月报警数量达到了1867起,平均每个月200余起。
与厦门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2015年8月中旬发布的大数据相比,排行榜还出现了一些变化,原本上榜的中奖诈骗类犯罪,如今已经被兑换积分类犯罪所替代,兑换积分类犯罪发案数达到了595起,尤其是去年年底开始“迅猛发展”。
随着反诈骗宣传工作的开展,市民防诈骗意识提高,一些如“中奖”老套骗术,正在退出“市场”。不过,新骗术的层出不穷,也向反诈骗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防不胜防
公司职员成最容易受骗人群
哪些人最容易受骗?厦门市反诈骗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最易被骗的集中在公司职员、无业、学生、个体户、工人五类职业上。
公司职员为何成了受骗“重灾区”?民警分析,公司职员收入相对稳定,也是网络购物的主体,机票改签、冒充淘宝客服等“网络诈骗”,他们首当其冲。此外,公司职员还包括财务、经理等,财务人员手上掌握着公司资金周转大权,很多骗子冒充领导实施诈骗。
继公司职员之后,无业市民和个体户交叉出现在“最容易被骗人群”的第二位上。厦门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民警解释,这两类人被骗的类型大多在信用卡诈骗上,因为他们希望提高额度套现,或者生活救急,或者生意资金周转。
学生群体成为兼职刷信誉、商品交易中的主要受骗群体。“学生有兼职、网购需求,判断辨别能力相对不足。”厦门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民警分析。
诈骗工具新变化
“一卡双号”任意虚拟本地号行骗
开通使用便捷、不易受监管,“一卡双号”业务正迅速成为诈骗作案工具中的“新宠”。今年以来,厦门市反诈骗中心共发现147个“一卡双号”号码被用于“冒充领导”诈骗。
那么,什么是“一卡双号”?骗子又是如何操作的呢?
原来,这种电信手机卡只需上传“购买者手持身份证的照片”等信息,就可通过“实名制登记”审核,在网上购买。收到手机卡后,诈骗嫌疑人通过发送手机短信,开通“一卡双号”服务。开通这项服务后,主号持有者可将虚拟号设置成全国任意地区的“本地号码”,而且每月可以更换一次,无需提供任何身份证明。3月3日,邵先生被冒充单位领导的嫌疑人骗走1.8万元。经厦门警方核查,嫌疑人正是使用电信一卡双号,主号显示所在地为广东清远,虚拟号显示所在地为厦门。
针对近期出现的“一卡双号”诈骗新变化,厦门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也将联合通讯部门,提出打击新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