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你的喜好被大数据偷窥了

2016-03-29 08:03 来源:扬子晚报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面对信息爆炸,谁抓住了用户的时间谁就抓住了未来。在“内容分发”时代,新闻客户端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向用户进行内容推荐和资讯定制,日趋成为各家产品争夺用户的杀手锏。

  内容分发,即后台数据库自动记录用户的每一次搜索、收藏,甚至细致到页面停留时间,然后在海量精准数据下,客户端按照内容定位对所有文章进行分类推荐,再向用户进行精准分发。当阅读习惯完全暴露在大数据之下时,阅读世界将会被如何重构?

新时代:自动抓取关注点

  从微博的“关注-订阅”,到朋友圈和微信公号,用户本能地自我选取所关注的内容。而在当下这个“内容分发”时代,不用用户自己手动关注,浏览器、后台系统自动就会替你抓取相关消息,并推送到眼前。

  新时代中总有开路者。以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为代表的资讯客户端可谓是内容分发领域的尝鲜者。“我们的个性化推荐策略是,后台数据库能记录用户的每一次动作,笔记、搜索、收藏,甚至细致到页面停留时间。根据数据会给用户打上标签,标签的数量多达150个。”今日头条运营高级总监陆芳透露,“在海量的精准数据下,客户端就能按照内容定位对文章进行分类推荐,基本能做到垂直内容精准分发。”

  嗅觉敏锐的传统新闻门户显然也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转型动作频频。腾讯新闻推新产品——天天快报,瞄准个性化服务;网易新闻则加大订阅信息的呈现,去年也推出网易热产品;搜狐新闻客户端5.4版本,用户也可以自己“编辑推荐内容”,定制自己的阅读频道。

隐忧:浏览习惯涉个人隐私

  所有想获知的资讯都可以定制化推送,用户可以一站式高效地完成阅读,商家也获得了不断增高的点击量,更可以根据用户喜好精准投放广告,看似皆大欢喜的“双赢”模式,背后也有隐忧。

  “之所以现在新闻客户端纷纷转型个性化定制,通过用户搜索和浏览习惯,判断你喜欢什么,这是"意愿经济"的体现,所有的资讯都是为用户定制的。然而,这也是一把双刃剑。这样的好处是用户只需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无需自己手动筛选,但坏处就是,这种点对点的传播,很有可能会侵犯用户的隐私权。”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中心副主任朱巍告诉记者。

  “用户的浏览使用习惯涉及用户的个人隐私。根据我国现行《侵权责任法》,目前基本上是总体上、原则上的规定,而对于大数据、云计算,这种新生事物,具体执行的适用范围仍需进一步的探索。”朱巍说。

  “其实,当你长期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动屏蔽掉了其他原本有可能感兴趣的信息,很难说定制化之后的信息世界是更大了,还是更小了。”在中关村上班的杨一帆对记者说。在谈及是否担心自己的隐私暴露时,“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想被发现的一面,如果被黑客攻击让隐私暴露了,我觉得是件挺恐怖的事儿。”


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