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主动让步,保护消费者权益
近日,多地监管部门出台文件,强化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消费复苏。如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外汇局于5月9日推出十四条细化举措,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优化金融服务支持释放消费潜力,对于隔离人员和受疫情影响失去收入的人员,金融机构应对其信用卡等个人信贷采取延长还款等措施。
在这一背景下,多家银行的信用卡部门展开行动。据了解,多家银行信用卡部门都推出了针对受疫情影响客户的优惠政策。如建设银行为卡状态正常,无取现,未逾期,且当前账单未还清的信用卡客户提供延期还款服务;工商银行允许感染新型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等申请延迟还款;农业银行客户如受疫情影响暂时无法还款可申请延期一个月还款,等等。
居民杠杆率过高
日前,在首届金融纠纷调解法律高峰论坛上有专家提到,目前人行2021年的数据中国负债杠杆率272%,个债达到64万亿左右,平均每个人负债4万以上。
信用卡、小额信贷等个人消费信贷服务与各种消费场景深度绑定,一定程度上便利了生活、减轻了即时的支付压力,但消费者若频繁、叠加使用消费信贷,易引发过度负债、征信受损等风险。
近年来,时有消费者投诉反映过度授信、信用卡分期手续费或违约金高、暴力催收等。此外,一些商家诱导消费者以贷款或透支方式预付费用,后因各种原因不能持续经营,导致消费者不仅无法享受本已购买的服务,还要面临还款压力和维权困难。
如何帮助诚实但不幸的人
作为债务人,并不想一直存在“黑名单”里,征信正常、债务优化、尽早回归正常生活也是许多困境人的梦想。此刻应该有专业的人士给他们一些专业的建议,让他们能够在困境中看到一丝曙光。那么如何去帮助这些诚实但不幸的人呢?
浙江大学李有星教授表示,在债务问题上,如今普遍都是站在债权人的角度去考虑,然而债务人作为弱者,不仅大部分现金流枯竭,生活亦十分困难,还要面对高利率、共债等难题,但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债务有一个妥善解决方案。
因此需要第三方力量的接入,通过个人债务调解平台,能够让债权人作出某种让步的情况下,科学安排债务人的偿债,使其走出困境。“我们应站在债权人和债务人合法权益都要保护的视角,在债权债务的偿还问题过程中,我们始终要秉承保护弱者,给弱者留有空间,守正创新、守住底线、并拥抱监管,只有这样才能走得远,走得稳。”
价值体现
业内人士认为个债优化行业是非常具有社会价值。金融在我国是强监管行业,“合法合规”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但个人信息交互频繁、从业门槛低、劳动密集型等行业特点,形成了个人信息安全隐患大、客户资料留存难、成本高等当前行业公认的痛点。如果通过科技赋能行业,从合规、降本、增效三个角度做到在行业中的价值体现。
与此同时,金融纠纷调解对于债权和债务人双方都有着重大意义。帮助更多的债务人脱债,以三方角度介入跟金融机构接洽来争取获得重组或者说减免分期的政策的授权等。在疫情的大环境下是非常有社会价值的。
“绝不服务逃废债”
某机构负责人在上述论坛中提到,当前个债优化行业与反催收行业是有本质区别的。真正的反催收实质是帮助借款人是逃废债,但个债优化行业是主动为社会群体服务,为金融消费者发声,维护他们的权益,帮助他解决此时此刻遇到的问题。“我们为客户解决不是欠债问题,而是解决共债问题,并且我们一定不服务逃废债的客户。”
关于行业现状,他认为当前行业里仍有大量服务不规范的机构存在,同时身份认可度较低。“目前我们没有一个合适的身份向金融机构或者是向客户沟通,所以必须做到合规化、合法化、标准化以增加自身的公信力,取得监管的理解、金融机构的认可、市场环境的支持,才能走得更远。”
对于未来发展,他认为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利用新的SaaS技术对客户资料进行闭环管理、脱敏的管理、监控员工和自身,做到获客合规、作业合规、流程合规。这样才能以第三方的身份参与到合规的金融纠纷调解业务之中,并可以与持牌AMC合作,并且这种新形式的调解目前已广泛受到金融机构和监管的欢迎。
而政策方面,个人破产法有望今年落地,在中国的金融体系里面从法律角度尝试支持个人破产或者是个人负债重组的方式,其中不单深圳,还包括浙江温州和杭州已经开始了个人债务重置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