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为贯彻落实党的重要指示,苏州工业园区正积极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但政府数字化转型能通过哪些途径去实现?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深度好文,政府数字化转型之“数”和“术”。
政府数字化转型之“数”
数字化转型之“数”本质内涵是“业务数字化”和“数字业务化”的总和,工作过程要做到“四化”,在工作结果上要实现“三转型”。
1 工作过程“四化”是基础
一是观念内嵌化。数字化转型是一种内在思维方式的转型甚至颠覆,数字化转型并不是技术转型,必须摒弃工具化思维理解。这个更广泛的术语是指需求驱动的战略性业务转型,需要牵涉各部门的组织变革。
二是服务在线化。阿里巴巴CTO 王坚博士曾经写过一本专著《在线》,认为不在线的数据、系统、服务缺乏持久生命力。传统电子政务项目数据归集往往是离线的,导致了数据采集难度大、费用高、质量差,限制了大数据开发价值。
三是流程协同化。适应扁平化、分布式、并联式的趋势,再造政府部门业务流程,实现以“一个政府”形态对外提供协同化服务,实现群众、企业办事从“找部门”到“找政府”的转变。
四是数据业务化。在“一切数据业务化”的趋势下,政府运行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数据资源的支持。无论是在政府对外的行政审批、公共服务还是对内的日常办公、科学决策的过程中,都不经意间留下了“数据足迹”,数字化转型就是要提升把分散的“足迹”关联成业务“全景图”的能力。
2 工作结果“三转型”是提升
一是数字业务转型,加快构建适应于数字时代的、可变的、敏捷的业务模型。
二是数字运行转型,重新定义单位的运行模型,清晰地描绘业务功能、流程与组织架构之间的协同关系。
三是数字人才与技能转型,采用不同的组织架构、工作策略和方法,使人机有效地合作和整合在业务转型之中。
政府数字化转型之“术”
数字化转型之“术”核心要义是构建“三链三模型”。
1 构建“三条链”是关键举措
一是以流程再造为牵引,构建整合协同的业务链。从目前看,发改存在两条核心业务主线。一条是项目管理主线,涉及项目前期谋划招引、项目审批、项目实施、项目监管以及项目计划管理等全流程;另一条是监测分析主线,涵盖规划、改革、能源、大湾区、一带一路等业务领域,涉及指标制定、数据报审、统计分析和报告撰写等全流程。
二是以数据共享为支撑,构建互联互通的数据链。推动数字发改各系统间数据的自由流动,形成“阡陌交通”的数据共享网。核心要义是按照“在业务办理照中实现数据共享,尽量减少事后交换”原则,确保数据“一处产生,多处应用;一处改变、处处更新”,真正做到“一数一源”。
三是以“一站一窗一网”为形态,构建集成式的服务链。面向委机关内网,基于委办公系统打造“一站式”协同办公门户;面向全发改系统,基于政务外网构建纵向“一窗式”服务门户;面向社会公众,基于浙江政务服务网构建“一网式”服务门户,统一提供项目审批、招投标、信用查询等公共服务。
2 构建三大模型是内在要求
构建项目管理、监测分析和信用管理三大模型,采用“即插即用”方式,内嵌于数字发改所有项目建设之中,确保全委树立自顶向下开发模式,推动应用系统从小、散、乱向大、聚、统的方向转变。
一是依托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构建全省性的信用监管模型,将信用分、信用档案、红黑名单等信用产品内嵌到行政许可、资金分配、项目管理、公文办理等全领域业务,实现治理模式的根本性变化。
二是依托在线平台统一赋码,构建项目管理模型,内嵌于从项目前期谋划、立项审批、计划审批、计划管理和事中事后全流程管理,实现全省投资项目“一本账”。
三是构建经济社会监测分析模型,实现对重大战略、重点规划、重大改革、重要政策等关键指标制定、前期谋划、运行监测等内生管理,从而快捷、规范实现对全委核心工作的监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