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循环背景下,数字经济的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带动数字技术强势崛起,促进了产业深度融合。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笔者看来,双循环的提出,既是对短期疫情冲击下国内外经济政治环境新情况、新问题的应对,更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长远出发,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双循环背景下,数字经济的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带动数字技术强势崛起,促进了产业深度融合。此次疫情期间,数字经济更是展示出了蓬勃的生命力,突出体现在强化社会公共安全保障、完善医疗救治体系、健全物资保障体系、助力社会生产有序恢复等各领域,是抗击疫情的重要力量。
其中,大数据分析支撑服务疫情态势研判、疫情防控部署以及对流动人员的疫情监测、精准施策;5G应用加快落地,5G+红外测温、5G+送货机器人、5G+清洁机器人等已活跃在疫情防控的各个场景;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医疗机构提高诊疗水平和效果,降低病毒传播风险等。此外,疫情催生居民生活消费习惯出现较大改变,云办公、云课堂、云视频、云商贸、云签约、云医疗、云游戏等新消费需求释放巨大潜力。
后疫情阶段中国经济仍然面临较大挑战。一方面,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中美分歧与博弈加剧,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遭遇明显冲击。另一方面,尽管中国经济在疫情之下呈现较强韧性,但短期来看,经济恢复面临需求恢复慢于生产、三产恢复慢于二产、中小企业恢复弱于大型企业,以及实体与金融冷热不均等四大结构性失衡。更长远维度来看,供需失衡、区域失衡、行业失衡、企业失衡的矛盾长期存在,成为困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难点。
立足大循环,促进双循环,直面国内经济的结构性失衡,释放内需潜力,对于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创新驱动下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这就需要一方面依靠巨大的国内市场做好内循环,将各个生产要素充分地调动起来,并进行更有效的组合。另一方面,也对创新提出更高要求。通过全要素提升,促进内循环,带动外循环,从而形成双循环。
数字经济可以承担更多职责。在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数据首次在官方文件中纳入生产要素。产业数字化和数字经济发展表明,除了资本、劳动、土地、技术等要素之外,数据利用可以带来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供需适配度、推动行业协同发展,打造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
与此同时,各地积极鼓励的“新基建”是拉动有效投资突破口,更是数字经济的试验田。新基建从狭义来讲,包括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城市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特高压、5G基站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工业互联网七个行业,而根据广义的定义,新基建涉及整个数字化转型需要的基础设施投资,包括数字零售、智能城市、智能物流、远程医疗等行业。
当前数字经济正在与产业高度融合,促进各个行业新业态的出现。例如,在消费行业,社区零售和“无接触零售”迎来发展契机,在疫情的影响下,小区封闭,线下零售遭遇打击,社区电商迎来了巨大发展机遇,生鲜电商也成为行业风口。此外,无人超市、无人货架等迎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金融科技行业,疫情使得金融机构对智能化服务的需求大幅增加。疫情发生后,金融线下业务基本停滞,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大幅度提速。随着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发展,大部分的金融活动都可以在线上完成,包括线上获客、数字营销、智能风控、智能客服等。央行在疫情期间试点远程开户,由此推动线上金融服务的推出。
此外,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深度合作,不但向金融机构持续输出金融科技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还开始打造金融科技开放平台,利用数字科技连接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推动金融数字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共同进步。此外,数字化发展措施让金融科技的落地场景越来越多,并且催生了新的业态,如资管科技、保险科技等。
智能城市方面,新基建推动让智能城市互联互通,构建起城市级数据中心,打破交通、规划、环保等各个部门数据孤岛,使其更高效地沟通、协同。智能城市也是对新兴技术需求最大的领域之一,根据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2020年全球智慧城市相关技术支出预计将达到约1240亿美元,与2019年相比增长18.9%。其中,中国市场支出规模将达到266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二。
在AI机器人方面,“新基建”为机器人发展做硬性保障。对于新基建涉及的主要产业领域,比如大数据中心、城际高速铁路与轨道交通等,AI机器人可以大幅提升运维管理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助力降本增效。通过与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应用,依托于具体的产业场景,机器人产品可以快速发展成熟,并大规模推广应用。未来国民经济发展领域中的重、大、险、难等工作场景,比如铁路巡检、深海勘测、矿山勘探、救灾抢险等,使用机器人可以有效地替代人力所不及,提高工作服务效率和精准度,进而有效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综上,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驱动下,中国互联网信息科技飞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5G 等数字科技手段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自主技术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
“内循环”的关键,是要更好地利用中国14亿人口的大市场优势,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产业数字化以科技为基础,以数据为要素,以价值为中心,以共建为理念,坚持“融合+创新”一体化推进思路,可以实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产业数字化驱动“内循环”,就是通过数字化产业、平台经济更加高效地推进大市场中的资源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更好地释放经济发展的规模效应、范围效应和飞轮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