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 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三个关键词

2020-09-10 18:07 来源:腾云公众号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近年来,我国开始积极推进经济换挡升级,以创新引领发展,培育经济新动能。

  在企业层面,数字化成为降本增效的利器;在社会层面,新技术、新应用为增加国民收入、提升生活幸福感和便利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看到,产业互联网已经从新兴概念,快速演变为普遍共识,而具备数字化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的互联网公司,则承担起“数字化助手”的重任。

  产业互联网推动社会数字化进程,一方面在于推动工业、农业、服务业、政府乃至全社会的全面互联,另一方面在于对企业整个组织流程与全部生产环节的深度渗透发挥效能。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在各级政府、企业和个人都面临重大考验之时,产业互联网进程也陡然加速,并在抗疫中发挥出巨大的价值。

  居民隔离在家,曾经熟悉的线下逛街购物、上班上课都一度中断。好在生鲜电商、在线办公、线上医疗、在线课堂等服务,保障了大家的日常生活、工作、医疗、学习需求。

  在医疗领域,近千万病患在线问诊,对于排查疑似患者、避免交叉感染、安抚公众情绪起到了积极作用;医学影像AI(人工智能)也助力新冠肺炎的诊断,在患者CT(断层扫描)检查后,几秒就可以完成AI判定,并在一分钟内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参考,大幅降低了诊断压力。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互联网医疗将更好地发挥价值。在教育领域,数以亿计的师生通过在线方式完成课堂学习、互动问答和作业批改。在企业中,大家通过企业办公软件、在线会议实现线上复工,甚至以线上方式完成签约、招标等商务活动。

  重大公共事件,影响了人们的认知和习惯,最终也转化为用户需求,给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会。

  例如,以生鲜供应链为人称道的永辉,在疫情期间,通过微信小程序和App(手机应用程序),为用户提供购物买菜等到家服务。从除夕到初六,“永辉生活·到家”订单增长超过450%,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600%。后期疫情逐渐平稳,但用户使用线上服务的习惯延续下来——截至2020年4月初,永辉到家服务的单周销售额已经突破1亿元。

  在线直接触达用户的能力,在拉动销售之外,也带来运营效率的提升。借助腾讯智慧零售的大数据工具,永辉对用户流向、渗透率等进行分析,预测不同区域居民的不同需求和商品品类安排,提前做好仓储分配、运力调配,在确保供应充足的同时,也实现最大化的货物周转。

  很多人提到,2003年SARS(非典型肺炎)带动了第一轮PC(个人电脑)互联网的加速,而2020年的新冠疫情也将加速产业经济向数字化的转型。事实上,不只是因为偶发的疫情因素,也不只是少数几个行业,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面临持续而深入的转变。

  一方面,社会和经济发展之下,一个深度个性化的消费时代正在到来,消费者兴趣优先、注重体验,更强调个体价值展现。

  另一方面,产业经济的其他要素,也正面临与此前截然不同的现实环境。例如,经济发展的驱动,正从人口红利转向创新与效率红利;全球化竞争加剧,“确定性”成为稀缺因素。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从粗放型增长向创新驱动的效率型增长转变。产业体系向更高品质、更高效率的产出转变。

  消费者与产业变迁同时摆在了我们面前,如何做好准备?产业互联网是通向未来的关键道路。它将数字化推进到供给端,提升供给的品质和效率,打通用户和产业的直接连接,进而满足用户深层次的个性化需求,帮助用户获得更好的产品与服务,从而带动消费升级。

  而进入2020年以来,中央也多次提出加快“新基建”的建设速度,重点推动5G(第5代移动通信)、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此为契机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加速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浪潮的到来。

  过往20年,中国的消费互联网服务已基本覆盖用户需求全场景,人与人、人与服务的广泛连接基本实现。但同时,大量的“物”与“服务”并没有完全数字化,“人与物”“人与服务”的连接也不够,产业上下游间的连接缺失,导致消费端的数据及反馈无法在供给端形成有效反应。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消费互联网的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持平甚至领先。例如移动支付,从全球范围看中国是明显领先的,微信支付的日均交易笔数已经超过10亿。但在产业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应用上,中国依然大幅落后。

  例如,美国每家企业每年在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方面的支出是中国的30倍,约1070亿美元。我国利用产业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提升供给效率的空间还很大。

  同时,随着产业互联网的渐次展开和向纵深发展,产业升级的方法和路径将面临与过往全然不同的挑战,也将诞生全新机遇,不少领域的变革甚至可以说踏入了“无人区”,很多新问题和新情况难以找到现成的经验和参考路径。

  在这样的数字技术驱动的产业升级背景下,2018年9月30日,腾讯宣布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深耕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成立全新的事业群——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Cloud and Smart Industries Group),承担腾讯开拓、探索产业互联网的历史任务。

  我们希望,在奔向未来的路上,做各行各业最好的“数字化助手”,激发每个参与者进行数字创新,与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一起共建“数字生态共同体”。

  产业互联网的价值提升

  产业互联的核心价值在于用数据打通多个产业环节,通过数字化技术优化产业链从生产到消费终端的每个环节,优化供需匹配效率,实现在采购上的库存优化、在生产上的质量管控、在分销上的追踪溯源、在零售上的精准营销,以及在服务上的体验升级,最终达到价值提升、增效降本的核心目的。

  单一产业环节的数字化,将助力生产效率的提升;产业环节间的数字化贯通,将催生新的价值;公司治理的数字化,将形成更加高效和灵活的组织形态;而在产业数字化的过程中,信息安全即是公司生存的保障,也决定着公司发展的上限。

  单一产业环节的数字化,助力生产效率提升

  实体产业通常规模庞大,链条漫长,环节众多。以数字化方式实现各个环节的效率提升、成本压缩,不断积累下,对利润提升产生巨大影响。而数字化工具也让我们具备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灵活的解决方案,可以通过相对小的投入激活相对大的收益。

  在产业链、生产线、管理模型等领域,在采购、生产、质检、库存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产业互联网的数据化分析和治理都能起到有效的改进作用。

  例如,腾讯和国产大飞机制造商“中国商飞”合作,利用AI技术打造工业检测系统。在国产大飞机的生产中,需要大量运用超声技术对复合材料零部件进行内部缺陷检测。

  过去,这种检测耗时、耗力,高水平的检测人员也比较稀缺。比如尾翼的复合材料检测需要耗费几个老师傅数十小时的协同工作,并且耗费几十万元成本制作大量对比检测样本。

  通过腾讯的AI辅助检测系统,仅需要一个普通检测人员几分钟的时间。检测的样品,也从30多个降低到只需要2个。同时,通过AI辅助还可以检测出一些人眼从超声波图像中无法发现的细微缺陷,整体缺陷检出率提升到了99%。

  产业环节间数字化打通,催生新价值

  通常产业链条可以被分为采购、生产、分销、零售、服务等几个环节,产业环节的数字化不只提升单个环节的运转效率,也在不同环节之间实现数据化打通和流转,形成新的价值提升。

  通过物联网、AI等技术,产业链中的生产行为与销售端的消费行为实现了数据化打通,一方面可以实时、动态地修正生产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最终让生产环节的起点直接指向消费市场;另一方面,这个流程的逆向应用,还可以赋予消费者反向追溯生产的能力,让消费者获得更加透明、安全的消费体验,也让生产商更及时地了解消费者的使用行为,更及时地洞察需求的变化。

  例如,在医药生产过程中,我们可以给每一盒药品打上独立的二维码,用户扫码就可以对药品生产、分销、终端销售各环节实现追溯,获取可信可靠的药品信息,从而提高治疗安全性。此外,通过微信小程序扫码,用户也可以获得资讯、慢性病管理和购药等服务。

  数字化管理,构建全方位数字化企业

  高度协同的价值生产,需要与之相应的组织方式。数字化设计、个性化定制、开放式创新,这些新的生产方式需要突破过去“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打破创新的封闭与界限。产业互联网给实体产业带来对外部需求更敏锐的感知和更快速的响应,也对公司更灵活的组织方式提出了需求。

  新冠疫情暴发后,腾讯医疗、教育、办公等多个领域来自各界的需求骤然增多。短短几天之内,数千名腾讯员工组成“协作精兵团”,跨部门、跨行业投入到各个领域的“战疫”中。

  只用7天时间,就完成了微信“支付”页“医疗健康”服务面向11亿用户的放量,一天最高纪录更新7个版本;腾讯课堂48小时上线极速版,支持老师10秒极速自助开课,帮助大量师生在线复课;腾讯会议也快速响应,8天扩容100万核计算资源,可以同时满足千万人在线协同的需求。

  对于这部分志愿者来说,其所支持的工作虽然是陌生的领域,但通过在线知识平台,可以实时获取信息,快速上手;组织行动力则是通过腾讯会议、企业微信等在线协同办公工具,实现跨地域的资源调配、高效协作。

  这场“战疫”也表明,数字化能力越高的公司,面对快速产生的需求和变化的环境,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也能及时、快速地调整运营模式,在危机下保持与客户的连接与服务。

  疫情期间,居民避免外出消费,这也导致深圳88%的实体商业销售额大幅下降,其中近半数企业降幅在50%以上。但凭借积累的数字化销售能力,通过腾讯智慧零售,深圳天虹商场的导购员通过微信小程序直播等方式,将线下积累的顾客进行线上引流。在“线上购物节”开展一周后,实现销售额环比增长92%,单日线上销售超过3 000万元的成绩,创下历史新高。

  产业互联网的深化,要求全面的安全升维

  在数字化与产业互联网的影响下,信息安全也将成为各个产业的基石,缺乏安全基础的产业数字化有如构建在流沙之上的高楼。在产业互联网背景下,安全主体从以人为中心转向以产业为中心,安全形态从以合规导向的安全集成转向数字资产的原生安全,安全思维也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规划。

  一方面,数据成为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全新生产要素,其在产业链中的采集、挖掘、使用,事关国家安全、企业商业利益和个人信息保护,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将构成极大损失。

  另一方面,产业互联网推动的技术应用创新,也会带来新的安全挑战。比如5G和工业互联网使用大量传感器,也很可能成为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跳板,成为新的网络攻击目标。数据中心虚拟化、人工智能带来的未知风险,都会给安全带来巨大挑战。

  要解决未来面临的安全挑战,就需要转变传统安全思维,构建原生安全理念和体系,将网络安全融入企业数字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当中。

  基于过去20余年的安全技术和运营经验积累,腾讯云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构建的安全防护体系,已经在零售、金融、政务、车联网等各行各业广泛应用,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安全助手。

  总之,产业互联网也是一次产业数字革命。它不只是一次多技术的产业化应用过程,也不只是一次新产业集中发展的过程,更是在数字驱动下,生产组织形式、经济、社会多层面持续碰撞、演化的长期进程,最终改变产业形态、产业体系和产业组织规则。一定程度上,未来所有公司都将成为数字化公司。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说:“有度量才能有优化。”(Ifyou can’t measure it,you can’t improve it.)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数字化不仅仅是“生产工具”,同时也是“度量工具”。

  生产资料的数字化,能够实现企业的人、财、物等要素的整体度量。生产流程的数字化,也将把企业的组织、规划、生产、销售纳入长期、动态、可对比的观测系统。

  数字的客观属性,能够排除冗杂信息的干扰,给予企业管理者建立全盘数字能力的参考体系与标准。产业互联网带来的数字化,让不同要素、不同环节、不同流程变得可观测、可追踪、可度量、可分析,进而让效率的提升、新价值的产生、管理的优化更加有迹可循,有的放矢。

  C2B是产业互联网的关键路径

  近年来,我国需求动力结构转型加快,经济的继续发展越来越依靠内需驱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内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9.0%,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7.8%。

  消费升级正在成为新一轮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消费升级不只是意味着商品和服务品质的提升,更意味着供应端需要以消费者需求为目标,用数字化手段连接和了解用户,反向改造其生产与服务模式。

  而C2B(Consumer to Business,消费者到企业)的模式,也将是产业互联网实现的关键路径,它以用户端(消费端)与行业端连接为起点,以产业增量为动力,将数字化服务与数字化场景有机结合。

  如何理解C2B?

  第一,在工具层面,C2B指包括腾讯等在内的互联网企业,提供一系列工具和能力,实现消费者和企业跨越线上线下、跨越时间、跨越场景的连接。

  例如,腾讯基于微信、QQ触达11亿用户的能力,创造了公众号、小程序、移动支付、社交广告等多维度用户触达能力,以及长期积累下来的用户洞察、运营经验。通过将这些能力、经验结合产业需求,腾讯可以形成针对不同产业场景的数字化工具和数字化方案,并提供给产业客户。通过线上线下打通、场景打通和时间打通,让企业和机构更好地触达C端消费者,提升供需匹配效率,最终实现C2B2C的闭环。

  第二,在产业链层面,C2B不只是消费者与企业生产体系的“连接”,而是“融合”。

  C2B把消费者变成企业生产体系的一部分。消费者和公司的关系不再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消费者成为企业主体的一部分,通过即时的连接和大数据分析,让消费者成为企业的质检官、企业选款的买手,以用户行为倒推生产过程。将生产企业与消费者变成一个整体,如果说生产企业是身体的躯干,消费者则是触摸和感知世界的眼睛、手和脚。

  第三,在思维层面,C2B是一种以用户价值为出发点的思维方式。

  C2B实现的前提是思维的破壁融合,而不是简单复制。在实体产业的发展中,习惯以生产方视角进行产品设计与服务供给,但无论是B端企业、G端政府,本质上是为了更好地服务C端消费者,C2B的连接同时带来“以用户为依归”的价值观,助力B端更深入挖掘用户价值、关注用户体验、完善用户服务。

  经济活动核心起点是供需关系,也就是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诠释企业竞争优势的价值链理论指出,价值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完成,企业经营差异化来自生产者价值链和客户需求链的映射,买方和卖方的每一个接触点都是经营差异化的潜在来源。

  一个企业的全面差异化水平,就是它的产品(和/或服务)在买方价值链中差异化价值的积累。而在产业互联网的C2B模式下,生产组织和消费者将实现全链条的多触点融合,价值也不仅仅在于随时随地、自然灵活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更在于通过深度陪伴顾客消费、使用过程,在价值生产中实现新的增量,这也是产业互联网之前的时代所不具备的能力。

  在产业互联网的探索之路上,腾讯也在开放自己的C2B连接能力,助力消费者与企业机构更好地连接与融合。B端企业同样关注怎样服务好自己的用户,腾讯积累了超过20年的消费互联网经验,离终端用户更近,在社交、内容、移动支付等领域深耕多年,相对而言更了解用户所需、所思、所想。

  在保护好用户数据隐私的前提下,腾讯希望可以通过用户中台,为客户提供用户增长、用户沟通、用户数据保护、会员管理等完整工具。以汽车行业为例,利用用户中台,我们为车企打造了智慧车销方案,覆盖售前、售中、售后全周期,提升车企获客、待客、留客的效能。

  腾讯也善于将对C端消费者的理解产品化。我们在服务C端消费者的过程中积累了深厚的技术能力和完善的产品方法论,可以帮助B端企业提升产品能力,优化用户体验。

  此外,腾讯也具备成熟的数字化工具和技术能力。除了公众号、小程序、移动支付、社交广告等多维度的用户触达能力,腾讯在云计算、5G、大数据、人工智能、安全、区块链等先进技术领域,同样有比较好的积累。腾讯也将积累多年的技术和能力标准化,通过技术中台和数据中台的形式,开放我们的能力。

  其中,技术中台包括通信中台、AI中台、安全中台等;数据中台包括用户中台、内容中台、应用中台等。企业和开发者,可以灵活地把这些技术整合到具体的业务场景中。

  例如在金融领域,询价、报价、撮合交易,这些是资金和债券交易员最核心的工作,一款与客户高效、便捷沟通的工具,是交易员的刚需。此外,按照监管要求,交易员的合规通信还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禁止使用个人即时通信产品、全程留痕以及通过信息技术全面监测债券交易行为。

  基于这样的现实需求,腾讯企点团队打造了一款金融版QQ——QTrade,与QQ的关系链全面打通,实现好友上限10万人、用户实名认证、全程信息留痕等。在满足合规要求的同时,有效解决交易信息分散、交易员多账号管理等问题。

  借助技术,消费端的需求和大数据也可以反馈到生产端,让协同更高效。例如QTrade还可以帮助交易员将各种散落在QQ群里的零散报价信息,通过人工智能的语义识别转化为标准报价数据之后汇总在聊天窗右面板,避免报价信息遗漏,提升沟通、交易效率。

  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首次提出构建多层联动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显然,产业互联网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及产业界对未来发展的共识。

  而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先行者,早在2007年,腾讯就开始开放流量助力互联网行业发展,并在2011年全面转型实施开放战略,将自己的“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2015年起,腾讯践行“互联网+”战略,推动互联网与各个垂直产业不断深化融合。2015—2018年,从“互联网+”战略到数字经济、数字中国,腾讯的角色也从“连接器”走向“数字化助手”,希望为合作伙伴开放更多能力,实现更多助力。

  在这一进程中,腾讯越来越明确自己该做什么。在“用户为本、科技向善”的使命愿景之上,我们期望为行业提供“最有效的数字接口和最完备的数字工具箱”,助力各行各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产业互联网是一个创新与创造的时代,机遇和挑战并存。腾讯也希望与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一起,在行业变革中共同探索未来。


标签:

责任编辑:bozhihua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