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业态式微 消费金融加快数字化转型

2020-08-10 09:27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从2009年试点开始算起,2020年是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第11个年头。

  “各路参与者不断涌现、产品或业务模式日益更新、消费者观念迭代变更,再加上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消费金融公司的经营更加承压。”一位消费金融从业者这样说。

  “疫情给各个行业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消费金融公司比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下沉,服务了以往体系触达不了的客群,发展中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马上消费金融公司(以下简称“马上金融”)创始人赵国庆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从4家到26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数量持续增长。如今,行业正面临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以及金融牌照优势日益显现等方面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资本实力、融资渠道、资产质量、线上展业等多方面的挑战。

  保:积极应对疫情挑战

  谈及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历程,业内人士认为有三个关键时点:一是2009年4家试点开业;二是2014年《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施行,试点扩大,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大量涌现;三是2020年初的疫情影响,加速了行业转型升级。

  面对今年的疫情“考题”,赵国庆或许并没想到成立之初即坚持的“科技基因”在今年初发挥了大作用。第一时间启动远程办公,风控、贷后管理、客服服务等全流程智能化、线上化,将疫情影响降至最低。今年4月,马上金融宣布累计注册用户突破1亿人,服务农村用户数超过3700万人,农村人口交易总额1700余亿元;县域用户数超过4400万人,县域人口交易总额2400余亿元;为用户建立信用记录数600多万个。

  “今年以来,公司进入二次创业阶段,开始加速‘线上线下融合,逐步以线上为主’的业务转型发展模式。”中银消费金融公司总经理田红艳表示,疫情后消费金融线上化、数字化、场景化竞争将更加激烈。

  事实上,除了业务转型的压力,疫情对消费金融行业的影响还有两方面。一些业内人士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一方面,主流客户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下降,使得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质量将进一步承压;另一方面,消费预期变化导致客户需求收窄、个别消费信贷市场受到较大冲击。

  因此,确保业务平稳发展、风险可防可控,成为当前消费金融工作的重之重。据了解,多家消费金融公司采取多举措积极应对疫情影响。8月4日,中国华融发布的公告显示,旗下华融消费金融公司自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加快数字化转型,全面布局线上产品。截至2020年6月末,线上业务余额较年初增长26.35亿元。再如,中邮消费金融公司强化贷中环节管理,根据不同客户的风险等级采取差异化的识别、管控措施,有效预测目前处于贷中客户的未来还款能力,不断提升公司的风控策略,包括提现策略等,规避高风险客户,确保风险可控。

  稳:践行普惠服务实体

  1个多月前,马上金融成立满5年。“注册资本金40亿元,但净利润在行业占比达13%,发展效率是比较好的。”赵国庆说,“消费金融是实体经济金融、是不空转的金融,每一笔消费代表的都是去产能、代表着供给侧改革、代表着对内需的拉动。消费金融以小额、灵活、便捷的优势,从根本上解决了普惠人群的消费需求痛点,大大提升了他们的消费体验和生活幸福感。”

  作为我国首批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10年来,中银消费金融累积服务消费融资需求近2000亿元,服务客户近4000万人,与涉及家装、教育、电子消费等数十类消费场景的200余家合作机构进行消费金融合作,为促进居民消费的提升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20年上半年,中银消费金融营业收入约21.30亿元,净利润约1.01亿元。

  截至目前,华融消费金融已累计投放贷款超过1000亿元,累计服务客户超过926万户,累计投放贷款笔数超过3218万笔,笔均金额3135元。该公司注册资本由6亿元增加至9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消费金融公司业绩表现不一,在发展中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化。但就一个行业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而言,消费金融行业10多年来在满足消费者金融需求、促进消费升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正如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19)》所言,消费金融公司在促进消费升级、服务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推广金融知识、维护金融秩序、推动发展转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逐渐显现,已经逐渐成为现代金融服务和组织体系中必要的组成部分。

  转:建立开放金融生态

  对于行业的前景,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的内需消费会有一个长期的增长空间,这个整体向上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变化。再加上近年来金融行业面临强监管、防风险的外部环境,监管部门加强了对校园贷以及互联网金融的治理整顿,在一定程度上鼓励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消费金融业务,满足客户合理的信贷资金和金融服务需求。

  2020年,小米消费金融、平安消费金融接连开业,光大银行的阳光消费金融也即将开业。而近几个月来,建设银行、厦门银行等多家银行以及西藏信托等信托公司也宣布了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计划。

  赵国庆认为,消费金融牌照将越来越开放,迎来更加多元、多类型的机构进入,行业生态间的合作融合、共赢赋能会是重要趋势。因此,消费金融公司要进一步做强做大,还需要构建开放的生态圈。在开放的金融生态中,各机构应在资金、流量、场景、数据、科技等多个维度深度融合,有效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推进生态圈内各合作伙伴共赢发展。

  中邮消费金融公司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金融科技依旧是行业不变的主题,尤其随着5G时代的到来,科技赋能将愈发凸显,整个金融业金融科技应用的力度、推广的深度会越来越大。


标签:

责任编辑:bozhihua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