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将“保居民就业”放在首位,可见中央对就业的高度重视。
当前,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役已经取得初步胜利,接下来的主要挑战就是如何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促进经济快速恢复,尤其是促进就业的恢复,让在疫情期间失去工作的群众尽快找到工作、获得收入、渡过难关。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平衡疫情防控和经济就业恢复发展,的确是一个难题。对此,应当更好地发挥中国数字经济的优势,通过进一步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更好地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就业恢复发展的平衡。
一、数字经济本身的运营模式能够有效遏制新冠肺炎病毒传播
数字经济,顾名思义就是主要通过互联网信息交流撮合形成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将大量原本需要面对面实现交易的场景转移到互联网空间内,只要新冠肺炎病毒不会沿着网线和无线信号传播,数字经济在这些环节就不会有新冠肺炎病毒传播的风险。数字经济的线下交易环节,比如快递送货,相较于超市大卖场等交易场景,其传播新冠肺炎病毒的风险也很低。目前还没有出现数字经济场景中新冠疫情暴发的案例。
二、中国数字经济优势是中国抗疫初步胜利的重要因素
在过去十多年间,中国是世界上数字经济最活跃的国家之一,在很多领域实现了世界领跑。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优势是中国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役中取得世界瞩目优异成绩的重要原因。
中国电子商务、互联网在线医疗、互联网餐饮和互联网交通的优势,使得人们可以足不出户享受相关服务,需要指出的是,网约车行业已经成为中国疫情期间的主要就业蓄水池。由于网约车高度市场化的运营模式,使得其在吸纳失业人员再就业方面有天然优势。在滴滴成立八周年时,据CEO程维介绍,截至2020年6月,滴滴平台上有1166万名网约车司机,17.95万名代驾师傅……总共带动1826万个就业机会。
人们可以更好地运用数字平台资源实现交通目标,减少了新冠肺炎病毒传播的机会,为实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初步胜利提供助力。
三、一些对数字经济的担忧在疫情中未出现
一些对数字经济的担忧在疫情中并未出现,中国数字经济在疫情中的表现,表明了数字经济对于防疫工作的重要意义,现举三个例子说明:
首先,疫情期间推动互联网在线医疗的发展。在疫情期间,数以百万计的群众在通过互联网在线医疗机构接受医疗服务,有力地减少实体医疗机构的就诊压力,绝大多数互联网在线医疗服务都获得消费者的好评。
其次,疫情期间互联网餐饮行业迅速发展。在疫情期间,大量餐饮店完全停止了堂食服务,专心提供外卖服务,满足了人们餐饮方面的各种需求。
最后,疫情期间互联网交通的安全运行,说明互联网交通尤其是网约车这一运营模式是可以实现安全运营的。网约车主流企业通过采取人脸识别、行程录音、行程分享、行程号码保护等数字安全技术手段,极大地促进了网约车的安全运营水平。
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经济和就业迅速恢复
当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已经造成经济损失,大量就业岗位消失。由于疫情在国际上蔓延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加之人们的心理因素,受到疫情严重影响的传统行业恢复还需要一段时间。一些统计表明,航空业(或)需要2-3年的时间才能完全恢复到疫情前时代。在这种情况下,恢复经济和就业就不能仅仅依赖传统行业的迅速恢复,而要挖掘疫情期间的新生经济亮点。这些疫情期间的经济亮点之所以能够成为亮点,就是因为其具有较好的遏制新冠肺炎病毒传播的因素,同时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其天然地具有平衡防疫工作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属性。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首先要破除“数字经济不安全”的认识误区。很多人总是认为“互联网餐饮不安全”“网约车不安全”“互联网医疗不安全”,笔者以为,这种认识没有数字支持,也缺乏理性思考。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还要着力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数字经济发展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数字经济在线场景的顺利开展,需要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物质保障。我国数字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亮点,很大程度是因为中国一直高度重视对数字通讯基础设施的投入。数字经济的线下场景顺利开展,需要政府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服务。这不是一个企业能够完成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这些努力结果,不是为了特定企业的需要,而是提升中国数字经济整体安全水平和质量,为中国建成数字经济先进国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