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森哲朱伟:国企数字化转型要处理好三大关系

2020-07-03 11:05 来源:经济观察网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的规划年,不料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困难和挑战。

  截至目前,97家中央企业、4.8万户央企子企业以及46万多家各类国有企业的复工率超过九成,认真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发挥着国民经济“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中国经济前景表示乐观,最新的预测显示:2021年中国GDP增长可恢复式反弹式增长达9.2%。事实上,数字经济总量已占中国GDP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联合国发布的《2019年数字经济报告》指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数字经济体之一。中国信通院也预测,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60万亿元。

  但是,在保持经受考验的同时,更应清醒地看到,新冠疫情这场全方位的大考也反映出在数字化转型层面的三大瓶颈问题。

  第一,本次疫情反映出新基建需要夯实基础。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建设的地基,而数字基建等新基建则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地基。要建设好数字中国,就要提高数字治理能力,打造数字政府。建设数字政府的优先目标是“一网通办”,其关键是数据共享。目前看来,“一网通办”尚未形成闭环,而同样以数据驱动作为根基的“多网”——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仍处于融合进行时状态,尚未形成“一网通办、多网融合、网网通办、一网统办”的合力。

  5G绝不仅仅是网速的提升,而是其他更多前沿数字技术大规模商用的加速器,从而掀起一场颠覆式的产业数字化变革和消费数字化革命,为每个企业带来一场全新的变局。埃森哲的5G市场调研发现,5G将带来的变革巨浪需要进一步不被低估,应用场景需要加速落地。

  同样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基础,物联网也将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世界经济论坛的一项研究显示,虽然受访高管中有72%确信产业物联网将彻底改变其所在行业,但仅有20%制定了产业物联网的应用战略。埃森哲对中国企业的调研发现,掣肘因素主要来自于企业对应用场景认知模糊导致需求的不确定性、投资吸引力不足、缺乏外部合作、人才和组织四方面。

  不同于“万物互联”的物联网在多领域的应用,工业互联网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基础设施。但目前中国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关键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创新生态也相对滞后,领军企业重单打独斗、轻合作共享。另外,伴随着能源转型、绿色发展以及个性化用户体验等需求,智慧能源等融合基础设施也有待加快发展。

  第二,本次疫情反映出产业链和供应链需要“固本强筋”。尽管中国是目前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40多年的改革开放、30年的全球化将中国变成了世界工厂,但是此次疫情对“环环相扣”的产业链供应链造成的影响之大、范围之广超出了大部分企业的预期和经验。一旦在全球范围内有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中断,就会造成整个上下游企业的巨大损失。产业链供应链作为经济的生命线,其重要性前所未有。“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问题,不仅是应对风险挑战的关键之举,更是着眼长远,赢得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手段。

  向高质量迈进的中国制造,需要以数字化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大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整合,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实现信息、技术、产能等精准配置与高效对接,从而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未来,产业链供应链将不再是上下游环节的单一或者单向衔接,而是向着更加多元复杂的生态系统转变。国企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龙头,需要在其中发挥开路先锋、引领示范、突破攻坚的作用,在全链条上促进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建立。

  第三,本次疫情反映出国企的数字化转型任重道远。作为国民经济中的“头部企业”,国企在此次疫情中做出了积极和巨大的贡献,但同时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从顶层设计、架构建设、技术集成到运营维护,数据整合、分享、提炼、再利用、安全、管控等各种困难接踵而来。近期,埃森哲对中国1,012家企业的高管开展调研,有三分之二的受访高管认为难以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将数字技术转化为大规模的创新;而另一项研究则表明,有91%的受访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不足。

  在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下,投资和劳动力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不断减弱,而技术和数据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强。前不久,中国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其中,数据要素是首次以正式文件明确,技术和数据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新生产要素,也是国企改革和发展的关键要素。

  十四五规划契机对国企改革提出迫切要求,“十四五”期间,中国将全面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国企始终肩负着经济、政治、社会三大责任,其重要作用不可替代。国企要充分发挥在税收、GDP、就业人数、对其他类型企业的经济带动力等方面的长板优势,继续当好高质量创新驱动发展的领头羊,勇挑最重的担子、啃最难啃的骨头。而在此过程中,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十四五”国企改革和发展规划特别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新基建”。

  “十四五”期间,国企改革和发展的主攻方向有三个着力点

  一是制度创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顶层设计是必由之路。“十四五”期间,国企需进一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并把创新放在第一位认真落实。国企要想蓬勃发展,首先要实现制度创新,并以此带动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混合所有制是现代市场体系和现代企业运行最重要的制度创新,是推进国企改革发展的主线。

  在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中国企业数量已达129家。其中,国企87家,平均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利润率分别为722.5亿美元、35.4亿美元、4.9%。国企具备了同跨国公司竞争的实力,但仍旧是体量高于质量、大而不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其目的是高质量发展,其手段是数字化转型,由此全面增强国企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真正做强做优做大,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

  二是管理转型,国企改革从“管企业”向“管资本”的转变是必然选择。国企是中国经济中的重要的市场主体,在计划经济下,国企仅是行政指令的执行者;在市场经济下,国企必须转变为市场竞争主体。只是“管企业”关注的是企业生产经营指标,容易导致企业盲目追求贪大求全;而“管资本”是更关注资本合理流动、优化要素配置,最大化地让市场引导企业追求发展质量和效益,适应市场化、国际化发展要求,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增强企业活力。

  目前在中央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约70%,上市公司的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占比均超过60%、利润总额占比超过80%,已经进入了资产资本化、股权多元化的发展阶段,对国有独资、全资企业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对境内国企的管理模式也已经不适用于“走出去”的国企。为此,国企数字化转型焏需遵循市场化配置的原则。

  三是成本优化,绩效管理是国企改革的必须保证。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加强成本管理和绩效优化已成为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实现最佳收益的源泉。国企在改革和转型过程中,仍会受到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成本和绩效管理中存在管理观念淡薄、管理方法落后、考核指标不科学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国企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构建科学、可考核的成本和绩效管理体系,是国企提高成本和绩效管理水平、提升改革综合成效、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今年开始,央企经营业绩考核需深入贯彻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方针,将新增营收利润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指标,形成“两利三率”新指标体系,引导央企更好实现高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在抓住主攻方向三个着力点的同时,国企数字化转型在企业经营管理上要处理好三大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战略与执行的关系。数字化是一把手工程,而不是面子工程、献礼工程,更不是一锤子买卖。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最高战略,且必须反映在业务、运营和绩效考核的全流程执行中,停留在技术层面的数字化已远远不够,而是要全方位数字化,实现数字化的决策方式、工作方式、合作方式以及客户最佳体验的方式。

  企业数字化是一场真正的变革,一定是自上而下发生的。变革在高、中层管理者层面往往挑战最大,因为有很多固化的思维以及对自身地位的担心。但当一把手下定决心以后,以上率下,“头雁效应”就会显现。在具体实施上,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搭个大数据平台,买硬件、上系统就行了。而是“灵魂深处要改革”,基于全方位的数字化战略,从战略到运营,从前端到后端,从客户端到运营端,制定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调整组织架构,建立相应制度,转变公司文化和理念,使数字化转型一步步落实到位。

  二是要处理好创新与能力的关系。在瞬息万变的数字化时代,封闭式的内部创新模式显然已经力不从心。“十四五”期间,国企需要打开创新的大门,打造敏捷、高效、具备成本优势且可持续的创新型组织,建立高度互联互通的开放式创新生态体系。巧用“外脑”,不断突破国企创新的边界,从而将消费者、供应商、合作方、行业专家和研究机构都纳入到自己的创新架构当中。国企应以更大、更快、更高、更强的开放姿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参与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协作,才能最大释放数字化变革治理效能。

  创新体系不仅仅是技术,构建数字化新动能也不能仅靠技术势能投资。技术要为人服务,而员工则要与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协作以实现创新。数字化转型将极大促进国企用数字技术赋能员工的需求,因此国企应投资于新的人才战略,建立柔性人才队伍,让企业更加有弹性、灵活性和竞争力。从用工模式的角度,柔性团队涵盖人机协作、项目型组织、内部人才池等多种形式。

  三是要处理好交付与运营的关系。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动态过程,没有休止符,要持续迭代,基于数据不断开发数字化的产品和服务,并通过数字技术实现智能运营。当数字技术渗透到企业的各个角落,持续快速的创新能力将成为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核心动力,助力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不断稳步迈进。实现智能运营的企业可以实时且正确地制定决策,全面整合人才、数据和智能化技术,推动流程转型并融入敏捷性和快速响应能力,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并取得突破性业务成果。国企应用数字技术打造智能工厂、协同经营、智能管理等全面数字化,可以实现降本增效、控风险、拓客、增收、打造全新的产业生态。只有实现可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智能运营,才能实现可持续的数字化转型。

  中国的改革开放至今已40多年,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超长历史纵深、超广幅员国土面积、超高数量人口总量、超复杂民族宗教社会结构、和越来越超大规模经济总量的国家和经济体,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国企改革亦是如此。

  (作者系埃森哲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主席;经济观察报宏观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标签:

责任编辑:bozhihua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