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数字经济关键年,数据驱动成为破局金钥匙

2020-07-02 11:59 来源:壹观察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2019年11月,任正非在接受《经济学人》杂志专访时表示:“疏导巨大信息洪流将是华为未来二、三十年的战略定位。疏导分发、存储与处理数据流量,就是华为的战略方向,也是长期的奋斗方向”。

  这一判断如今正在加速到来。

  面对5G、AI、IoT、云计算等重大技术聚合,几乎所有企业都已感受到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巨大变革机遇。

  根据Gartner调研,全球42%的管理者认为数字化是企业的核心资产。德勤与麻省理工学院联合推出的报告显示,81%的企业管理者认为创新是公司的优势,而数字化成熟度较高的企业,其创新速度远高于业界其他竞争对手、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数字化转型与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各大企业、行业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共识。未来成功的企业必须具备的特质之一:要么是真正的大数据公司,要么成为可以充分利用数据的优势企业。

  5月28日,华为面向全球发布全新一代海量数据存储OceanStor存储Pacific系列,通过硬件、软件、协议、算法等一体化创新优势,打造海量数据存储新标杆,目标成为承载数字化智能时代的坚实“底座”。

  华为海量存储领域总裁尚海峰在与《壹观察》对话中表示:华为OceanStor存储致力于驱动数据创新,帮助用户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好用、每比特成本最优、每比特价值最大”。

  ▲华为海量存储领域总裁尚海峰

  1、两大驱动力助推中国数字经济高速发展

  2020年的疫情,是一场典型的“黑天鹅”事件。社会各方合力抗击疫情取得初步成效的情况下,我们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复工复产,以及长久地应对经济、企业与社会生活带来的冲击。

  IDC调研显示:数字化程度越高的企业,受到的冲击越小,并且在疫情进入防控期之后增长恢复的速度越快。

  其实也不难理解。疫情防控期间,大量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都转移到线上,并由此推动企业经营、运作,甚至是商业模式的巨大变化。就如2003年的非典,带来中国线上电商平台的大爆发一样,大技术时代,我们总会在危机中寻找到技术破局产业变革之路。

  同时,中国从顶层架构方面推出了“新基建”战略。包括5G、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大部分领域都与IT和数字化相关。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截至 3 月 1 日,包括北京、上海、江苏等13 个省市区发布了 2020 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其中 8 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共计 33.83 万亿元。

  两大因素共同加速下,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数据成为了改善生活方式和升级整个产业的核心要素。数据存储设备将成为承载时代变革的坚实底座,正在迎来巨大的增长风口与变革想象力。

  IDC预计,从2019年到2024年,全球数据存储容量预计将增长超过200%,而中国市场这一增幅将达393%,几乎是全球增速的两倍。

  尚海峰对《壹观察》表示,全球数据存储市场将迎来“黄金十年”。

  2、数字经济转型,数据是变革"金钥匙"

  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对于企业来说,通过数字化生产,有利于实现“数据变机会,机会变服务,服务变收入”。

  当数据成为新生产资料,企业对数据驱动的需求无比强烈,其中包括核心业务的结构化数据,以及5G、IoT、超高清等带来的海量非结构化数据。

  这给数据存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以智能制造为例,企业购买再多的机器人、再多的数控设备,也并非真正的数字化,仍是基于传统自动化思维的延伸。作为数字化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大数据存储、计算、传输、处理能力将成为每个企业、每个行业的“新大脑”。业界预估,数字化工厂每天要产生1PB的数据,企业IT系统的数据量从TB级向PB级跃进。

  银行企业也同样如此。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银行用户,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与银行业加速金融科技创新的今天,零售和金融市场在银行业务中的占比越来越重,业务量、数据量都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呈现需求多元化、敏捷化、定制化趋势,对银行业的传统IT系统带来了巨大挑战。

  如今的移动互联网巨头企业,面临的数字化洪流挑战同样严峻。比如用户手中的智能手机每天约产生1GB的数据,智能家庭约产生10GB,伴随万物互联与智能化时代来临,自动驾驶、无人机等新兴应用和新的连接方式,海量用户与海量设备背后,是非结构化的“数据洪水”时代。

  《壹观察》之前曾参与中国某汽车大厂的互联网汽车产品升级项目,当初的设想是将汽车每天产生的驾驶数据、应用场景数据、用户行为习惯完成数据化,并在本地初步计算与分析后,通过运营商双4G网络上传到云端,从而形成一张大的汽车-城市-人的服务连接与大数据网络。但最终的结果是,汽车每天在4-6个小时的驾驶过程中,会产生60-80GB左右的数据,远超之前的存储容量设计预期,更别说之后的计算、分析与使用。

  由此来看,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互联网企业,无一不在面临“数据洪水”的巨大挑战。

  ▲华为数据存储与机器视觉产品线总裁周跃峰

  华为数据存储与机器视觉产品线总裁周跃峰对《壹观察》透露:在现阶段,只有约2%的企业与用户数据被保存下来,即使如此,保留下来的数据也仅约10%得到分析利用。也就是说,能产生价值的数据,千分不足其一,剩下的全部被浪费掉了,这也是如今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最大瓶颈之一。

  究其原因,面临海量数据,企业普遍面临“存不下、流不动、管不好”三大难题,与其对应的则是数据存储行业目前面临的“成本高、效率低、自动化差”三大技术与产业顽疾挑战。

  可以说,数据存储作为承载数字与智能化时代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成为如今的破局关键,谁能解决这一核心问题,无疑就掌握了面向下一个技术时代变革的“金钥匙”。

  3、华为重新定义海量存储

  5月28日,华为面向全球发布全新一代海量数据存储OceanStor存储Pacific系列。主要特点是:通过华为硬件、软件、协议、算法等一体化创新优势,目标打造海量数据存储新标杆,成为海量数据安心之选,最大程度地帮助企业释放海量数据价值。

  “Pacific”的含义是“太平洋”,是连接大洲与国家数量最多、面积最大、边缘海与岛屿数量最多的大洋,足以印证华为存储对Pacific系列的决心与底气:

  首先,OceanStor存储的业界领导地位。

  Gartner发布2019年行业报告显示,华为OceanStor存储排名全球第四,中国区第一。全闪存存储中国区排名第一,连续8个季度在全球保持第一名的高速增长。

  存储是一个典型的高投入、强技术、长周期的科技领域。华为在存储行业的领导地位,来源于近20年来持续的“压强式”投入,是海量研发人员“向一个城墙口长期冲锋”的结果。

  早在2002年,华为OceanStor存储就已开始投入研发,历史18年的发展。2011年华为全球首批发布“全闪存”,并推出了自研的SSD盘;2013年发布第一款中国自研的高端存储,自此中国市场核心应用开始普遍采用中国自研的高端存储。2016年华为OceanStor存储首次进入Gartner领导者象限,2017年发布全球最快的OceanStor全闪存,2018年全系列开始采用业界最快的NVMe协议。

  如今,华为OceanStor存储系列包括OceanStor全闪存存储、混合闪存存储、分布式存储和边缘数存产品,可以满足企业核心应用、海量数据、智能边缘等全方位场景需求。

  第二,依托硬件、软件、协议、算法等一体化核心实力。

  华为被称为中国科技界的“研发狂魔”。2019年华为研发投入1317亿元,约合185亿美元,营收占比15.3%,全球排名前三位。在存储领域,华为拥有超过4000名研发工程师,超过800项存储专利,主导和参与30+国际产业组织,华为已经在中国、欧洲、印度、俄罗斯等地建立遍布全球的12个研发中心。

  相比其他存储企业,华为是目前业界唯一可以依托软硬件协同能力打造整体核心竞争力,把分布式场景非结构化数据做到融合互通的企业。可以帮助客户解决数据孤岛的传统难题,将数据使用价值实现最大化。

  在关键的全球存储协议与标准领域,华为是重要的领跑者,并且进入SPC核心委员会,拥有SPC决策投票权;芯片方面,通过传-算-智-存-管五颗自研芯片实现端到端加速,华为存储的性能优于业界2倍;华为是目前业界唯一自研存储控制器、SSD盘和存储芯片的厂商,这让华为相比其他存储厂商拥有了控制器-硬盘框-SSD三个层面的深度算法调教实力,可以为客户提供高性能、高速率、高兼容性、高稳定性与高可靠性的数据存储产品与服务。

  最新发布的Pacific硬件也同样继承了核心优势:通过在软件层面实现协议互通,以及硬件本身核心技术实现产品的高密,把华为一些芯片的承载能力软应结合起来,为客户带来有效价值,构筑最核心的海量场景应用。既解决了极致性价比问题,又能够为客户实实在在带来业务的核心体验,这也是Pacific系列的核心卖点。

  第三,深入行业,解决客户全场景实际需求。

  此次发布会上,华为面向合作伙伴宣布了OceanStor存储系列的三大战略创新方向:技术引领、商业创新、行业深耕。

  其中,后面两大方向,强调的都是贴近客户实际需求的全场景创新能力。

  针对重视前期投入的客户,华为OceanStor存储Pacific系列基于领先的数据冗余保护和缩减技术,在行业率先推出“可得容量”的商业模式。类似于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实用面积”理念,客户每一分钱的投入都可以看得见,实现所买即所得,消除投入的不确定性,帮助客户降低海量存储的采购门槛和预期不确定性。这也是很多刚刚决定开启数字化转型企业共同的“刚性”痛点需求。

  针对千行百业的细分客户需求,华为存储提出行业深耕,深入理解客户痛点,充分释放被压抑的数据需求。针对Pacific系列应对的海量存储数据,尚海峰提出三大主要场景与挑战的应对策略:提升ROI(更高效)、降低TCO(更经济)、7x24小时在线(更可靠)。

  以自动驾驶研发为例,一套存储即可支撑多个环节的数据处理,数据无需在多套存储间迁移,业务处理效率提升25%,空间节省20%。独创vNode高可靠模式和下一代弹性EC技术,在性能和可靠性不降低的前提下,磁盘利用率达到93%,相比业界平均水平领先40%以上;全新高密大容量节点,在5U空间里支持120块硬盘,密度达到业界通用存储型服务器的2.67倍,空间节省62.5%。

  第四,开放的商业生态。

  在过去一年中,华为存储对外表述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变化:从强调“定义数据基础设施”,到此次发布会上提出的“共建数据基础设施”。

  两字之差,是华为在数据基础设施领域对自身角色定位改变与商业模式的升维。

  华为OceanStor存储已进入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广泛服务于运营商、金融、政府、能源、医疗、制造、交通等多个行业超过12000家客户。在这个过程中,华为存储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唯有建立清晰地边界、最大程度地聚合当地合作伙伴,建立共赢的商业模式,华为OceanStor存储才能真正实现在全球市场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落地,更好的迎接海量数据爆发增长的新技术变革时代。

  尚海峰对此表示,华为OceanStor存储从底层的数据采集、计算、连接、存储、再到数据的使能层,都坚持开放合作的意识形态和实际操作。共同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好用、每比特成本最优、每比特价值最大”。

  《壹观察》认为,在多重因素与技术趋势的共同加速推动下,2020年正在成为中国数字经济与企业转型的关键周期节点。“新基建”不仅仅是国家顶层战略的技术设施重大投入,每一个身处其中的行业与企业也正在迎来巨大的机遇与变革不确定性。

  尚海峰的一句话令《壹观察》非常深刻:“华为的愿景是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华为OceanStor存储的定义是打造数字底座,大家可想而知其承载的华为愿景和使命,以及Cloud AI使能整个黑土地的关键位置”。

  尚海峰这句话背后,是华为存储过去18年来几代架构师与研发人员为此付出的共同努力。就如一场中国科技历史上的技术长征,不被外界广泛所知,持续而巨大的“技术沉默投入”,如今终于换来了支撑数字经济与企业数字化变革的坚实底座。

标签:

责任编辑:bozhihua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