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5000年的文明进程中,瘟疫一直扮演着特殊的角色相伴相随。每一次疫情的流行,对社会各方面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本次疫情也不例外,2020年初出现的新冠病毒,在给零售行业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对零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IT改革,也带来巨大的影响。
疫情加速企业数字化进行
2003年的SARS蔓延,客观上第一次促进了中国B2C电子商务的全面启动,2020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则加速了线上业务发展和创新。
由于疾病本身具备的高传染性,消费者外出集中采购的意愿减弱,转而将大量订单投向到家业务。在部分一线城市,生鲜电商平台2月订单量都是平时的三倍。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全渠道委员会针对部分企业的调查也显示,受疫情驱动,线下企业的到家业务普遍增长80%-200%之间。
总体上,对于商超行业而言,线下无论大店、小店都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个或大或小的前置仓。即便是疫情蔓延阶段受影响较大的百货业态,也出现了到家业务急速增长的态势。
对于部分消费者来说,一旦消费行为养成习惯,要逆转回来并不容易。根据商务部数字,中国线上零售的销售额在2019年达到了20.6%,并继续以19.5%的增速发展。线上零售持续快速增长,客观上反映了中国消费习惯转变的大趋势,而此次疫情将加速这一进程,预计在未来几年线上零售占比将持续加大。
数字化转型面临预算压力
一方面,经过疫情洗礼,连锁零售企业更加明显地认识到各自的短板与不足,真正体验到精准营销、全渠道、到家服务等数字化转型成果在本次疫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前期调研中,所有被调企业都强调会在未来数年,加大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度和广度方面的应用投入。但另一方面,根据协会与德勤中国联合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零售行业财务及运营影响调研报告及行业趋势展望》显示,52%的零售企业预计未来一年内将出现资金短缺现象,企业资金的紧张,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企业创新和改革方面的投入与尝试。
如何平衡数字化转型的巨大投入和企业面临实际的财务压力,是每家企业都必须考量的。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五大变化
为解决上述两难困境,推进企业的数字化进程,针对这一问题,CCFA中国零售技术创新中心秘书处(以下简称“秘书处”)专访20+商超、购物中心、专营专卖和快消品生产企业高管(以下简称“终端用户”),探讨企业如何在现有条件下顺利实施数字化转型。
调查显示,为顺利推进数字进程,企业数字化转型将发生如下变化:
1.减少对探索性、不确定性前沿科技的投入
以往,企业会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技术储备、技术探索。根据本次调研显示,未来1-2年,终端用户对于不能直接实现降本增效等价值转化的零售技术的投入会非常谨慎。但对于已经在企业有过试点,并有数据证明可以实现降本增效的零售技术,将更加获得终端用户的青睐。
2.大而全不如小而精
未来几年,动辄成百上千万的IT投入凤毛麟角。反之,针对特定应用场景(如:小程序(APP)、微商城、抖音引流等),或解决特定企业需求的(如:对外服务核心业务系统逐步云化,提升在线服务能力等)比比皆是,同时,数字化手段也将从技术支持向深度融合转变,成为企业日常运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重新定义技术服务商的角色
在不远的未来,技术服务商将不再是单一的技术方案提供方,而是能够针对特定场景/需求与终端客户合力研发的合作伙伴。此外,技术服务商不仅要提供软硬件的技术支持,更能帮助终端用户将原先停留在IT层面的技术转型,与企业内部组织架构变革与优化融为一体。
此外,按利润/成果分成的合作模式也将越来越普遍。现在单一的“IT费用”逐渐向“前期费用+利润/成果分成”改变。
4.以在线办公为核心的人员优化
超过2/3的终端用户在调研中提到在线办公、远程协调。行业企业希望能够以即时通讯 APP 为载体深度融合OA、HR等常用功能和各业务系统功能,在线处理所有工作事务,满足各应用场景(日常沟通、工作规划、汇报、视频会议、文档整理、业务处理等)。
此外,与该技术相匹配的远程办公、弹性工作等工作模式也将有所普及。
5.自动化和智能化
本次疫情初期人员大量不足(春节假期、交通问题导致的无法返回、14天隔离等原因),直接制约了企业的复工复产。因此,调研显示,凡是可以用来提升员工工作效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手段也成为终端用户关注的重点。
根据企业的反馈情况,CCFA也梳理出6大类18细类的“疫”后零售企业关乎的的IT改革详细方向。这些改变和改革措施不仅弥补了过去3-4年来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短板,更将全面提升企业整体数字化水平,也将作为未来2-3年中国零售数字化转型方向标。
除上述连锁零售以及品牌商实际需求外,协会秘书处也整理了一批与之匹配的解决方案,将在7月8-9日,CCFA上海国际零售创新大会上与大家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