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推动“数字引领、抗击疫情、携手创新、普惠共赢”的数字化生态构建,促进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等能源企业作为第一批成员出现在倡议名单中。可以说,数字化转型既是能源企业的机遇,也是面临的挑战。
能源领域尤其是电力系统的数字化转型至少已经开展了30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概念提出阶段,在1990年清华大学前校长高景德提出了CCCP(即现代电力系统是计算机、通信、控制与电力系统以及电力电子深度融合),在2000年清华大学卢强院士提出了“数字电力系统”(Digital Power System, DSP);第二是示范实践阶段,以2008年德国发起的“电子能源”(E-Energy)计划与2010年日本发起的“数字电网”计划为代表;第三是全面发展阶段,2016年欧盟发布《数字能源系统4.0》,2019年南方电网有限公司发布《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南网建设行动方案(2019年版)》并成立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在这个阶段,包括前述第一批倡议名单成员为代表的主要能源企业,以及国家和地方能源主管部门,也都在其各自的政策和战略文件中将数字化转型作为重要方向。这一阶段的能源数字化转型体现出新的特征,即从服务能源企业与能源系统内部的提质增效,延伸到服务外部的产业赋能与治理支撑,这正是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2月8日“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讲话中指出,“要推动大数据技术产业创新发展”、“ 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 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要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此为指引,能源企业开展了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这次新冠疫情期间,国网浙江杭州供电公司通过“电力大数据+社区网格化”算法,精准判断区域内人员流动量和分布,对地方政府科学决策与准确行动提供了坚实支撑。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通过在电力杆塔上加装通信设备,实现“共享铁塔”,助力5G新基建建设。但是,在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中,仍有很多问题亟待更加深入和系统地回答和解决:
如何打通能源企业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能源部门和其他部门的数据壁垒?
大数据价值的实现需要全数据,全数据的实现需要打破数据壁垒。数据壁垒的存在既是意识问题,更是机制问题,还是技术问题。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的权属不明晰,收益分配与风险责任不匹配,需要从机制设计与技术保障全方位来解决。
能源数据如何全面助力地方治理、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
目前从国家到地方的能源主管部门主要使用能源数据支撑以统计为主的日常性业务。一些地方进行了很好的尝试,如广州市发改委开创建设全国首个集能源规划、发展、监测、预警、预测于一体的城市级能源管理与辅助决策平台,并通过能源信用子系统等为城市经济发展服务。但仍需要系统、全面和深入的顶层设计,最大化地挖掘能源数据的价值,全面支撑地方到国家乃至全球治理现代化。
能源数据如何推动数字经济与改善民生?
能源电力企业通过“多塔合一”(如前述“共享铁塔”与智慧路灯等)、“多站合一”(变电站、箱式数据中心站和充电站等一体化站房)以及“多网合一”(电力线、光纤一体化建设实现四网入户、多表集抄)的物理资源共享方式助力数字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如何通过能源电力的数据资源开放和共享方式赋能产业、方便用户,带动一大批以第三方增值服务为核心的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带动能源领域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也是需要从技术到机制都应该研究和解决的。
数字技术如何有效提升能源企业与政府主管部门的业务与服务水平?
提质增效,这是能源企业与政府主管部门拥抱数字化转型的基础目标。在转型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数字技术发展趋势,深刻理解数字技术的能力与局限,精确分析数字技术提升业务的收益与成本,科学编制数字化转型路线图。此外,无论是对内业务还是对外业务,要转变思路,以服务为导向,以“用户”体验为导向,提升“用户”服务水平。
数字化转型和能源转型如何相互支撑、携手共进?
5G、数据中心等数字中国新基建具有高载能的特点,对能源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为目标的能源转型带来了压力。数字转型和能源转型要相互支撑、携手共进,需要从点、线、面三个层次着力。从点上看,要大力发展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提升冷、热、电能源综合利用水平,最大化本地化清洁能源利用水平。从线上看,要进一步提升信息物理能源系统协调管控水平,通过5G基站储能共享云、数据中心多点负载调配等能源互联网创新模式,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能力,助力能源系统安全高效运行。从面上看,要全面深入地分析和测算数字化转型带动的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结构调整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做好能源转型的顶层设计。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于5月8日正式组建了数字化转型研究团队,希望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以及相关智库共同研究这些问题,从机制设计到技术选择等方面找到切实可行的答案,共同推动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