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成为后疫情时代的发展引擎

2020-04-03 15:49 来源:环球时报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黑天鹅已经飞起来了,全球疫情仍充满不确定性。要发展,就要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疫情这场仗,中国一定能打赢,沉淀经验、总结值得推广的模式并把它们用好,是下一步发展的关键。

  近日,从中央到地方,“新基建”成了热词。不到一个月里,中央四场重要会议连续部署新型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加快数据中心等“新基建”进度。

  什么是新基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向和核心,就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这个略显晦涩的词,其实与老百姓生活的关系非常紧密。

  最近一段时间,尤其是前一段时间,很多人的生活是这样的:大多数时候不出门,通过盒马、饿了么、天猫超市买蔬菜瓜果送到小区门口;偶尔出门的时候出示支付宝上的健康码;大人开工用钉钉办公,小孩开课用钉钉上课;家里老人有慢性病的,通过阿里健康购买处方药,工作之余看看淘宝直播,顺手买点螺蛳粉解解馋;菜鸟则继续支持着各地尤其是疫区的物资配送,以及每个人的包裹……普通人生活中这些涉及吃穿住用行的核心数字化服务,就是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基建。

  盒马、天猫超市、饿了么提供的外送服务。疫情期间,数字化服务为生活所需提供了重要支撑

  互联网公司这种数字基建式的支持,在疫情之下更是体现了高效、精准的特点,不仅保障了普通人生活的不断档,也让企业救灾抗疫出现了新模式。与以往不同,以阿里为例,不光捐钱捐物,此次是立体式抗疫、科技抗疫,让科技发挥出了巨大价值。无怪乎民政部发言人呼吁:能不能开发一个服务社区抗疫的软件,这比捐10个亿还管用。事实上这个呼吁7个小时之后,阿里云便联合支付宝、钉钉推出了免费的智能社区疫情防控小程序,目前已在全国122个城市落地。

  不难看出,能有如此快的响应速度,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是基础,但更应该看到的是科技的力量、数字基建的力量:由民营企业唱主角的数字基建,与政府的抗疫统筹相映,起到了很好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回想两次疫情,从2003年非典到2020年新冠肺炎,互联网公司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7年前,因一位员工感染非典而不得不全员在家办公的阿里,推出了淘宝,掀开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大幕,并伴随中国消费市场的壮大发展出了丰富的商业和技术生态。如今,像阿里这样的数字基建,已经能立体的回馈社会,用科技力量提升抗疫、复工的效率。

  这17年间的成长,固然是国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结果,更应该看到的,是数字经济的发展,是互联网公司积极成长,担当数字基建角色的责任感和能力。

  疫情是一场灾难也是一面镜子,阿里的科技抗疫的模式也折射出了中国数字发展的现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先进的地方,比如江浙沪地区,在抗疫、复工复产方面就更有主动性,从而占得经济回暖的先机。也有些地区因为这几年数字经济发展增速,在这次抗疫中让居民感受到了更好的便利度,比如河南、江西、海南。

  不少工业企业用钉钉来健康打卡、视频会议等。数字化为各地的复工复产提升了效率

  各地意识到数字经济、数字基建的作用,纷纷加强部署、投资。与上一个经济周期的4万亿投资不同的是,数字基建代表了高质量发展方向,更能带动社会资金流向与民生、实体经济紧密结合的领域,其透明阳光的方式,也为行业、年轻人就业展示了一种正向的追求方向。

  从中央到地方,对数字基建的重视,更是因为它对就业和纳税的带动。2018年的数据显示,阿里平台带动和创造的就业达到4082万个,纳税516亿。这些全部依靠市场力量产生的就业纳税,具有连带效应,让中小企业、普通劳动者受益,同时又极具活力和韧性,构成了中国经济活力与韧性的重要方面。不仅如此,数字基建对于脱贫、填平鸿沟也有重要作用。截至2019年6月底,242个国家级贫困县接入了阿里兴农扶贫业务,把土味山货变成了网红尖货。数字基建的投入,可谓一种普惠的、绿色的高质量发展方式。

  面向未来,数字基建在此次抗疫中的表现,更是启发了数字基建作为新基建核心的意义:面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面对复杂世界局势,中美贸易摩擦等外部环境,提升科技竞争力,提升数字基建的水平更是重中之重。数字基建,就是互联网科技与实体经济、工业产业进一步结合的基础。环视不同国家的发展之路,以发达国家为例,有的互联网强而工业制造不强;有的工业制造强而互联网不强。只有中国同时具备了工业制造和互联网发展的双重优势,能否利用这个机会实现两者的融会贯通,给人民创造更多福祉,关键就在这几年。

  面对疫情之后的经济发展,各行业、各地区已经在筹划和行动,当新基建浪潮来临,其中数字化的比例是否足够,数字基建的重要性是否提到了足够的重视,正在决定行业和地区发展的未来,这正如中国数字经济已经经历的过去17年,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会,我们眼下要做的显然还有很多。

标签:

责任编辑:bozhihua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