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年GDP首次“破5”,到2020年正式迈向了GDP六万亿元俱乐部,浙江省仅用了2年。
“制定实施一批新的降本减负措施,全年为企业减负2700亿元;培育发展数字安防、汽车及零部件、绿色石化、现代纺织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积极创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在今年浙江两会上,浙江省省长袁家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为浙江写下了新的重点任务。
与“邻居”江苏相比,浙江尽管数字经济和消费品牌的建设成为“新名片”,但也存在诸多地形起伏,实际可开发土地较少;过于依赖县域经济,培育I型、II型大城市相较落后,获得政策扶持方面处于劣势;高等教育方面也相差甚远,以至于在长三角“抢人大战”中频频出手。
对此,多位受访专家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浙江要用好先天优势,利用自有优势发展海洋经济、绿色经济,利用制造业基础加快转型升级。同时,也要抓住长三角一体化的机遇,通过长三角城市群的联动为浙江取长补短。
两年“由五破六”
1月12日,浙江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在杭州开幕,袁家军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预计全省生产总值突破6万亿元、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8%,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3%、9.4%。
“8年时间,浙江GDP翻了一番。”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看来,浙江政府为企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充分发挥了服务型政府的作用,使得浙江产业结构优化进程较快。“2019年年初,浙江就曾提出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加之在‘一带一路’规划中的重要位置及宁波港口的作用,外贸和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带动浙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数字经济、外贸经济等多个经济增长点协同发力,为浙江经济奋步向前提供了有力支撑。数据显示,预计2019年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占GDP比重10%;作为外贸大省,预计2019年浙江省进出口总额突破3万亿元,其中出口占全国份额从年初的12.9%提高到13.3%。
2020年,数字经济与外贸经济依旧是浙江的重头戏。
“深入实施数字经济5年倍增计划,做强集成电路、软件业、超前布局量子信息、类脑芯片等未来产业,力争202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袁家军表示,要基本建成创新型省份,浙江将加快建设“互联网+”和生命健康科技创新高地,实施科技创新尖峰、尖兵、领雁、领航四大计划,2020年研发投入强度将力争达到2.8%。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力稳外贸、稳外资。全面实施稳外贸政策,做实“订单+清单”监测预警系统,拓展多元市场,培育外贸新增长点。开拓“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制定实施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推进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传统零售企业数字化、夜间经济数字化。这也是数字生活“新服务”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
长江财经智库专家戴显天是浙江人,对于家乡的发展也深有感触。他表示,浙江过去的数字经济主要集中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在产业互联网方面还十分不足。“接下来应该做好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让更多传统的制造、商贸、物流等企业数字化、互联网化。”
为民营企业立法
民营经济一直是浙江的活力所在。2019年,浙江省实施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31条,预计民营经济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
“2019年,浙江经济发展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民营企业的作用越来越大。阿里、泰昌集团浙江民企在不少领域都是领先全国的,这也是浙江未来竞争的一个优势。”盘和林说。
《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草案)》是今年浙江两会的最热词之一。1月16日下午,《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表决通过,该条例将于2月1日起正式施行。
“这是全国省域层面首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它的出台代表了政府的一种导向,更多鼓舞了我们这些企业家的信心。”在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华联商厦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军看来,这部《条例》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条例》强调民营经济强则浙江强,民营企业好则浙江好,“这无疑是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过去一年是非常复杂的一年,《条例》通过落地后,将有利于增强民企扩大生产、做中长期投入的信心。”浙江省政协委员、杭州林东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董事长林东表示,《条例(草案)》中有很多能引发民营企业家共鸣的条款,比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优化民营企业授信评价机制”,其实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时承担更多服务职能。
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永大律师事务所主任俞岚代理过很多金融类案件,去年履职时,俞岚的建议就与破解民企融资难、融资贵有关,如今也在《条例(草案)》中有了多条明确的对策。“《条例(草案)》亮点很多,以问题为导向梳理重点,针对的正是民企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这些无疑提振了企业家的创业信心。”俞岚说。
盘和林也认为,浙江将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提到立法的高度,给民企吃了一颗定心丸,给民企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其中对于银行担保、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规定,能够有效减少市场壁垒,促进市场竞争,帮助民企发展。
浙江民营企业发展40年,也悄然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受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无论从税收、利润,还是发展的势头、质量,浙江的民营企业其实发展得不如前些年。”在中国城市战略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易鹏看来,浙江除了要有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企业,还是要培养像美国高通、英特尔这样的“硬科技”公司。
戴显天则认为,浙江民营经济已经到了传承下一代的时间节点,阿里巴巴等企业已经完成交接任务。为了让这些优秀的民营企业能继续发展下去,保持活力,应该加快建立一些制度化措施,“比如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进行股改、启动上市等,努力保持企业的延续性和活力”。
借助长三角一体化“东风”
2019年,浙江率先编制实施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启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
2020年,浙江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做什么、怎么做?2019年年底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发挥浙江数字经济领先、生态环境优美、民营经济发达等特色优势,大力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整合提升一批集聚发展平台,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对外开放重要枢纽和绿色发展新标杆。
“以‘四大’建设为载体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袁家军已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为浙江勾勒出一幅发展路线图。
合力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纵深推进小洋山全域一体化开发,推进长三角联合创新基地等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协同推进长三角港口一体化发展。
加快推进“三廊四新区”建设,推动环杭州湾城市群加快发展,扎实推进大湾区标志性工程建设,加快建设“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
推动衢州、丽水大花园核心区建设,串珠成链推进“四条诗路”千万级核心景区建设,有序推动景区门票降价。
聚焦“三个1小时”交通圈目标,高水平建设交通强省。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实现“县县通高速”。探索建立公共资源配置与常住人口规模挂钩机制,切实提升大都市区能级。推进特色小镇和未来社区建设。
“作为长三角南翼中心的重要发展带,我认为浙江可以成为长三角一体化中的创新型制造中心和跨境电商综试区,成为自主创新和新型服务的高地。”盘和林告诉记者,长三角城市群的联动可以为浙江取长补短,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都在积极融入上海都市圈,这对于浙江的对外贸易和金融升级都是非常有利的,这也是未来浙江的发展机遇之一。
戴显天认为,浙江经济起家于制造业,这个根不能丢失,应以此基础转型升级。要利用好浙江独有的自然资源,强化浙江海洋经济强省、绿色经济大省的领先地位。“同时做好浙江数字经济向上海、江苏、安徽等地区的扩散,G60科创大走廊就是沪浙合作的一个大型经济规划项目,将原先点状经济向带状进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