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企业的数字化,以前提企业信息化,今天又提企业数字化,到底它们间有什么区别?
这个问题,其实不是很容易回答,但这个问题又必须回答。以往是CIO,是IT界同行在思考和讨论这个问题,2019年提出这个问题的,更多是企业的董事长。今年一年365天,我大概至少有200天是工作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第一线。全年参加了26场培训,其中18场给我的演讲主题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那么,到底什么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企业数字化和以往的企业信息化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对此,我有这样几点认识:
1、互联网是企业信息化走向数字化的第一驱动力量
二战后不久出现的大型机,七十年代后出现的服务器和桌面电脑,开启了企业信息化时代。以企业应用系统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化一直走到今天,客观说,即使到2019年也没有出现明显的衰落迹象。但无论如何,互联网的出现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互联网从诞生到商业应用也有几十年了,从商业应用走向工业制造领域则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的转变必须从互联网,尤其是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获取正确的认知:信息化时代企业应用服务是软件,而互联网,尤其是工业互联网时代,企业应用服务是SAAS,是软件转变成一种数字化的云服务。
互联网,对企业来说,最具冲击的是电子商务。天猫、京东、美团、滴滴非常大地冲击了面向渠道、门店和终端用户的品牌零售企业。这个冲击是全世界性的,美国2019年又有很多零售门店倒闭,这个冲击到今天也并没有任何停止的迹象。这些互联网公司,从诞生第一天起,玩的就不是传统的IT架构,这些公司一开始就宣称,他们是数字科技公司。传统品牌零售企业在被迫转向线上电商,转向全网融合的时候,部署的传统IT架构无一不走向失败,最终还是学习、模仿或照搬电商企业的互联网运营平台。
互联网,对企业信息化的第二个冲击是云服务。这个冲击,现在看来,不但没有结束,反而未来几年将更加迅猛。IAAS层云服务,不用说,基本已被阿里、腾讯和华为垄断了。今天的中国企业,再花巨资部署IT时代的EDC(企业数据中心)已经为数不多了。
互联网在SAAS层对传统IT软件的冲击,可以说是越演越烈。SAAS就是把软件做成了服务。大家一定要对这件事有一个高度的认识: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历史性变革。信息化时代的终结,最可能的终结者就是SAAS云服务。
阶段演变的第一股力量
IT时代作为企业信息化软件提供商的那些巨无霸,包括SAP、Oracle、用友、金蝶等,无一不在实施软件的SAAS转型。SAP最近数年并购的企业无一不是SAAS企业。这是阶段演变的第一股力量。
阶段演变的第二股力量
传统的互联网电商绝对没有止步于电商。阿里的工业互联网,也就是工业云,阿里的钉钉,都在快速集成各种企业SAAS应用,腾讯也在大踏步朝这个方向进击。这是阶段演变的第二股力量。
阶段演变的第三股力量
作为传统并具传奇色彩的华为,没有停留在通讯设备运营商,没有停留在智能手机,也没有停留在企业服务器硬件制造,从两三年前开始就高调进入了工业互联网,目前在加速部署SAAS云服务。最近很明显,联想也加速了朝这个方向的转型。海尔的迅速扩展的Cosmo产业互联网平台也早已加入了云端应用部署的行列。这是第三股力量。加入第三股力量的,还有一个巨大分支,也就是以设备互联为主线的工业物联网云服务,其中佼佼者是三一集团孵化的树根互联。
阶段演变的第四股力量
当你走进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中小信息化企业,尤其是珠三角,你会发现还有第四股力量:要么是中小但专业的软件公司的转型,要么一开始创业就是SAAS云服务企业,由于他们小,由于他们难以拿到融资,由于银行几乎不对他们开放,由于他们100%靠市场生存,因此它们的SAAS云服务才更针对企业的应用,才更专业,更有价值,更灵活,更实用。这股力量其实不可小视,说不准有一天可能会掀起滔天巨浪。
限于数据的制约,我没有办法绘制出企业IT应用软件和企业SAAS云服务,这两条曲线的清晰而准确的走势,但在我脑海中,大致有这样一个判断:企业IT应用软件尽管可能没有下降,但至少增长的趋势放缓了;而企业SAAS服务却在快速增长,尤其是面向中小企业的轻量级服务肯定在快速增长。
你们看钉钉的活跃,看针对大中型企业复杂应用的专属钉钉的出现就知道。可以预测,这四股力量汇在一起,很快,也就几年时间,肯定会汇聚成浩瀚的江河,从而超过传统IT应用软件的发展曲线。再过若干年,SAAS云服务会大行其道,以IT软件为代表的企业信息化会逐渐步入历史,而以互联网SAAS云服务为代表的企业数字化会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
我在这里是强调“若干年”。因为工作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第一线,看到的是这样的现象:传统的信息化仍在展开,因此,传统的IT软件仍在部署,仍在集成,尤其是核心的ERP系统、MES系统、PLM系统等。但同时,也可以说是并行,工业物联网平台也在部署,从设备采集数据,不再进入传统的SCADA,也不再进入传统的MES,而是直接进入远程的工业AI分析服务。我感觉,IT软件还能走多远,取决于企业级SAAS应用什么时候能真正成熟。因此,我的判断是,以互联网,尤其是工业互联网SAAS云服务为代表的企业数字化会是方兴未艾,来日方长。
2、企业信息化是企业数字化发展的初级阶段
企业信息化与数字化的第一个区别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数字化的初级阶段,而企业数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更高发展阶段。其实,回顾中国企业20年信息化的发展史,不难看出,这20年主要解决的是“数据可视化”。这个使命,可以说,到今天也没有完全解决。肯定地说,华为是数据可视化解决的最好的企业,几乎所有业务流程,包括IPD、LTC、ITR等核心业务流程,也包括财务和人力资源共享平台等支撑业务流程,都实现了数字可视化。我是说,在具体的,底层的业务流程活动层级都实现了数据可视化。达到这种可视化程度的企业,至今在中国也是凤毛麟角。如果把基于信息化软件的业务(数据可视化)和基于手工的人工操作的业务(非可视化),进行对比,可视化程度超过50%的企业,很难说,在中国总企业数的占比也超过50%。就我在一线的观察,数据可视化的企业数量远没有这么乐观。
从数据可视化的质量看,则更不乐观。数据孤岛至今仍是中国企业信息化的普遍存在。数据虽然可视,但在企业层面,目前还是局部业务可视,局部组织可视。在工厂层面,还是局部工艺可视,局部设备可视,局部物料和质量可视。在企业高层经营会上,一堆分析数据,但几乎100%是滞后的,是作为经营结果出现的事后的数据,而非事中的数据,更不是事前预测的数据。为什么,因为缺乏数据的实时性、完整性、连贯性和可追溯性。
就数据可视化质量而言,还有一个更隐蔽,更深层的问题:在企业经营分析会上,普遍的场景是,经营财务数据都可以通过BI可视,都是漂亮的大屏,很多企业称其为数据驾驶舱。但老板追问数据背后的原因,为什么这个季度新品销售贡献率下滑,为什么会出现大客户流失,为什么这个月退换货会增加,在回答这些数据背后的原因,背后的能力支撑时,就再也没有数据可视,就只能凭一张嘴来解释背后的原因了。就是说,我们的订单、物料、计划等结构化数据已经可视,但我们的业务流程,我们的组织支撑,我们的岗能以及我们的业务绩效等数据还远远没有实现可视化。CRM系统中有大量客户数据可视,但CRM系统并没有真正实现客户价值模型可视。
在企业数据可视化之上,信息化的更高发展阶段则是数据的可分析和可预测,再一个更高发展阶段则是数据的可增值,数据能带来价值增值,能用数据赚钱。设备数据的采集,进入SCADA,是数据的可视化,但如果从SCADA再能进入工业AI分析系统,或设备数据采集直接接入工业物联网平台,平台如果有工业AI分析功能,能告诉企业设备的OEE值变化,设备最佳使用曲线,设备最佳能耗曲线,能告诉企业设备什么时候需要换件,什么时候需要预防性维护,那么这个就不再是企业的信息化,而是走向企业的数字化了。很显然,从信息化走向数字化,需要业务建模和数据建模,需要新的分析工具,具体说,就是需要大数据,尤其是工业大数据的建模方法,需要能揭示工业机理的算法模型,需要工业AI技术。有了这样的技术实践,企业才有可能从可视化基础上,实现业务的预估、预报、预警、预防,才能从事后追责走到事中控制,进而走到事前预测。
企业信息化与数字化的第二个区别
企业信息化是IT自己在玩,有点像陆军单兵种作战,而企业数字化则是IT和OT一起玩,是多兵种联合作战。在过去企业信息化漫长的时间里,搞IT,搞计算机,搞软件的,和搞工艺技术,搞设备自动化的人,都是各自分家,单独作战,严重点说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据说,GE自动化部门的工程师说,我们部门怎么最近来了几个软件工程师。在企业数字化时代,IT要和OT接触,要发生化学反应,要融合,并携手走向DT。一个非常向好的实际场景是,目前有些先进企业的数字化规划,不再是IT部门独自开展的软件实施业务,而是IT部门、自动化部门、业务数据分析部门联合开展的业务:高度自动化规划与深度数字化规划,与局部智能化规划,与管理精益化规划并行统一,共同指向企业最高目标的达成,指向企业最高战略的实现。
企业数字化所要求的多兵种联合作战,不再是一个或几个业务模块的系统实施,而是企业数据的纵向和横向的全部贯通,是企业内部数据与企业价值链上下游数据的贯通,按照安筱鹏先生的说法,就是实现一个企业数据的自由流动。企业信息化主要是聚焦在ERP、CRM、SRM、PLM、MES和WMS等领域,而企业数字化则具有更广阔的视野:一端从客户或终端消费者的洞察,由洞察而产生的全息数据画像出发;另一端从产品竞争力数据出发,从产品最大限度应用智能技术的数据出发,从生产工艺最大限度利用智能制造技术数据出发,从装备和工模具实现高度自动化和设备互联互通的数据出发,从两端倒逼大供应链,倒逼产销协同的数字化建设。SAP最近着力推广的IBP(集成业务计划平台),其深层意图就是在大供应链的数字化建设上提供一款高端的云服务产品。
亲爱的朋友们,写到这里,我不禁生出这样一种感想:在信息化浪潮中,一波一波,我们一直都是跟随。在新的数字化浪潮中,我们会不会奋起直追,即使不敢贸然说引领,但至少我们中国企业是不是能和先进的外国企业并驾齐驱。
3、企业数字化图景
这是一个难题,搞不好容易掉坑里。先进企业的数字化图景和后进企业的可能完全不同,汽车企业数字化和纺织企业可能完全不同,大企业和小企业可能完全不同,没有一个标准化的图景。我就大中型企业,中等先进企业的数字化图景,做一个概要描述。
首先是数字化工厂,至少有九个维度应纳入数字化应用的视野
1.产品工艺技术;
2.生产管理;
3.设备;
4.物流;
5.质量;
6.成本;
7.产能规划;
8.EHS;
9.工厂规划与工厂布局。
针对这九个维度,主要应该考虑的数字化应用要素有:
① 产品工艺和技术中以人工智能和数字产品为主体的新一代技术的应用可能性、应用场景和应用成本;
② 单体设备的高度自动化导入,自动化产线的建设和设备间互联互通的实现;
③ 物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主要是先进的物流线、标准化容器、自动立体库和无人叉车等;
④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工模具、质检设备和能源设备的最大限度的数据采集,采集进入工业物联网,同时进入工业AI分析系统;
⑤ 到工序、到工位的实时质量数据的采集和基于质量模型的分析,提供事中和事前的质量预防、预报和预警;
⑥ 到工序、到天,甚至到小时的优化排产,到工序的物料跟踪,进入物料的最佳使用分析;
⑦ 数字化中恪守精益管理的灵魂,让传统精益走向数字化精益;
⑧ 实现基于全要素,全数据维度的成本分析;
⑨ 应用数字仿真的产能规划和工厂规划;
⑩ 工厂层面最大限度减少操作工数量,解放体力,逐渐培养一批数据分析人员,数字驾驶舱内的系统操作人员。
数字化工厂再往上走是数字化企业(总部层或集团层)
一般情况是,企业层的信息化一直走在前面:大部分企业都有以ERP为核心的业务运营系统。ERP往前端集成了CRM系统,再往前端是客户呼叫中心系统,往研发端接了PLM/PDM/CAD等系统,往成品发货端,接了WMS和TMS系统,往工厂端则接了MES系统。
数字化企业的核心任务是企业级应用数据的全部打通,实现相当程度的“数据自由流通”
① 前端B2B企业一定要打通到客户那里,B2C企业一定要打通到消费者那里,实现与客户或用户的交互、交易和交付(三交)。因此,在传统IT软件基础上要引入互联网平台系统和客户大数据分析;
② 客户服务体系,要利用新的三交平台,加入售后和客服要素,改造传统的呼叫中心,实现对客户的感动服务;
③ 研发端要利用客户或用户端的三交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系统,建立产品企划、产品卖点改善、产品上下市的众创平台,并建立全球性创新研发协同平台;
④ 上游供应商端,直接创建供应商采购与供应商管理的互联网平台,并对接原有的SRM系统或ERP系统。
⑤ 在传统物流管理系统基础上,建立与第三方物流连通的互联网平台;
⑥ ERP系统或WMS系统,或PLM/PDM系统要实现与MES的完全的数据贯通;
⑦ 工业物联网和工业AI分析的成果和企业BI的数据贯通;
⑧ 作为企业运营核心枢纽的产销协同要尽快采用类似SAP IBP那样的云服务系统;
⑨ 所有这些系统,包括预算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甚至风控系统,都要尽快形成为企业最高决策提供分析服务的“数字驾驶舱”。
不难想象,沿着这条企业数字化的轨道再往前走,那就是产业级的互联网平台,就要向平台级企业进军了。这是很多企业老总的梦寐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