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对于企业而言意味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抓住数字经济的本质,而不是停留在各种零碎的、华丽的词藻堆砌,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新的理论体系,指导企业探索一条适合自身条件的数字转型之路,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的迫切期盼。
今天小佛爷要分享的这篇文章针对数字经济特点,既从学术层面构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新的理论体系,也从管理实践层面系统探讨了企业该如何认知数字经济的核心所在,以及具体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翻天覆地的数字技术革命将人类社会带入全新的数字经济时代,并使得物质社会的运转方式和特性发生了根本改变。社会非连续、跳跃式变化和高度不确定性成为这一时代的显著特征,数字信息成为这一时代关键生产要素。有效获取、控制和利用数字信息,进而降低或消除不确定性,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就已达27.2万亿,占全年GDP的32.9%。随着产业与数字科技融合的日益加速,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数字化信息技术在应用领域的日臻成熟,企业不断嬗变,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加速演进,不断重塑着自身的经营方式和竞争生态。据IDC(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报告显示,全球1000强企业的67%、中国1000强企业的50%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战略的核心要素之一。
面对汹涌而来的数字化浪潮,众多企业感到措手不及,“创新者窘境”或“战略迷茫”成为常态,他们想要加快数字化转型却又无从下手。过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专利技术、组织运营、人力资源等都遭遇到严峻挑战。在VUCA(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环境下,每个企业都在关注和重新审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该如何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新挑战?在寻找这些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应用过程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动力。在数字时代,这种信息动力已逐步成为推动企业转型和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我们称之为“信息力”。区别于企业其它核心能力,信息力具备高度动态性、交融性以及自我演进的能力,从而能够帮助企业构建新的商业模式和生态系统,实现数字化转型,为企业保持或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何谓信息力?
信息力是在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的交汇融合下,以数字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驱动人类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动力。它比工业革命以来的任何推动力都要强大,在为数字经济带来指数级增长的同时,永久改变着物质世界的运转方式和运转特性。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加快获得信息的速度,把握市场的力度,在高度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做出决策,并在时间与空间上围绕信息力展开竞争。
数字时代非连续变化或者说是跳跃式变化的特征加剧了不确定性。而信息力的主导地位就表现在通过对数字化信息的及时获取、有效控制和高效利用,降低或消除不确定性,并将数字化信息转化为物质和能量,进而为企业构建持续发展的动力、持续盈利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等。
任何组织都是一个耗散系统,不断与外部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以寻求发展壮大,而信息力使得这种交换更加快速、便捷、高效。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信息力存在于各种类型组织,如个人、企业、大众媒体、政府机关等,只是作用强度和表现方式不同而已。
信息力的产生是数字科技快速发展和深度应用的必然结果。哈佛大学教授马丁·韦茨曼(Martin Weitzman)认为:一种成熟经济的长期增长是受技术进步所支配的。信息力以不断发展的前沿科技为动力,着力于产业和数字科技的深度融合,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实现人、机、物三元世界(Cyber World)的交融,进而降低信息成本、增强发展质效,并带来产业模式的变化。随着数字技术内涵和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方式正发生根本改变,主要体现在边际成本的快速降低和产品质量的大幅提升上。
与传统核心竞争力如专利技术、组织运营、人力资源等不同的是,信息力具备显著的动态性。由于信息力的形成要基于外部环境和顾客的大数据,所以信息力本身就具有自组织能力,不断更新和叠代,从而拥有了动态演进特点。相较于企业传统的核心竞争力会因环境的变化消失或产生刚性缺陷,信息力的动态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个问题,它可以使企业通过可持续创新活动,获得先动优势,及时适应动态的市场环境,从而在VUCA环境中不断改进、重构并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信息力的三维原子测度:
洞察力、协同力、敏捷力
信息力可以从洞察力、协同力和敏捷力三个维度进行测度。基于这三种原子能力,可以构建一个风扇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力风扇模型
· 洞察力:洞察力是指企业基于对数据的聚集、融合和分析而获得的对信息的判断能力和对未来的预见能力。洞察力体现了信息力的深度。它可以基于大数据分析,帮助企业进行预测和决策,感知客户行为和市场环境变化,进而洞悉市场趋势,把握商机。
· 协同力:协同力是指企业在数字化运作过程中将内外部信息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相互传递、流动和共享,从而形成的跨所有客户触点进行渠道整合和接入的能力。协同力体现了信息力的广度,即客户在各个接触点之间可以随时切换,如电子邮件、社交网络、网站、线下店铺等。各接入渠道之间服务信息互通、服务互补和信息共享,这使得行业边界越来越模糊,并衍生了场景生态。
· 敏捷力:敏捷力是指企业为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而进行快速迭代并交付的能力。敏捷力体现了信息力的速度和灵活性。迭代、敏捷、微服务、容器已经成为互联网公司敏捷开发的热点,这也是信息力动态性和自我更新特点的来源,体现了数字时代对企业不断探索、加速创新的诉求。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信息力的强弱和方向是由以上三个维度原子能力的合力决定的。而洞察力、协同力和敏捷力之间既是从深度、广度和速度三个维度分别对信息力进行诠释和延伸,也可能会相互作用和影响,使得信息力在不同企业或不同阶段呈现出独特的、差异化的表现形态。
信息力的底层驱动
信息力不是一个抽象概念,它是数字经济时代所特有的一种新的企业能力,能够汇聚巨大的能量并释放威力。它的底层燃料包含数据、算法、算力、网络。数字化是在信息化的基础上把业务转化为数据,并以数据驱动业务的发展;算法和算力可以驱动业务流程,将系统智能化并协助企业开创新的业务模式;网络则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将系统、业务从线下逐步往线上迁移。实际上,数据、算法、算力、网络是对业务进行重塑的信息力的原始动力,也是推动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演进的原始动力。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与矿物和化学元素一样的原始材料或资源,而且由于数据具有不断更新特征,它更像是流淌的血液,可以为企业带来各种营养。作为数据处理的软件和硬件,算法和算力体现了对数据资源的利用水平,也是体现企业数字化能力的基础。
算法是信息力的灵魂。算法迭代是从技术层面的创新到思维方式的转变,意味着智能化乃至社会生态的无限可能。算法的“外壳”是软件系统,“核心”是对数据资源的有效运用。而算力则是信息力的技术基础,其作用表现在运行时间减少、功耗降低、开发效率提高等方面。网络的高度渗透催生了计算能力的飞速提高。算法和算力既相互制约,也相辅相成。在全面数字化时代,超大规模不断更新的大数据集将进一步推动算法的不断创新,并对算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从对信息力底层驱动的分析可以看出,信息力能够协助企业持续完成大数据的采集和储存,然后开发相应的算法并运用算力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搜寻、处理和分析,以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来辅助决策和动态适应市场,进而形成持续竞争优势。
该过程具有内生化性质,由于数据类型特点的高度异质性,导致信息力的获得方式、路径都呈现很强的个性化,因此企业信息力很难被模仿和替代,并具有稀缺性。
随着传统产业全面数字化转型升级,通过组装信息力的底层驱动可以构建新的技术引擎,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网5G、物联网、区块链等。它们如马车一样拉动着企业快速增长,并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比如谷歌、亚马逊、BAT等互联网公司,正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创新技术颠覆旧秩序。信息力已成为这些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
信息力的构建方式
自下而上分解信息力可表现为通过传统的信息化、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方式来提高企业数据分析能力、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产品创新和服务能力。事实上,信息力是一个中间层能力,是一个企业核心能力的新引擎,通过底层数据、算法、算力、网络的驱动,形成洞察力、协同力和敏捷力三个维度。借助三个维度的分向能力,在分析决策、快速交付、场景触达、生态构建、智能服务等企业场景中呈现和发挥作用,如图2所示。
图2 信息力结构图
如何构建信息力?我们从信息力的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 洞察力的构建: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企业可以建造用来解析未来场景的“望远镜”、“显微镜”和“透视镜”。企业依托数据实现智能决策,精准把握最具代表性的关键数据,并反向引导企业的数据产生、获取和分析。最终企业能够准确洞察业务痛点、用户需求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通过预判实现风险事前管控,提早调整业务方向,谋求市场先机。
· 协同力的构建:数字化时代形成了信息产生、传递和获取的全新方式,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交互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些变化为企业的流程、管理模式、业务模式的改善提供了空间。在此基础上,企业通过建立融入各种场景的触角,嵌入到各场景中去,从而突破原有的边界和局限性。此外,企业通过建立软件平台,促进生态系统的改善甚至构建新的生态系统,为客户创建更大的价值。
· 敏捷力的构建:数字时代给众多行业带来挑战和改变的同时,对信息技术产业自身也带来巨大的影响,硬件资源组织、架构和软件开发模式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企业借助云计算、微服务等开放、平台化的技术架构以及更加弹性的软件开发模式,发挥敏捷力的速度和灵活性,极大缩短产品推出和服务交付的时间,大幅度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目前,互联网公司广泛采用各种方式构建自身的敏捷力,如构建敏捷的技术团队阵型、弹性的试错机制和独立的考核机制等。
企业信息力三个原子能力之间的相互组合和演化正影响甚至重构着行业的结构和生态。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业务创新或商业模式迭代更新正是信息力演化的例证,随着行业竞争升级,企业在信息力的助推下,其核心优势和路径选择在不断嬗变,从单个企业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服务模式创新逐渐演化为生态系统之战,例如滴滴打车和美团等通过信息技术构建平台,高效连接供给与需求,重构了出行和餐饮行业,在重构行业生态的同时也极大改变了我们衣食住行的方式。
信息力的价值创造途径:
数字科技与业务的交融、匹配与互相驱动
数字时代不仅带来了物质世界运转方式的改变,也给企业商业逻辑业带来了改变,这种变化源于信息力对价值创造、信息传递和分享方式的影响。信息力使得数字科技与业务产生了交互并互相驱动。数字科技与业务之间的交融、匹配程度和方式可以驱动不同的商业价值,因而也使得信息力强弱不同的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图3 信息力成熟度象限
根据数字科技与业务各自发展程度及其交融与匹配度,可以将企业分成保守型、滞后型、进取型和引领型四种类型,如图3所示。
· 保守型:保守型不仅在业务发展方面停滞不前,容易满足于现有业务,并且由于数字技能的欠缺,缺少创新,在客户体验方面较差。他们通常采取一种观望的谨慎策略,最终企业发展必然受到瓶颈,在时代的洪流中迷失方向,停滞不前。
· 滞后型:滞后型能够识别客户需求和痛点,并倾向于大力提高业务水平,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然而,由于领导者对数字技术价值的怀疑,最终会使得业务的创新越来越受限于技术,数字科技的发展不足以支撑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
· 进取型:进取型青睐使用激进的技术来满足现有的需求,忽视对业务市场的开拓。这会使得数字科技的发展与客户需求不够匹配协调,并且在数字科技上的过多投入造成企业的成本损耗容易超过经济可行范围,最终企业的发展往往会偏离正常轨道。
· 引领型:引领型能够发挥强大的信息力,并产生可量化的商业价值。在引领型企业的商业逻辑下,数字科技的发展回归服务的本质,数字科技与业务交融、匹配与互相驱动,成为一个统一的、互相交织的整体。
企业可以在四种类型中相互转化,例如,从保守型出发,企业可以通过路径①或路径②逐步演进到引领型。引领型企业通过数字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匹配协调和双轮驱动,加速与外部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更高的用户价值和盈利能力,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商业价值,由此企业将具备不可替代性和持续竞争优势,成为行业引领者。
如何发挥信息力的商业价值,成为行业引领者?
信息力的商业价值主要体现在对数字科技创新与业务创新的交融与匹配。信息力以数字化转型为推手,通过数字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实现业务创新,提高供给侧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并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决定性力量。
未来,大量的创新会不断地出现,它们像“积木”一样以越来越出色的方式重组在一起,构建着更加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那么,如何利用信息力在创新方面的赋能,促进传统业务的升级或衍生新的业务模式,从而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这里我们仅以银行业为例进行分析,如图4所示。
银行业作为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非常充分的行业,天然具有培育强大信息力的基因。目前,依托于信息力原子能力的释放,引领型银行已经在产品研发及服务创新、高效信息分享及交易处理、客户总账管理、快速响应、智能风控、客户关系管理及精准营销等六大金融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进一步形成银行在客户、产品、场景、渠道、财务、管理、风控、运营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银行依托信息力构建,不断创新,实现对客的服务空间与时间的拓展,并通过“金融科技+场景”塑造着新的数字生态,形成卓越的核心竞争力。国内外银行已经在加快脚步布局数字化生态体系。例如,作为数字技术早期采用者的美国第一资本投资国际集团(Capital One),以客户为导向,通过数字化创新提供卓越的金融服务,致力于构建自身的生态系统,已经在行业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如工商银行,借助自身在“用户、产品、渠道、数据、流程”五大领域的竞争优势,重构了全行各业务板块的内涵和流程以适应开放生态。此外,数字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银行已纷纷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向内部孵化转型,并已凸显以卓越信息力为特征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图4 依托于信息力的银行六大金融服务能力建设
信息力已成为推动银行金融服务能力建设的核心驱动力。客户是数据的联合创造者和受益者,而产品是银行与客户产生连接的价值载体,洞察力使银行得以真正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研发及服务创新体系,特别是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信息洞察力可以极大地促进智能风控和精准营销,实现客户的精细化管理;协同力的发挥有助于银行依托内外部力量实现信息共享和交互,提高业务处理效率,而多渠道协同可以实现金融+场景化的生态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无缝化服务;敏捷力使得银行可以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实现业务与技术之间良好的协同、配合,并使得银行的组织架构、技术架构、流程及账户管理体系等都具备了弹性、可扩展的“柔性”特质;依托于高效信息分享及交易处理、快速响应的敏捷服务能力,银行的产品与服务可以无处不在,银行的客户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银行的产品和服务。
总之,在信息力的核心驱动下,洞察力、协同力、敏捷力既独立发挥作用也相互协同演进,催生企业的客群扩展、产品升级、渠道形态变迁、营销方式变化以及商业模式创新,最终使企业通过全面的数字转型获得新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