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数字化转型是2017年开始逐渐升温的一个概念,一个对中小型企业来说“无用”的概念。
但随着今年因中美贸易战而被倒逼提前进入商业元年的5G,数字化转型的热度达到了空前,万物互联时代的畅想遍布全球。
这个本来只对长远历史和根基的大型企业有着重要影响的课题:“数字化是什么?又应如何开展工作?”瞬间成为了全民热议的一个超级“困惑”话题。
在过去几年的实践中,数字化转型被简单地理解成了“互联网+”,电商、公众号、共享经济蓬勃发展。但随着共享经济的崩塌,这一理解瞬间受到了质疑。
而同时,在传统大型企业中,落实业务创新和IT系统建设需要申请预算和立项,这种经典的项目制IT系统建设方式,极大地导致了企业目前“系统烟囱”与“数据孤岛”信息化困境。
似是而非的新概念泛滥和“传统信息化困境”的叠加效应,造成了对“数字化转型”的社会性认知困扰。
解惑,从认知开始
转型家认为,转型是为了可持续发展重构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可持续能力:是抵御风险,保持优势,持续盈利的能力。
核心竞争力:掠夺稀有资源的能力。
直接的体现:是业务转型。
实践的基石:是数字技术。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战略层面的概念,它并不是追求眼前效益的机灵战术。其本质,是通过数据技术和数学算法显性切入业务流,形成智能化闭环,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可度量、可追溯、可预测、可传承,从重构了质量、效率、成本的核心竞争力。而据转型家创新发展研究院采用Gap分析论发现:头部企业在面向数字化转型时最难的是视野和对风险的判断!做出正确决策成为目前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关键要素!
什么是数字化企业的特征?
1、从本质上比较,传统信息化是“人”驱动“IT系统”,“IT系统”是人的流程中的一环,所以“好不好”由人决定,IT系统只需要关注“有没有”实现功能,即大功告成。而数字化的数字化的本质则是“IT系统”驱动“人”,人是系统流程中的一环,“好不好”由系统决定。
我们举个零售店的例子:在传统信息化时代,总部每天会要求门店店长提交第二天的销售预测并据此给出要货申请,通过POS录入系统后台。至于货要得准不准,这是店长的能力决定的,系统只需要提供信息管理的功能即可。
而如今数字化的零售门店,销售预测与要货的动作逐渐要交给IT系统来做,人只需要保证这套系统所需要的数据是实时准确的即可。目前宝洁IT数据指导运营投放实现公司营收的再次起飞则很好佐证了此观点。
2、从架构上比较,传统的信息化架构是以流程线性自动化为核心。而数字化企业是数据和业务能力服务化形成网络聚合为核心,所以更需要互联网广泛应用的轻资产型的服务化应用技术架构。
3、从使用对象比较,传统信息化的使用者是企业内部员工。而数字化的使用者除了企业运营人员在很多时候是连接企业外部供应商,客户或者潜在客户,所以更需要数据和智能的能力建立更大范围的连接。
所以,通过以上比较,转型家发现数字化企业具备以下特点:
1、具备数字化市场战略和数字化运营能力。
2、渠道数字化和产品定制化。
3、业务智能化,实施按需而变的业务流程。
4、拥有敏捷的技术团队和敏捷的业务组织。
5、数据驱动业务,而不是业务驱动数据。
6、微服务和DeveOps成熟度非常高。
数字化转型具体包含了哪些方面?
1、领导力转型。如果一把手、总经理、CEO不转型,下边再怎么推都会很困难。所以一定要有领导力转型,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对于整个业务的价值所在。
2、运营模式转型。更多的来讲如何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3、工作资源转型。其实是人力资源转型。每个企业作为老板都在想说,我希望我的销售额增加20%,甚至50%,但是员工数量不增或者减少。
显然,业务增加20%,人力资源数量成正比也增加20%,每个人再涨工资,这个结果就是利润率下滑。所以都在想通过资源如何转型,众包、众筹等等,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更多的资源,所以这点就会变成特别关键。
4、全方位体验转型。特别是企业的用户如果是消费者的话,体验极为关键。
5、信息和数据转型。未来很重要的一点,信息和数据未来产生的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会成为未来转型的一个目标,将可能作为考核IT部门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三个具体方面的赋能
1、IT赋能:打造出轻量化/服务化PaaS、企业应用系统容器化、一站式敏捷IT开发与运维,自动编排、IT资源最大化利用。
2、数据赋能:实现数据智能数据归一、数据统一治理与服务、数据实体化融合、数据资产化。
3、AI赋能:赋予企业智能,改变线性的人为经验决策,向基于大数据与算法模型的机器智能辅助决策,包括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