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数据智能化创新 为重庆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2019-09-23 08:55 来源:重庆日报
浏览量: 收藏:0 分享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重庆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经济总量迅速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持续提升,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有力地支撑了全市国民经济发展。

image.png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通过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动工业在转型升级中多元发展,构建起汽车、电子产业双轮驱动,其他支柱产业多点发展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

  当前,重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大数据智能化创新为引领,为加快建设“智造重镇”和“智慧名城”蓄积新动能、创造新优势。重庆正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

  四个阶段特征 见证重庆产业崛起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庆工业在摸索中奋起,先后经历了稳健基础、重构体系、变革转型和调整结构全面发展这四个发展阶段。”市统计局负责人表示,经历了不同阶段历练,重庆工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腾飞。

  1949年-1964年,是重庆工业百废待兴、稳步崛起的阶段。新中国成立当年,重庆共有工业企业约2000家。在“一五”“二五”期间,国家加大对重庆投资力度,组建了重庆电器、重庆仪表等一大批工业企业。至1964年底,重庆工业企业数量达到4700家,形成以机床工具、仪器仪表、汽车配件等为主体的制造业体系,成为国内重要工业基地。

  1965年-1979年,是重庆工业在“三线”建设中快速壮大的阶段。在“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向重庆迁移了200多个工业转移项目,包括西南铝、西南合成制药等大型企业都在此期间落户来渝。重庆成为全国重要的兵器、民用机械、医药、化工等生产基地,形成了重型工业结构特征明显的工业体系。

  1980年-1996年,是重庆工业乘改革开放之势进行深度变革的阶段。改革开放后,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重庆工业不断变革,80年代初,重庆成为首批全国综合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城市,推动了工业化快速发展,同时军工企业首开全国“军转民”先河,如嘉陵、建设摩托和长安汽车等企业走向市场化得到快速发展,全市主要工业品产量大幅增加。

  1997年-2018年,重庆工业进入以直辖利好推动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阶段。在这一阶段,重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每年增长15.4%,其中1997年-1999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等影响,这一时期工业增加值平均每年增长6.4%;2000年-2011年,随着西部大开发、国有企业改革等政策实施深化,全市工业迎来发展黄金期,期间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提高到20.7%;2012年-2018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及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发展,重庆工业领域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全市工业经济进入平稳发展时期,期间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10.4%。

  破除无效供给 为新兴产业腾挪空间

  自2011年起,由于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错配、折旧成本和财务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下、人才流失严重、钢铁市场持续低迷等原因,重庆钢铁有限公司陷入困境。

  2017年底,重庆钢铁完成司法重整,从产品结构、产线配置、工艺流程、成本控制等供给侧端口重塑企业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解决了此前企业存在的质量、效率和动力问题。

  2018年,重钢经济指标全线飘红——当年度企业共销售钢材604.64万吨,实现营业收入226.39亿元,同比增长71.03%,实现利润总额17.59亿元,同比增长449.93%,企业生产经营步入良性循环,重庆钢铁也由此成为了我市工业领域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范本。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此,在2018年,重庆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破除无效供给,为优质产能腾挪发展空间——这一年,重庆商投集团实施重组整合,分类处置近100亿元有息负债;重庆粮食集团通过市场化重组逐步化解208亿元债务;重庆能源集团组建渝新能源公司,对优质煤电资产进行重组整合等。

  在破除无效供给的同时,重庆还切实增加有效供给,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2018年初,紫光集团和华芯投资在渝共同成立国芯集成电路公司;随即华润微电子在渝设立国家级功率半导体研发中心,重庆万国半导体12英寸功率半导体芯片制造及封装测试项目进入试生产;当年末,全球顶级半导体公司英特尔将其编程芯片创新中心落户重庆……

  在这些重大项目支撑下,重庆已初步打通“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原材料配套”集成电路产业链,形成“硬件制造—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运维服务”物联网发展格局,构建起“研发—测试—制造—集成—服务”智能产业体系。

  来自市经信委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实现产值4415亿元,同比增长17.8%。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物联网、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高端交通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节能环保等10个产业均实现增长。

  植入智能因子 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步伐

  “有了机器人,现在我一个人能干以前四五个人的活。”在重庆红江船用柴油机核心部件数字化生产车间,张正道如是说。

  作为技术工人,在红江机械从业20年的张正道,已适应了从手拿焊枪、扳手到操作机器人的转变。

  与张正道一样,重庆綦江齿轮传动公司生产线机加工组组长全虹宇,每天只需操作生产实时监控系统,点击“柔性线生产加工计划”,选取“零件”“工序”等指令,就可完成生产任务命令下达。

  作为西部工业重镇,重庆制造业门类齐全,覆盖了机械、电子、汽车、装备、化工、冶金等产业。近年来,在国家系列重大战略和政策措施的推动下,重庆着眼本地资源,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步伐。

  比如全市汽车工业“领头羊”长安汽车,很早就在汽车制造智能化、新能源化领域发力。

  继发布新能源战略“香格里拉计划”后,2018年8月,长安汽车又发布全面向智能化转型的“北斗天枢计划”,提出到2020年将不再生产非网联新车,到2025年实现100%语音控制,L4级智能驾驶产品上市。

  “随着大数据智能化与产业发展融合,不断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已有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从人工制造迈向智能制造。

  据统计,自2018年以来,全市累计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825个,其中2019上半年实施622个,带动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50%。在实施智能化改造的试点市级示范项目中,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68.7%,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8.6%,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0.8%,单位生产能耗平均降低17.2%。

  加快建设“智造重镇”和“智慧名城”

  在刚刚闭幕的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重庆提出集中力量建设“智造重镇”和“智慧名城”。

  世界500强企业,国内知名科技公司之一的阿里巴巴集团,已连续两届参加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2019智博会上,阿里巴巴与渝中区、乌巢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将在该区落户阿里数字经济产业园……一系列举动透露出,重庆正成为阿里巴巴智能化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目的地。

  正如阿里董事局前主席马云所言,“重庆的机会是我们每个人的机会。”

  2018年3月,《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发布。在行动计划引领下,一批本土智能企业如中科云从、海云数据等快速崛起,不断跻身国内“第一阵营”。与此同时,重庆本地还迅速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平台,如两江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渝北仙桃数据谷、南岸中国智谷、渝中区块链产业创新基地等。

  接下来,重庆还将深化与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为等智能企业合作,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超算、软件服务、物联网、汽车电子、智能机器人、智能硬件、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装备和数字内容等12个智能产业,规划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和一批智能园区、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推动智能技术转化应用和产品创新,培育出有竞争力的智能产业集群。

  市经信委主任陈金山表示,当前重庆智能产业企业超过3000家,智能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形成。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全市上下形成了浓厚的建设“智造重镇”和“智慧名城”的良好氛围。无论是政府在谋划产业发展还是民生改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在确定科研方向还是人才培养,企业在实施新项目投资还是旧产能改造,都共同聚焦智能化这一主题,智能化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以加快建设“智造重镇”和“智慧名城”为新契机,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正逢时。

  与企业共同进步

  讲述人:长安汽车公司发动机维修工张永忠

  在江北北滨路上,位于嘉华大桥与在建的红岩村大桥之间,有几栋老厂房和几根老旧烟囱,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里曾是国营江陵机器厂厂区。1983年,我从部队转业进入这家工厂,当了一名木工。

  当时国营企业对职工的工作业绩不计件也不计时。同样是做一个木器,别人认为只要做好交差就够了,但我总会想方设法做得精致一点、准确一点、美观一点。

  1984年,江陵机器厂“军转民”,开始装配和生产汽车发动机。我和其他几位木工、漆工、钳工同事一道,转岗做起了发动机装调工作。

  微车,是上世纪80年代重庆工业经济提档升级的标志性产品之一。当时,厂里把从日本进口的发动机整套散件打开后,由翻译人员对照说明书,将那一大堆叫不上名字的零件一个个翻译出来。然后我反复看、反复记,最终像背书一般将零部件准确地刻入脑海。

  1984年,第一批微车出厂,标志着我国汽车微车时代开始。而这批车搭载的,正是由我和同事们纯手工装配的发动机。

  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汽车产业工人,我深知中国汽车产业每一点进步都来之不易,中国人要造成自己的汽车,首先要逐步实现零部件的国产化。记得最早前,我发挥在木工方面的特长,用木头、纸板,甚至是竹片辅助车间进行零部件生产。

  1994年,长安与江陵两家企业合并。此时,长安汽车加快了从生产微车到合资品牌轿车,再到自主品牌轿车的跨越。我在见证企业跨越式发展每一步的同时,也深感时代的紧迫压力,对我来说都是挑战,必须不断磨砺技术。

  经过日积月累,我逐渐练就了一手“硬功夫”,比如能从发动机尾气中“闻”出不同气味,从而发现发动机运转时不同工况下的异常情况,而且一台工作中的发动机只要产生异响,通过声音辨别我大致就能知晓其中的毛病并“对症下药”。

  在长安汽车公司从业至今,我最自豪的,是攻克了G系列气门调整螺钉。2003年,我发现厂里生产的发动机气门调整螺钉合格率偏低,于是找到日本工具公司,但对方提出要将相关部件资料运回日本开发,并且不保证解决问题,还需支付昂贵的维修费用。

  当时我就想,没有外国技术,难道我们自己就干不成吗?于是我和同事们夜以继日研究、画图、试验、修改,方案多次推翻重来。最终,一个又快又能保证质量的螺钉专用工具研制成功,投入使用后让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如今,在具备过硬技术作为保障的前提下,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必然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改革开放初期,长安汽车由做小型低端车进入市场,在21世纪初转型生产乘用车,当新科技革命来临,企业要从传统汽车产品向新能源和智能化汽车转型,从传统汽车企业向科技服务型出行解决方案企业转型。当前科技发展为传统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机会,而伴随高质量发展的企业要求,汽车产业工人也要与时俱进,共同进步。

  数说重庆工业

  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0690.04亿元,是1949年工业总产值6.04亿元的3425.5倍;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536家,而1949年全市无一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2000家乡及乡以上的工业企业。

  重庆工业经济总量实现第一个百亿元用了30年,从百亿到千亿用了23年,从千亿到万亿用了10年,突破2万亿只用了4年。

  1949年重庆工业占地区经济的比重为18%,经过“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特别是直辖以来新型工业化和重化工业增长周期的带动,重庆工业化水平稳步提升,2018年全市工业占地区经济比重为29.5%,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提高了11.5个百分点。

  1949年,重庆钢材、水泥和卷烟产量分别只有0.61万吨、0.53万吨和8.9亿支,发电量仅1.2亿千瓦时;到“三线”建设末期,重庆基本建成覆盖交通设备、石化、仪器、机床和矿山设备及标准件的工业格局,铝材、汽车、化学药品等部分主要工业产品实现零的突破,钢材与水泥产量分别为1949年的82倍和181倍;直辖后,随着工业企业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全市重点工业品产量大幅增长,到2018年,全市发电量、钢材产量和水泥产量分别是1949年的692.1倍、1947倍和12410.5倍;2018年,全市汽车、微型计算机和手机产量分别为205.04万辆、7074.08万台、18868.17万台,分别占全国总产量7.3%、23%、10.5%,同时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2.43万辆,光缆产量达到135.64万芯千米,锂离子电池产量达到3.63亿只,印制电路板产量达到740.37万平方米,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2917套。

  为适应“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融合发展趋势,重庆大力实施以智能化改造为重点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18年以来,累计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825个,推动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68.7%,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8.6%,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0.8%,单位生产能耗平均降低17.2%。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重庆不断加快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截至2018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3.9%,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1.48%。

  以永久落址重庆的智博会为平台,重庆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先后在2018年、2019年连续举办2届智博会,为发展大数据智能化搭建了交流思想、分享经验、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重要平台。

  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重庆巩固提升“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智能产业集群,截至2019上半年,全市集成电路产量增长3.9倍,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2倍,“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原材料配套”集成电路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光学材料—玻璃基板—液晶面板—显示模组”新型显示产业链进一步壮大,“整机+配套”及“生产+检测+供应链服务”智能终端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标签:

责任编辑:liudan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