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使得我国数据资产冠于全球,必将引发新一轮的产业、经济、治理、安全等领域的深刻变革,走出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发展道路,产生中国自己的产业发展理论。
不同于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以高效率、低成本提供生产性服务,有效衔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而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抓手,也是推动实体经济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现实路径。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企业借由互联网广泛连接、协同,形成共生共荣的新型经济体,是为数字生态。数字生态是数字经济的基本单位,通过数字生态将孕育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雏形。不同的数字生态相互连接融合,形成复合生态,不同复合生态进一步连接融合,形成数字经济。
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辨析
我国互联网产业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处在世界发展的第一阵营,总体而言,以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与美国的亚马逊、Facebook、苹果等互联网公司一样,提供的服务绝大部分聚焦在消费领域,这个发展阶段被概括为消费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相较于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而言,范围更为广大、应用更精微。从范围上来讲,产业互联网着眼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面融合,因此包含了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从时序上来看,产业互联网是消费互联网发展的下一个阶段;从提供的服务类型来看,消费互联网主要提供生活性服务,而产业互联网主要提供生产性服务,借助互联网手段形成统一的具备行业公共服务属性的服务平台,进而跨行业、跨地域、跨部门、跨系统、跨层级地重新优化组合生产要素,大幅度降低摩擦成本和要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运营效率,从而带动产业整体性、系统性的转型升级。因此,产业互联网是数字经济更加高阶的发展阶段。
主导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是“产业”而非“互联网”
长期以来,人们有一个误区,就是一谈互联网就言必称BAT(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产业互联网的未来,不再属于这些大型互联网公司,而是属于那些秉承产业为主导、融合互联网技术的一些新兴企业。
互联网将提供越来越多、越来越重的服务
从开始简单的分类目录、信息检索到提供商品交易、电子支付,互联网上几乎可以完全涵盖生活类的所有服务。越来越多的和“生产”相关的服务将逐步通过互联网来实现。这就是互联和产业深度融合的过程。
左侧的消费互联网区域竞争格局已经比较稳定,国内是腾讯和阿里巴巴两大集团对峙,二线包括百度、京东等互联网老兵新锐,但是右侧产业互联网区域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个领域空间广阔,农业(包括养殖业、种植业)、工业(离散型轻工业、重工业)、服务业(各类高中低端专业机构)等大大小小的公司正在右侧耕耘,之所以没有画到图上,是因为极少数的公司可以体现产业互联网的根本特征——数字生态的运营能力。
互联网上链接将越来越紧密
如图纵轴所示,起初,个人在互联网上不需要身份和账户,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人们必须建立账户及信息,否则无法收到货物。因此,互联网在链接方向上的发展,从泛社交网络拓展到工作网络,围绕着生产、流通、交易等环节,形成不同的社群。而这些社群不会独立存在,而是融入到提供生产服务的互联网应用中。
随着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网上提供的服务越来越“重”,越来越需要庞大的组织保障体系、技术支持体系,才能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行业服务,但这远远超出了纯粹互联网公司的能力。互联网越向右端发展,服务就越来越重,链接逐步从主导地位变为从属地位。失去“链接”主导优势的传统互联网公司,在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过程中也逐步会退至从属地位。
传统互联网公司的局限
数字经济时代,传统的互联网公司不再是绝对的主角,它们无意解决、也无力解决产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提供不了行业发展所需要的“公共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传统的互联网公司没有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只是在消费领域极大地拓展了市场,刺激了消费增长,并且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加速他们的国际化进程,比如让更多的人用上微信、支付宝等服务。然而,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是生产实践,缺席了生产实践活动,传统互联网公司注定无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浪潮中有所作为,也无法在数字经济时代洞察产业、深入产业、服务于产业。
因此,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历史性任务落在了那些拥有丰富的产业经验、并致力于为整个产业提供融合一体的管理、人才、交易市场、金融、通信、物流等“公共品”的企业身上。这种企业,我们称之为产业生态的“核心企业”,它们才是我国数字经济的未来和希望。
互联网与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数字生态
产业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产业中大大小小的经营体广泛连接起来,形成新型的经济体,即“数字生态”。
数字生态的三大特征
从企业角度看,大量异质性的企业通过产业互联网组织起来,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共生、互生乃至再生的价值循环体系;从行业角度看,不同的行业,业务交叉,数据通联,运营协同,形成新的产业融合机制;从组织角度看,由此产生的“经济体”跨越地域、行业、系统、组织、层级形成广泛合作的社会协同平台。
数字生态是数字经济基本单元
首先,如果把数字生态分割成不同的公司来看,我们将失去对于数字经济整体性、系统性、全面性的把握,只能看到大量的“产品”(包括实物产品和服务产品)从无到有的产生,但是无法看到不同公司的“产品”流通、组合、应用、消费的全过程。无法对各类“产品”从无到有,从此地到彼地,从生产到消费全部“生命周期”进行跟踪与管理。
其次,把数字生态分割成更小的单元会降低整体效率并增加运营成本。数字生态拓展的基本逻辑在于大规模的交易市场促使价格公开透明,把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数据化、可视化、指数化、为整个市场提供统一的、清晰的、一致的价格信号。交易市场覆盖的所有生产单元、流通单元根据这些价格信号和交易数据自动化地调节生产过程、流通过程,以寻求最高效率和最低成本的平衡。数字生态是迄今为止最低成本的组织方式,同时实现了更高效率的生产和生产服务。
最后,产业自身具有不可分割性。如果将数字生态分割成更小的单元,会人为地打破事物间的普遍联系,打断价值循环体系。当价值循环无法完成时,势必寻求增加新的“价值”供给方,从而完成闭环。从这个意义来讲,数字生态自然是追求自洽循环的,天然具备完整性的倾向,难以分割,无法分割。
所以,研究数字经济,必须完整地、系统地、全面地认知数字生态,把握数字生态是构成数字经济的基本单元这一根本特征,在理论、政策、金融、资本市场等诸多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使数字生态的形成、发展和繁荣。如此往复循环,才能造就生生不息的数字经济。
发展产业互联网的价值和意义
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在泛互联范式上是一致的,但根本差别在于产业互联网提供发展农业、工业、服务业所必需的生产性服务业,而消费互联网提供满足人们日常必须的生活性服务业。在生产和消费大循环中,产业互联网首要解决生产问题,是实体产业升级的根本动力。
产业互联网是解决传统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最佳实践
传统的产业升级模式通常是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带动行业整体性升级,但结果往往是肥了龙头、瘦了龙身、穷了龙尾。通过产业互联网实现产业升级的模式则截然不同:产业互联网平台为该行业内所有企业提供完整的、平等的业务指导、生产管理、交易撮合、流通服务、金融支持等服务,并从中获取收益,其利益和产业的整体繁荣息息相关。因此,平台天然的使命就是让更多的传统企业用得上先进的管理方式,用得起普惠的金融服务,用得好交易撮合服务,化解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从而促进行业整体性的转型升级。
产业互联网是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融入实体经济的典范
借助产业互联网,金融服务彻底融入实体经济中,金融资金完全是在生产实体、流通实体、交易实体间流转,而不是在不同的金融机构之间空转,这就抑制了金融泡沫的产生,从业务逻辑上彻底去除了产业金融杠杆过度的土壤。同时,借助产业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机制前移到产业生态的业务风险控制中去,产业生态的业务风险控制机制取代了金融部门内部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因此,只要生态繁荣,生生不息,金融业务就会风险可控。
产业互联网是我国产业整体性超越美国的历史契机
对比中美产业结构的异同,可以看出,总体上美国各个产业发展相对成熟,产业集中度和信息化水平比较高,产业格局稳定。中国大部分产业集中度和信息化水平比较低,产业格局总体上呈现“小散乱弱”的特征。但恰恰是我国这种落后的产业结构提供了产业间互联互通、深入融合的广阔土壤和内生动力。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大趋势,融合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交易服务、通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融合的根本方向,而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则将成为产业间深入融合的技术基础。这一轮产业生态的融合过程或将彻底拉开中美产业结构的差异,以数字生态为最小经营单位的数字经济将整体性超越以企业为最小经营单位的传统经济,造就我国产业整体性的后发优势。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政策建议
我国发展产业互联网的困境与挑战
认知方面现在许多人看待产业的方式,依然是孤立的、割裂的,没有从“数字生态”的全局去考虑,没有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起来看问题。此外就是缺乏对数字经济的明晰定义,缺乏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辨证认知,缺乏对数字经济的深入研究和理论支撑。
制度方面目前,我国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缺乏系统的制度架构和治理体系。在发展过程中,问题往往和成绩一同产生,又往往因为产生这些问题,“因噎废食”或“矫枉过正”,而不是致力于从发展的角度去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所以,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尽快构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体系。
产业结构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中农业、低端制造业、服务业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小散乱弱”产业的转型之路异常艰难,既缺乏核心企业的引领,也缺乏足够的创新资源,更缺乏自我整合的能力。现在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给这些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些产业互联网新型企业开始破茧而出,逐步发展成为这些“小散乱弱”行业的平台企业,逐步具备了行业生态的聚合能力,也为传统产业特别是低端产业的互联网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如果我们能够从诸多低端行业中发掘、扶植这样的平台企业,势必会为中国的产业转型带来弯道超车和跨越式发展的机会。
普惠金融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支撑下,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带动第一、第二产业升级的关键所在。但是,行业内部的核心企业实行数据垄断,企业多是数据孤岛;“小散乱弱”行业数据源高度分散、采集难度大;行业间存在数据壁垒,缺乏数据标准,数据缺失和数据质量不高等问题十分严重。所以,始终缺少行业级统一的信息化支撑平台,导致金融等生产性服务难以和生产过程紧密地衔接,从而效率低下,成本居高不下。
数据安全经由产业互联网形成的数字生态汇聚了海量的数据。善于运用这些数据,可以促进行业的繁荣,但是一旦泄露,也会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我国大数据核心技术产品难以自主,涉及的核心存储、计算等软、硬件主要依靠国外产品,关键技术不能安全可控;大数据的信息窃取手段更加隐蔽和多元化,导致个人隐私泄露、行业商业秘密泄露和国家经济数据泄露的风险高企;大数据独有的“数据污染”问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资源浪费等等;诸多数据安全问题需要有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数据融合难度单一企业很难撬动行业数据资源,难以承担发展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额投入;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缺乏明确的法律保障;垄断行业坐享高额利润缺乏变革的动力,小企业、弱行业又没有实现数字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的能力,科技企业通过“互联网+”路径撬动传统产业往往水土不服,鲜有成功案例。因此,为了切实推动中国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加快建设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从国家、行业、社会、企业多个层面,从理论、战略、政策、资本、人力、技术、立法、基础设施等多个维度全方位施策,以全面构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蓝图和发展体系。
发展产业互联网政策及建议
将发展数字经济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要立足构建大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制定国家层面的数字经济战略、大数据战略、产业互联网发展战略。通过国家战略引领,描绘数字经济蓝图,推动数字经济的系统化建设,推动政府部门尽快出台配套的数字经济发展政策,激励行业组织引导产业实体和科技企业积极响应,吸引国家资本和民间资本大力跟进。
从国家安全观的高度构建数字安全体系数字经济、数字安全、数字治理构成“数字中国”三个相辅相成的要素。在数字生态中,经济问题、安全问题、治理问题交织在一起,无法切割,必须寻求一体化、整体性、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因此,要尽快建立端到端的数字安全处理机制、全网络空间统一的内容感知和应急处理机制、全网络设备统一的安全免疫和应急处理机制。尽快出台“数据安全法”,在确保国家安全、个人隐私的基础上,鼓励数据融合、应用,明确各类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受益权,划定从业者底线,为数字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要尽快推动数字治理体系建设按照在审慎包容的前提下,不断完善风险防范体系,支持创新与加强监管并举。要尽快制定技术标准,尽快形成行业规则;加强国际间合作,共同探讨数字经济的国际规则和治理体系。要大力推动网络空间治理,使数字经济能够在发展初期就纳入严格的监管之下和规范之下,避免出现P2P那样的乱象。要加快国家级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融合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拓展国家网络空间,传播我国数字文明的载体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未来国家的竞争还将体现在数据资源的竞争上、数据空间的争夺上、数字文明的话语权上、数字主权的所有权上。所以,要大力扶持产业互联网的民族企业走出国门,构建坚实的“数字一带一路”,为相关国家的各个行业提供生产服务、流通服务、交易服务,促进相关国家的产业结构向数字生态迁移,并纳入“一带一路”的总体经济循环,率先形成“数字命运共同体”,确立我国在数字空间、数字文明、数字经济方面的大国主导地位。
设立中国产业互联网研究院,抓紧部署一批基础性研究项目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涉及国家数字安全、实体经济转型发展以及数字化社会治理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全面把握、深入研究。因此,建议尽快成立专门的智库型组织,对事关国家战略、民生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率先开展基础性研究,制定产业互联网发展实施计划规划及基础性项目规划。这是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的首要工作。
设立产业互联网投资基金,重点支持产业互联网平台型公司产业互联网平台型公司是带动产业整体性转型升级的枢纽。为了更有效地推动平台型公司的发展,我们需要变被动为主动,把原本给到企业的政策性补贴,变为投资产业互联网的引导基金,通过国家资本的引导带动社会资本的投入。
建议成立“中国产业互联网协会/联盟”,推动行业高速、自律发展新兴的产业呼呼新型的行业组织。借助行业组织的力量,把产业中涉及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衔接起来,形成统一发展的洪流。重点关注传统的“小散乱弱”产业中诞生出的新兴产业互联网公司,帮助这类企业把服务拓展到全行业,迅速做大做强。
以“数字经济”为内核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形成,将是中国对于世界的巨大贡献。把握这百年一遇的历史契机,沿着产业互联网的路径坚定地走下去,我们不但能建设一个强大的数字中国,同样还能建设数字“一带一路”,最终实现数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