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字经济指数延续高位攀升态势
2019年5月,我国数字经济指数环比上涨13.1%,录得857。从数字经济指数各一级指数对总指数增长的贡献度来看,产业指数、溢出指数、融合指数和基础指数分别对总指数贡献为0.5%、-1.6%、5.0%和9.2%。溢出指数的负向贡献程度有所减弱,其他三个一级指标继续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正向助力,数字经济指数呈现高位攀升态势。
分指标来看,溢出指数录得110,环比下降4.1%;产业指数、融合指数和基础指数分别录得392、272和212,环比分别上升1.3%、13.1%和21.3%。说明我国数字经济产业投入稳中有升,数字经济和其他产业加速融合,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投入保持高速增长。
从三大产业来看,互联网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和大数据产业指数分别为216、524和435,环比分别上升3.4%、0.5%和1.2%,三大产业继续稳步增长。
2、工业互联网和共享经济领域高速增长,数字经济融合表现优异
工业、商贸业、服务业和金融等行业里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体现为工业互联网、智慧供应链、共享经济和金融科技,可以根据这四个领域的劳动、资本和科技投入情况来衡量数字技术与其融合的程度。
2019年5月,工业互联网、智慧供应链、共享经济和金融科技指数分别为546、163、214、167,环比分别上升18.2%、6.2%、13.0%、4.9%。工业互联网和共享经济领域投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3、天津数字经济发展新晋全国前十
2019年5月,数字经济指数前五名仍为广东、北京、江苏、上海和浙江,指数分别为2193、1143、1002、902、868,其中江苏和浙江环比上升。前十名省份中,天津超过陕西,位列第十名。
排名最低的五个省份为甘肃、新疆、宁夏、青海和西藏,指数分别为142、104、59、33、30。
4、上海与广东数字经济发展活力最强
从新岗位的角度可以度量我国各地区数字经济的活力,那么将一个企业在某一省份招聘的一个职位定义为一个“岗位”,当一个岗位在过去90天内没有出现时,称它为一个“新岗位”。
我们将各省自2018年以来,新岗位在每个月招聘数据中所占比重进行平均,发现:上海市和广东省的数字经济新增岗位占比最高,表明这两个省份的数字经济活力最高,前十名还包括河北省、山西省、西藏自治区、湖北省、河南省、北京市、四川省和宁夏自治区,新增岗位占比相对较低的五个省份是辽宁省、湖南省、吉林省、安徽省和云南省。最高的上海市平均每月新增岗位占比约为58%,而排名最后的云南省仅为36%。
从趋势来看,排名前五位省份新增岗位占比2018年下半年出现上升,2019年出现下降,且其新增岗位占比波动较大,占比在2019年下降幅度较大。一定程度上也表明数字经济活力比较大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于宏观经济发展的弹性比较大,随着宏观经济波动呈现敏感波动趋势。